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路径研究

2021-11-12 17:18
散文百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诚信大学生

张 鑫

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诚信教育既是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也是强化信用资源的教育,还是提升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在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过程中,“诚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不断冲击,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利益取向方面越来越趋于多元化,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观念淡薄,高校诚信教育环节缺失,直接导致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信行为。

一、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1.参加政治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失诚信。

现阶段,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均已年满18周岁,已经享有了参与政治活动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已经能够接受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洗礼。比如参加高校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接受党团课、青马班培训;在校期间学习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通识课程;创先争优,申请入党,加入党组织,过组织生活等。大学期间丰富多彩的政治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给广大学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还给了大家提供了成长成才、不断提升自我的发展机遇。但部分学生在参加活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有失诚信行为:在党团课培训、青马班结课、思政公开课考试中作弊;在申请入党时动机不纯粹,过组织生活不积极,党员行为表现前后表里不一,党内一套、党外一套;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只为第二课堂活动加分,完全违背了思政教育初衷。种种行为也让原本纯粹的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动蒙上了阴影。

2.参加学术科研,学业提升过程中有失诚信。

大学生的主业是学习,提升个人素质。但是部分学生身处“象牙塔”,却不干正事,碌碌无为,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日常学术科研、学业提升过程中出现失信行为。集中表现在:经常性旷课、逃课;考试作弊,雇佣枪手替考;花钱找人代上课、代写作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找人代写;学术论文找人代发等等。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践踏了校风校纪,而且给学生个人成长、校园文化塑造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学术科研、学业“诚信”危机正不断蔓延,有效阻止学术不端、学业失信行为已迫在眉睫。

3.大学生经济生活,日常消费行为有失诚信。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随之也衍生了一系列大学生经济生活中的失信行为。诸如:恶意拖欠学费;欠钱不还;恶意透支信用卡;提前消费引发的裸贷、校园贷;蓄意夸大贫困事实,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贫困生,骗取套取困难补助和助学金;毕业后恶意拖欠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等等。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因失信引发的经济纠纷、经济犯罪情况也越发严峻,这些失信行为不仅仅会对大学生本人带来恶劣影响,还会对家庭、学校的声誉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4.人际交往及就业择业过程中有失诚信。

当前社交形式非常丰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无论是线下实际还是线上虚拟都

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在具体交际过程中,大学生或多或少都表现出诚信缺失。例如:部分学生利用虚假身份沉溺网络不能自拔,刻意回避现实,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产生危机;还有学生对待恋爱不真诚,毫无责任感,极大地伤害了彼此,违背了恋爱初衷。在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过程中,失信行为也屡见不鲜:为实现就业,伪造证书、虚构工作经历、简历造假;随心所欲签约,工作不如意随即违约的“三分钟热度”也比比皆是。

二、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析

1.外在环境对高校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文化、外来思想的不断涌入,对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成为了部分学生的人生信条,随之引发了各种人际交往、经济活动间的失信行为。加之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高校学生逐渐在“诚信”的道路上偏航、迷失,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2.高校诚信教育方式方法亟待变革更新。

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当前高校在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方面的方式方法略显滞后、亟需变革:一是部分高校在诚信教育上疏于形式,以传统的道德说教为主,而缺乏诚信教育实践的主观体验和交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只注重专业化培养,而欠缺人文素养、品德道德修养教育;二是高校在诚信教育中重结果轻过程,学生过多地注重考试结果带来的眼前效益和价值,为取得高分蠢蠢欲动、考试作弊,为获得荣誉恶性竞争、不择手段,忽视了诚实守信做人之根本。

3.家庭在对子女诚信教育方面存在误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但是部分学生

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教育,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也未能在家庭教育中获益太多。此外,部分家长不光把学生交给学校,还想着把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交给学校,殊不知,家庭才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最好舞台。更有甚者,部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将一些不诚信行为暴露无遗,在子女面前做出一些失信行为,久而久之,子女们也深受其影响,在诚信道路上偏航!

4.大学生自身素质缺乏诱发失信行为。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打小在“温室”环境中成长,沉溺于

父母亲浓浓的爱意中,舒适的环境反倒使得学生缺乏对自身素质的提升,以自我为中心、提倡个性张扬,将自私与个性等同,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感意识逐渐缺失。长此以往,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便开始滋生蔓延,学生为了获利获益而摒弃诚信,加之当前道德多元化的大背景,随之也就诱发了种种失信行为。

三、高校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路径

要改变大学生的种种失信现状,需要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本身的多方联动、共同努力。社会要长效引领诚信建设的正确风向;家庭应当注重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与诚信道德教育并举;大学生本人应当潜心研学,切实提升诚信素质、践行诚信行为。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方面理应主动出击、发挥作用。

1.制定诚信行为准则,规范学生言行举止。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作为育人主体,应当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制度中要将诚信教育单独成章成块,从规章制度中要求学生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办事;可以在入校之初和学生签写诚信承诺书、印发诚信宣传手册,明确告知学生校园中的哪些行为有失诚信以及失信惩戒力度;号召同学们监督和检举学生的失信行为,不断强化诚信意识教育,使诚信观念能深入人心,诚信准则能成为大学生日常重要的行为准则之一。

2.培育校园诚信文化,营造良好诚信氛围。

大学生诚信的塑造需要不断得到校园文化的支持和配合。在日常学习之余,学生们接触到最多的就是校园中各类文体活动,学校应该借助校园广播、橱窗、宣传屏、横幅、新媒体平台等多样手段来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校园内应多树立诚信典型,宣传弘扬诚信事迹,用典型来带动身边更多人秉持诚信初心;在特殊时间节点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寓教于乐活动,如举办诚信文化节、诚信育人季等等,让学生能乐在其中、诚信塑造在其中。

3.建立诚信关怀档案,规约学生信用风险。

高校单单使用一纸诚信量化表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尝试引入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学生在校期间信用数据库,自学生入学初就给每一位学生单独建立诚信关怀档案。档案每学期动态更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就读信息、还贷情况、学费情况、所获荣誉、所受处分、学习成绩等基本情况,以此来形成学生在校期间的初步信用凭证,对于学生的失信行为和惩处结果也据实录入。档案由各学院统一管理,在规定范围内,供院校、用人单位、金融机构调阅,从制度上规约学生信用风险。

4.完善诚信测评体系,畅通诚信监管渠道。

诚信测评体系对于诚信建设至关重要。高校应当不断优化和完善诚信测评体系,规范评价标准,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纪律情况、契约意识进行归纳分析,定期通过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辅导员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等对信用指数进行评估。要将学生的诚信表现与日常奖助学金评定、入党推优、优生优干评定、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挂钩;要对失信行为从严从重处理,加大失信的成本,降低失信行为的发生几率;要通过建立诚信公示、举报失信行为等手段,在学生个体间与制度体系间形成良性循环,使他律和自律相融合,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5.加大诚信实践教育,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这一平台,加大诚信实践教育投入力度,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一线,对接金融机构来切身体验经济信用行为,接触当前社会的种种失信行为,积极促进学生在诚信教育过程中的知行合一,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诚信意识内化于心、诚信行为外化于行。通过一步步的实践,让学生不断修正自身,成为一名真正具备诚信品质的大学生。

诚信教育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另一方面能够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效、有助于社会诚信风尚的形成。总而言之,高校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调动各方的共同力量来推进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大学生远离“诚信”危机,塑造出完美品格,为诚信社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诚信大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