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音乐的传承、发展、创新之我见

2021-11-14 20:00彭灿兴
戏剧之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川剧剧种唱腔

蔡 威,彭灿兴

(1.玉溪师范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种类之一,在我国所有戏曲种类之中,它声腔种类最为齐全,表现力最为丰富,它舞台艳丽、旋律优美,甚至单看川剧音乐中的打击乐,也是其他各剧种无法比拟的。川剧是历代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传承数百年的文化瑰宝,于2006 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一个有丰富内涵、有文化底蕴、有无上艺术高度的剧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有义务让这种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一、川剧音乐的传承

一个剧种之所以能够与其他剧种产生区别,独立于其他艺术形式而存在,主要在于它与其他剧种最巨大、最能被辨识的不同。而这种所谓的不同,我们也可以称他为“灵魂”。因此,笔者认为川剧最应该被传承的,应该是川剧的“灵魂”。那么,什么才是川剧特有而别的剧种没有,并且辨识度高的所谓的“灵魂”呢?

有的专家提出,川剧音乐与其他剧种音乐最大的不同在于川剧锣鼓。诚然,川剧锣鼓在乐器及编制的选择、音色及音响的运用等方面和其他剧种有着很大的区别,可以说别具风格、独领风骚,在听过川剧或者对戏曲有一定了解的人群中,可以说辨识度非常之高。可是换作对戏曲不够了解的人来说,它的辨识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虽然川剧锣鼓独具特色,但是一般观众并不能通过它一眼分辨出川剧,因此川剧锣鼓作为川剧的“灵魂”是有些许牵强的。

那么,什么才是川剧的“灵魂”呢?川剧中有什么元素,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高辨识度呢?笔者认为非川剧唱腔莫属。唱腔是传统戏曲音乐中由人声演唱的部分,川剧唱腔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言是戏曲音乐的载体,川剧唱腔使用西南官话演唱,极具地方特点。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四省市所使用的语言都属于西南官话,而这也正是川剧流行的主要区域。我们不难看出,川剧唱腔使用西南官话作为载体,而西南官话放在全国语言环境中有一定独特性且辨识度极高,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戏曲基础的人,只要听到用四川方言演唱的戏剧形式,第一反应就是川剧。因此笔者认为,川剧音乐中最应传承下去的“灵魂”,应该是川剧的唱腔:其一它具有良好的观众基础,云、贵、川、渝四地数千万群众都能听懂;其二它有较大的独特性,唱腔不同,观众不容易将川剧与其他剧种弄混;其三它具有较高的可辨识度,由于使用西南官话演唱,让观众一听就能分辨出是川剧而不是其他剧种。

二、川剧音乐的改革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如今更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是观众们审美取向与价值观的改变,是更多艺术种类的冲击。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是改革开放之前,国内艺术形式十分有限,加之经济情况不容乐观,看戏成了老百姓为数不多的娱乐、消遣方式之一。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交响乐、歌剧、音乐剧、芭蕾舞剧、摇滚、爵士、说唱、电影等,这些艺术形式的进入大大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业余消遣有了更多的选择。市场的细分,就意味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大一部分川剧戏迷会尝试其他的文化娱乐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川剧,这就造成了川剧戏迷的流失。并且,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文化”盛行,很多年轻人不愿意静下心来花几个小时体验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川剧的魅力,而更愿意花五分钟、十分钟去听一首新出的流行歌曲——如果不喜欢这一首,可以轻易地切换到下一首。因此,笔者认为,当代川剧音乐所受到的冲击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其一、多样的外来音乐形式对传统川剧表演形式的冲击;其二、丰富的音乐内容对传统川剧剧目内容的冲击;其三、流行的音乐语言对传统川剧音乐的冲击。

川剧音乐面临着如此繁多的挑战,应该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吸引当代听众们愈发挑剔的耳朵呢?

(一)川剧音乐演出形式的改革

川剧音乐不仅仅要有殿堂音乐的演出形式,也应该借鉴通俗音乐的演出形式。所谓的殿堂音乐,指的是在专业的剧场或者音乐厅演出的形式,它主要面向的是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这样的观众群体往往能够花费一定的时间及金钱去进行相对高雅的艺术享受。面对这样的观众,川剧应该要相应地变得更精细化:例如华丽的灯光、舞美;精致的妆容、道具等等。同时,在音乐上,应该借鉴京剧样板戏的成功经验,让川剧的伴奏管弦化。我们知道,川剧音乐是川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了唱腔艺术与伴奏。前文提到,川剧唱腔是川剧的“灵魂”,如果唱腔不再是川腔,那么“川剧”也不再能称之为川剧。因此,能做文章的,就只剩下伴奏。传统川剧音乐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二胡、笛子、唢呐和川剧打击乐器等,这些中国传统乐器的组合具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它们在戏剧场景表现力以及音乐的张力上远远不如西洋管弦乐,甚至在乐器音色的融合度及音区的完整度上都还有较大的缺陷。这样的乐队伴奏形式,在生产力不够发达、艺术形式单一的时期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赞叹的,可是放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就有许多改进的可能。西洋管弦乐队的进入,不但能大大丰富川剧音乐的音色,还能更好的烘托现场气氛,表达人物内心,将传统的川剧音乐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另一方面,通俗音乐面对的是另外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可能对川剧音乐的鉴赏能力有限,川剧音乐对他们来说,只是闲暇时众多选择中的一种。那么在与这部分观众打交道时,川剧戏歌便发挥出了它的优势。它并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专业的舞台、乐队或音响设备,在这个网络十分发达的时代,它可以顺着网络传进千家万户。

(二)川剧音乐内容的改革

任何表演艺术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在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和处理之后,呈现给观众。“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意味着表演艺术的内容应该能为当代人所理解和接受,应该是观众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川剧也是一样,如果当代的川剧音乐所展现的仅仅是历史故事,那么它肯定是与现在年轻人的审美情趣不相符的。作为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剧种,川剧一定要能反映当下的生活,要有适合各个年龄层次观看的剧目。比如说,面向少儿观众,应该推出儿童川剧,以童话、神话故事为题材,内容轻松幽默而富有哲理性;面向青壮观众,应该更注重电影化的现代故事题材或生活题材;而对于有一定文化积淀的老年观众而言,传统剧目及历史故事题材则更为合适。总之,川剧音乐的内容改革应该要顺应时代潮流;要演绎老百姓身边的事、反映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要抓住各个年龄段喜闻乐见的题材,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观众们的心。

(三)川剧音乐语言的改革

一种艺术形式是否跟得上时代的潮流,要看它的观众的年龄层次。观众越年轻化,则该剧种越富有活力。通过实地采风,笔者发现川剧音乐的观众群体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微乎其微,这样的境况对于川剧音乐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要改变这个现状,就要从“年轻人”入手。年轻人是音乐消费的主体,更是艺术传承的重要环节。每个人都曾年轻过,在其年轻时期接触到的音乐形式会对他一生的音乐审美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最熟悉的音乐是“样板戏”;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听得最多的是邓丽君的歌;2000 年后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选择范围更加多样化,但都几乎可以被“流行音乐”所囊括。也就是说,跟现在的年轻人沟通,一定要使用现在年轻人听得懂、愿意听的音乐语言来陈述,要不然很难俘获年轻观众的心。同样是戏曲元素的音乐,“样板戏”用新颖的配器及殿堂化的华丽表演征服了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前门情思大碗茶》用电声乐队及时尚的流行唱法征服了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进入到21 世纪之后,戏曲元素的歌曲更是层出不穷。因此不难看出,川剧音乐要振兴,少不了年轻观众的参与,而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少不了当代音乐语言的参与、融合。

三、川剧音乐的创新

前文曾提到,一种艺术形式的观众年龄层次,决定了该艺术形式的生命力,观众越年轻化,则生命力越强。因此,川剧音乐要振兴,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是重要的一环。而要让年轻人听得懂川剧、喜欢听川剧,就必须要将年轻人听得懂的、喜欢听的音乐语言融入川剧音乐当中。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音乐语言,当下年轻人最能接受的音乐语言就是“流行音乐”。

戏歌是以戏曲音调为素材,为我所用,另创新曲,旋律的发展、变化是主题发展原则,结构按照歌曲的结构原则,其本质是歌曲,由于大量使用戏曲元素,拥有戏的“魂”。川剧戏歌正是“以川剧为体,以歌曲为用”的良好结合,是符合当今川剧音乐推广形势的一种重要川剧艺术形式。如果将川剧戏歌这种形式与流行音乐相结合,那么川剧音乐将会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使古老的川剧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笔者认为,戏剧音乐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下面以现存的各剧种戏歌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元素结合

这种形式主要是在保持传统曲牌、唱腔及唱段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将伴奏乐队编制及伴奏织体流行化,并大量使用西方成熟的和声、复调等手段对传统戏曲音乐进行改编。这种创新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原样或基本保持了戏曲唱段的原貌,传承了戏曲音乐的“灵魂”;其二、改编方式较简单,稍对流行音乐有所研究的作曲者都可以进行改编。这一类作品在其他剧种中有较多的尝试,例如:“新乐府”创办人卢中强说:“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东西,比如昆曲、评弹已经美到极致了,没有我们改进的余地。我们只是用现代音乐包装它,戏曲本身该怎么唱就怎么唱,原汁原味,不做一点儿改变,我们的音乐是用来服务戏曲的。”

“新乐府”曾为戏曲音乐出过数张专辑,如昆曲专辑《幽游》、评弹专辑《腔调》、京剧专辑《调戏》、粤剧专辑《迷粤》等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唱腔作为戏曲的“灵魂”被传承了下来,变化的只是伴奏的形式。这些作品一经面世,在年轻人群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传统戏曲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戏迷,川剧音乐也可以借鉴这种新的形式。

(二)流行音乐的戏曲唱腔化改编

流行音乐在年轻人中有良好的听众基础,将其与戏曲唱腔相结合,进行戏曲唱腔化的改编,不失为一种推广戏曲音乐的重要手段。这类改编往往以当下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为基础,在直接沿用流行音乐的结构、歌词、伴奏形式等元素之后,将原歌曲调唱腔化,不仅具备了流行音乐的特点,而且将戏曲音乐的“灵魂”注入其中,使其产生独特的音乐风格,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super star》是台湾艺人团体“SHE”于2003 年推出的同名专辑的主打歌,该歌曲在流行音乐届获奖无数,更在年轻人群中广为传唱,辨识度极高。该曲在2014 年时被改编:使用豫剧唱腔并融入豫剧音乐元素,重新推出之后,该曲不仅再次火遍大江南北,而且将豫剧推入了年轻人的视野,该改编版本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并获得原作者的认可。

无独有偶,在豫剧版的《super star》大放异彩之时,川剧爱好者们也在进行着类似的探索。《谢谢你的爱》是香港著名歌手刘德华于1992 年发行的同名专辑中的主打歌,该歌曲曾获得“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奖”等流行音乐奖项,有相当广阔的流传度。该曲在2011 年时被重庆人文小波使用川剧唱腔进行改编:伴奏保持不变,在前奏部分加入川剧锣鼓,将歌词重新调整,用西南官话、川腔进行演唱,并加入帮腔,这样的改编使该歌曲变得极富川剧音乐特色。该曲在上传至网络之后,近几年在国内广为流传,成为了年轻人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一。

流行音乐的戏曲唱腔化改编主要是利用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和对传统戏曲的好奇,通过巧妙地将听众熟悉的歌曲改编成戏歌,既能增加该歌曲本身的传唱度,又能推广传统戏曲,并且这种方式具有改编难度较小的特点,易于传播。但是,该方式涉及到原歌曲的版权问题,该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二)加入戏曲音乐元素的原创流行音乐

这种创新方式是流行音乐作曲者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并且在数十年内不断被实践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方式主要是将戏曲音乐的“灵魂”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将戏曲音乐的唱腔时代化、流行化。它既不使用完整的、原封不动的戏曲唱段,也不是简单地将流行歌曲进行唱腔化改编,而是将二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结合:使用流行音乐旋律的创作手法、结构及伴奏形式,写出具有戏曲唱腔特点的音乐。这种方式不是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简单贴合,而是能够做到完美的融合,产生独特的音响效果。

这种尝试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例如被称之为中国戏歌的开山领路人的姚明先生,他所创作的《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等经典戏歌,几十年来不断被人传唱,堪称戏歌中的精品之作。而当今的流行音乐作曲者们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写出了极多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如:《悟空》、《北京一夜》、《新贵妃醉酒》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歌手谭维维在2015 年演唱的作品《华阴老腔一声吼》。

华阴老腔是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县的皮影戏曲剧种,它的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该剧种于2006 年与川剧一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2015 年,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吼》将这濒危的剧种第一次带进了年轻人的视野,2016 年春晚再次演唱之后,这摇滚与戏曲的完美结合,一举点燃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戏曲情怀。谭维维在春晚上唱红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借着这首歌曲,带动了华阴老腔的转型,带动了整个传统戏剧的转型。

四、结语

川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它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的川剧艺术显然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有外来的音乐形式与川剧形成竞争,更有许许多多新的艺术形式随着新的时代不断产生。川剧作为中国艺术长河中的瑰宝,在面对新事物挑战时,应该不断调整自身,积极地传承、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保留川剧特色的基础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吸引年轻观众的目光。而只有拥有了大量的年轻观众,川剧艺术及川剧音乐才能重新焕发出年轻的光彩,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越走越远,才能将川剧艺术的道路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川剧剧种唱腔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川剧版画传四方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