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德育探究

2021-11-13 00:26邓元范
戏剧之家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教育者舞蹈德育

邓元范,徐 晨

(1.海南大学 音乐与舞蹈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2.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在当代的高校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重艺轻德、教育功利化的问题一直存在。随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国家富强,人民对现实社会的协调发展及文化进步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艺术被更多人熟悉和接纳。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学习舞蹈的人群逐年扩大。但是社会的眼光过多聚焦在舞蹈产生的利益上,评判舞蹈的价值仅为名校特长生的捷径。学习舞蹈的成本与毕业后的回报不对等的现实考虑,技术技巧高超,商演利润,参赛获奖等等一系列被认定为体现舞蹈水平的标准,以及舞蹈教育本质的浅表认知,让人唏嘘无奈。

目前,我国舞蹈教育发展表面看来欣欣向荣,学习舞蹈的人数不断上升,舞台上也出现丰富多彩的舞蹈作品,形形色色的舞蹈比赛,开设舞蹈专业或课程的高校众多,但是对学生的德育部分,舞蹈教育者是否真正加以重视并践行?并且,由于现在追逐享乐的社会风气,学生普遍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浮躁,就业焦虑。在学习中思想浮动,怕苦怕累,懒散怠慢,急功近利,缺乏献身舞蹈的精神。

从目前舞蹈教育的现状来看,舞蹈本身的教育功能仍然处于不充分的状态。德育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必须时刻贯穿其中。舞蹈教育也应主动适应发展,将舞蹈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把德育功能融合运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个性化的课程中,不仅是高校学生的热烈盼望,舞蹈教育者也在翘首关注。

一、舞蹈教育中的德育体现

在古代的中国,舞蹈承载着礼仪教义、开化民众的作用。例如在周朝就制定了皇亲贵族子弟必须进行长达十年有余的舞蹈教育。自古以来乐舞不分家,像是战国初期的公孙尼子曾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表达的就是道德是性情的本源,舞蹈是将心志用动作尽情地表达出来的。因此,舞蹈的教育能满足情感,收获理智,强化道德修养,传播它的本身的内容,而且也能传播它的内在的意义。舞蹈育人的独特作用,即使在春秋末年孔子所办私学的“六艺”中,也有乐舞教育,孔圣人对舞蹈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在西方社会,从芭蕾的诞生到学院派的出现,纵观整个历史,舞蹈对上流社会的教育作用也一直延续至今。舞蹈教育除了提升贵族们的气质,规范皇家气派的行为标准外,对于培养品德高尚的君主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现代的舞蹈教育,对于可以教育民众的功能依然保留至今。舞蹈教育以自己独有的艺术视角将德育教育赋予独特的含义,使其能够在舞蹈中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伴随着舞蹈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许多人慢慢接受舞蹈在德育方面给予学生内在美的促进。与此同时,人们也意识到舞蹈教育所独有的特点,是一种凭借肢体的方式来陶冶道德,实行着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例如,通过蒙古族舞蹈课程的教育,掌握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民族特有的风格元素,输出我国56 个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精髓,进而影响学生的性格。中国蒙古族勇敢、豪放、英俊潇洒的气派通过具体个性的课程渗透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从而收获震撼,潜移默化地引发对生活、情感、自然、生命的思索,升华情感,净化心灵,提高修养。并通过这种舞蹈教育输出促进人类身体和精神协调发展的作用,内外兼修、众美相济的多重德育最终可以转变为外部行动的指导力量,促进整体素质的提升。

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接受舞蹈教育的人在特定的场所中构成了一个小社会,他们心理方面的满足也需要通过在这一个特定场所中的人际交往和舞蹈活动所获得的。例如,在接受朝鲜族舞蹈教育的时候。学习者动作要沉稳、典雅、含蓄,讲求内在韵味,用呼吸和心里的感觉带动肢体运动。所学民族的心态领悟是需要贯穿于所有的舞蹈律动之中的。在教习朝鲜族舞蹈的过程中,理解朝鲜族的历史背景、民族思想观念等文化知识,并透过朝鲜族舞蹈教育体悟中国儒家文化,学生会有意或无意中接受儒家文化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精髓,即:“义”“礼”。通过舞蹈教育和在对德育追求的不断强化过程中,学生将切实感受把道德规范和审美理念内化成了自身的审美标准和价值理念,从而从内心深处培养优良的品格。

二、舞蹈教育中的德育塑造

舞蹈教育其实并非刻意地进行德育方面的塑造,却无处不在地浸透其中。这是舞蹈艺术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一方面,在舞蹈教育中,学生会体会到掌握舞蹈内容的不易与辛苦;理解舞蹈文化的共同与相长;感受舞蹈情绪的喜怒与哀乐。舞蹈教育参与人数众多,共同学习一个内容,表现一个组合,个人在舞动中需要控制自己的动作或流动与大家保持整齐划一,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利于加强自我意识和能力的调控。另一方面,舞蹈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和身边同学的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在日后的训练中不断补齐短板,不断修正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的舞蹈活动中,学生是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自己有正确评判,长此以往地在舞蹈教育过程中了解并接纳自我。再一方面,舞蹈教育的特性是大家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努力,必须由所有人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学习,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多交流多配合的过程中,既严格要求,培养了团结合作的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互相尊重信任。

舞蹈教育凝聚和浓缩着人类丰富而深邃的内心精神生活,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并举使人们在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结合中形成主导品德的推手,进而将舞蹈教育作为认识自我内心、规范自我品行、愉悦自我生活和塑造自我道德的一种精神动力,塑造出健全的人格。综上所述,舞蹈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完善人格、使人自身得以全面健全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舞蹈教育中的德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舞蹈教育者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应作为舞蹈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主体,可目前,我们的舞蹈教育者却把德育教育当成了分外之事。舞蹈教育者只管舞蹈技术,把舞蹈当成了纯技术性的工作,如此这般,不仅违背了舞蹈的艺术审美价值,也有悖于高校“专业+育人”的教育目标。

当前,高校舞蹈教育者缺乏对学生的性格的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被尊重,进行一刀切式的舞蹈教育,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舞蹈教育重艺轻德现象严重,舞蹈教育者缺乏对学生应该具有的各种德育的熏陶与引导,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思维与艺术感悟力的训练,不重视舞蹈艺术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生道德品质与专业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还是主流。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非常传统,理念落后。舞蹈教育的对象是“艺术工作者”“生命意义的表达者”。这要求舞蹈教育者在德育教育中要避免把学生仅仅当成舞蹈技术传授的对象,而要当成一个个生动的灵魂。不能够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够以学生的积极性、感悟、创新为中心去发挥学生主体性,导致被动接受说教,一方面逐步消磨了学习舞蹈的热情与灵感,另一方面缺乏各种灵活趣味化的德育活动注入舞蹈教育中,也不利于舞蹈德育功能的发展。

四、舞蹈教育中的德育对策和建议

高校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从实际制度出发,为求得良好效果,强化指导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如在舞蹈教育中运用:1.说服教育法,面对面、利用电话相互联系或网上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2.榜样示范法,舞蹈教育者应经常去学生寝室以期多接触学生,才能选出可以作为榜样的学生,通过榜样的示范效果,再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3.实际锻炼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4.品德修养指导法,设法培养学生对品德修养的兴趣与自觉,舞蹈教育者设定修养的标准,指导学生掌握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5.陶冶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等等。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挑选专业业务好、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舞蹈教育者担当,是落实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明确舞蹈教育者职责,把德育教育融入舞蹈教育之中,作为衡量和考评舞蹈教育者的客观依据。

作为舞蹈教育者始终需要保持与学生的接触,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提炼课程文化中的道德修养内核,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精准把脉,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充分发展。

总之舞蹈教育需要非常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在舞蹈教育过程中,舞蹈教育者应该逐渐加强对学生打破传统的舞蹈重艺轻德的形式的针对性指导,引导他们慢慢转变传统的舞蹈学习观念,即: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掌握了多少个组合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内涵的领悟,可以投入更多精力来重视自己内心映射出的思想表达,给自己相对独立和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来重塑自我的审美观,将对国家、民族、自然、生命、伦理、社会等内心理解转化为内力点和外在形式,统一舞蹈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与形式。把舞蹈教育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深刻的哲学内涵给予学生,让强烈的中华民族精神,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将其塑造成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猜你喜欢
教育者舞蹈德育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冰上舞蹈搭档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和舞蹈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