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应如何正确面对‘问题学生’”

2021-11-12 13:24秦莉莉
启迪·中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问题学生家庭教育

秦莉莉

摘要:“问题学生”是学校最突出的问题,问题学生的形成因素有多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应对,文章将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来谈教师应如何面对“问题学生”。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 教学行为 不良社会风气

当前,“问题学生”是学校最突出的问题,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只是一个教师、一所学校所有,而是目前整个教育所面临的棘手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应对?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教师应如何面对“问题学生”。

首先,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水污有源,树枯有因。学生之所以有问题,总有其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只有查明原因并根据其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培养方案。我认为,当前“问题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趋提高,许多家庭生活条件变得愈来愈好,家中孩子又只有一两个孩子,溺爱并对孩子的一切包办,孩子在物质方面的一切要求家长都会想方设法的满足,包括一些无理的要求。这使得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惟我独尊的心理,爱使小性子,爱发脾气,甚至孩子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也不及时批评指出,听之任之,于是乎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缺乏正确的认识,丧失了责任担当,也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或教育引导,更不用说指责,于是家长在无奈之下也就只能听之任之,逆来顺受,这样很容易使孩子缺乏逆境的磨练,在碰到困难时就很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造成心理失衡。

2.不完整的家庭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随着社会城市化步伐的迈进,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升高,大部分家长为了赚钱,很难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些留守学生的家长甚至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从而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监管,也让孩子失去了父爱依托,母爱的滋润,家的温馨,这种情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无法估量的心理影响,而受这种心理影响在校园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也时有发生。

(二)来自教师教学行为方面

一是目前对教师考核仍以考试成绩论优劣,使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产生急于求成的行为,将教学的重心更大的倾向于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忽视了“问题学生”的存在,使这部分学生心理失衡,便有意无意的和老师作对,加剧了师生矛盾,给班级管理造成了極大地影响;二是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各种频繁的检查、学习笔记及来自各种社会化的工作使教师的负担过重,对学生的管理厌倦情绪;三是由于当前教育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手段是考试(也是当前最为公平公正的方法),于是,教师也不得不把获取成绩的压力加在学生身上,这样就出现了教师对学生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反感而导致学生出现一些极端问题;四是学校对问题学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造成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使学校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够。

(三)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现今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社会风尚随之而生,网络也无时无刻不在,学生使用手机屡禁不止,网络中各种低级趣味的游戏对学生有太大的吸引力,充斥着他们的大脑,刺激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而这些,对于“问题学生”来说,相对于读书学习自然也就成为了乏味、无聊、枯燥的事。

其次,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应分清“问题学生”类别,从以上情况来看,“问题学生”大致反应在家庭因素制约、心理障碍、厌学三个方方面。作为教师应根据其不同情况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

(一)面对因家庭因素制约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是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是属于单亲家庭还是留守学生,必要时要进行家访,实地了解,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引导方案;二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和班级带来的温暖,让学生在学校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三是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其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动态,以便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因家庭问题而产生的压力。

(二)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并及时给予心理引导。必要时可咨询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寻找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三)厌学是“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问题学生”教师一是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二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并进行适时鼓励,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体验成功带给他们的愉悦心情;逐渐引导他们从“不愿学”到“我要学”;三是注意培养他们的特长优势,注意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投其所好,顺应他们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存在的价值,进而帮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的轨道。

此外,教师自身应注重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并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对学生加强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走出“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2]卢文锋. 浅谈任课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J]. 学周刊, 2018, 383(35):79-80.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问题学生家庭教育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