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2021-11-12 17:18刘梦华
散文百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中华教材

刘梦华

河南省周口市实验小学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不止一次强调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目前,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已全面铺开,纵观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可以发现其遵循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梯度,编排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内容:古诗词、文言文、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文学常识等。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100余首,小古文共有16篇。编者的一个意图就是要求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嵌入到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中”。[1]这也是该教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个优势。因此,如何利用部编版教材的优势,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营养”来滋养学生是小学语文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一定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当下,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容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比如,大部分小学生对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耳熟能详、了如指掌,但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认知不足、知之甚少。对古典乐器很陌生,无法辨认行书、草书、隶书和篆书,同对于国画的欣赏力和鉴别力较差……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对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反复商讨、论证,最终拟定了这一课题。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让课堂成为学生走近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关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它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体现。它们两者都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所追求的价值观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给予一个人以完整、健全的人格。若想有效的实践并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包括小学语文教育在内的基础做起,才能得到有效的推进和发展。从我国先贤的《道德经》《论语》,再到古代儿童必须学习的《三字经》《千字文》,都有极大篇幅涉及到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2]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传统文化对于我国人民来说,也是一种价值的认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提高,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极其重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所起到的德育作用。对于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促进作用持以肯定态度。如果想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达到素质教育这一根本目的,除了相关文化知识的教授之外,还要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非常直接、有效的起到相应的作用。并且传统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因此,我们依托本课题,以校本课程开发《书香伴童年》为载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历史之久、文化之丰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淀孩子的文化功底,让传统文化的根基植入学生心间。具体做法如下:

(1)阅读指导。流利朗读并基本能用现代汉语解释指定古诗词。大致理解内容,归纳分类古诗词中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拓宽渠道。拓宽经典诵读渠道,利用学校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等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巩固读书成果。

(3)家校联动。我们发动广大家长共同参与,实现家校联动的“亲子读书”计划,为学生诵读古诗词提供支持与保障。

(4)方法引领。教师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诵读途径,在保证“量”的前提下,实现诵读“质”的飞跃。

(5)节日溯源。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6)艺术陶冶。利用琴、棋、书、画、戏曲等传统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等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过“美”的生活。

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我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根植于学生内心,不断萌芽、开花。

猜你喜欢
古诗词中华教材
踏青古诗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和古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