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5G技术·VR电影:技术变革语境下院线与影院创新发展研究

2021-11-14 23:19阚周洁
电影文学 2021年23期

阚周洁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 100088)

一、流媒体与电影院线之间的较量

在工业4.0的智能化时代,以5G、AI、VR、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变革,正在重构电影视听语言的表达手法和电影拷贝分发的传输方式,重塑电影影像的呈现形态和电影观众的观影方式。其中,高精尖技术在电影放映环节中的应用,最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技术革新对视听体验产生的影响。

技术的迭代推动了电影放映形式的革新,线上流媒体、移动电影院线、点播电影院线等新型放映模式应运而生。近20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全面渗入人们日常生活中,以流媒体为代表的新型线上放映平台已成为实体影院最强有力的替代品,流媒体与影院之间正在进行一番较量。

(一)观众PVOD的观影消费习惯正在形成

PVOD是一种线上观影消费形式,即高端视频付费点播(Premium Video on Demand ,简称PVOD)。在这个全面付费的时代,观众的线上观影消费习惯正在被养成,近年来线上流媒体平台逐渐成为电影放映的新端口,观众的观影路径选择也日趋多元化。

在美国流媒体市场中,流媒体三大巨头奈飞(Netflix)、亚马逊(Amazon Prime Video)、Hulu流媒体(Hulu)在经历一番线上观众的争夺战后,目前Netflix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付费线流媒体视频网站。国内的视频网站如爱奇艺、腾讯、优酷、哔哩哔哩等也逐渐向成熟流媒体平台模式演进。“PVOD模式的落地,意味着整套付费观影模式的建构已经打通了电影消费向线上拓展的发行放映渠道,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成形。对于疫情中苦受煎熬的电影市场,这是个好信号”。

线上流媒体平台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影模式选择,人们可便捷地通过PC、TV、iPad、手机、投影仪等多平台端口观影,这满足了当下年轻观众多元观影方式的选择需求。新冠疫情以来,居家办公的防控政策更是加速了流媒体的演进,电影观众线上PVOD的观影消费习惯也被逐渐培养起来。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线上流媒体,在流量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正大量分流着线下实体影院观众,冲击着传统电影放映市场的格局。

(二)疫情加速流媒体与院线发行窗口期的较量

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影院相继停摆,众多院线电影不是推迟发行日期,就是将影片的首映转战到线上流媒体。在国外,2020年迪士尼的《花木兰》和环球影业的《魔发精灵2》都是“院转网”的典型案例。这两部影片都是由院线放映改走线上发行放映,以线上网络付费点播的形式同观众见面。在国内,2020年初“院转网”的电影有《囧妈》《征途》《肥龙过江》等,这些影片在经过一番利弊权衡之后都做出放弃线下院线发行的抉择,选择单片付费的网络首播模式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线。流媒体行业的兴盛已经让影院危机四伏,新冠疫情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让院线与影院的发展在困境中雪上加霜。

(三)院线与影院的发展前景:危机与机遇并存

院线与影院的发展前景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的。面对流媒体的冲击,后疫情时代院线与影院应充分把握技术变革的机遇创新商业模式。院线与影院企业可利用5G革新电影宣发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业务,升级影院放映设备,拓展观众观影体验并创新影院商业模式。总之,影院要充分发挥其难以替代的视听体验和场景化社交平台属性的优势,应对线上流媒体对实体院线与影院的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线上流媒体日益成为观众重要的观影选择途径,然而实体影院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影院发展在战略上将更注重观众的观影体验,挖掘影院的社交属性。影院将不仅是为观众提供观影场所,而是转型为一个集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为一体的“影院+互动娱乐”场景空间。5G与VR技术联姻将加速观众观影方式的迭代,VR电影、AR电影将为观众带来“沉浸+交互”式的观影方式。伴随AI技术与大数据对影院智慧化消费服务创新的赋能,影院可根据用户画像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观影体验。

二、美国流媒体与院线发行窗口期的博弈

(一)疫情加速发行窗口期规则的解构

新冠疫情促进了电影发行放映新模式的更迭,电影发行窗口期的规则正在被解构。《派拉蒙法案》的废止促使好莱坞各大电影制片公司纷纷布局线上流媒体业务,一些大体量的院线电影相继探索线上流媒体首映的发行模式。影片的发行窗口期正在呈现出不断缩短的趋势,甚至已经出现了打破窗口期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发行即“院网同步”放映的状况。未来院线业务或将拓展到线上,形成线上线下共同发行的超级院线模式。

新冠疫情加速了线上流媒体对院线电影发行放映的冲击。从2020年起美国好莱坞各大电影制片公司纷纷探索院线与网络同步发行放映的新模式,以尽量挽救疫情对电影票房造成的损失。环球影业就曾尝试过零窗口发行的行为,电影《魔法精灵2》的院线上映时间与流媒体平台同步,其行为随即遭到各大电影公司和院线企业的联合抵制。

2020年以华纳兄弟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公司宣布取消院线和流媒体放映的窗口期,并决定2021年将所有线上线下出品的电影通过HBO Max同步上映,此消息一出使得美国院线企业AMC 和Cinemark的股价应声大跌。虽然华纳兄弟通过电影《神奇女侠1984》的线上放映,帮助其推广了一番HBO Max流媒体服务平台,但此部影片的在线付费票房仅占北美票房的10%左右。因此这只能看作是好莱坞电影一次“院线+流媒体”同步发行放映模式的探索性尝试。

(二)《派拉蒙法案》的废止使电影公司重获放映权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众多流媒体公司不断入局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产业链,电影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正在不断完善。美国司法部负责反垄断事务的助理司法部长马坎·德拉希姆表示:“《派拉蒙法案》终结了在20世纪30年代电影公司之间的横向共谋,并消除了这一垄断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如今《派拉蒙法案》已经完成了使命,如继续存在反而会对美国电影业的创新型商业模式造成损害,从而伤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面对流媒体放映平台对线上电影发行放映的垄断,显然《派拉蒙法案》与好莱坞当前的产业状况不再适应,它的废止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流媒体公司日益壮大,但以Netflix、Amazon、Apple为代表的流媒体巨头们并未受到法令的约束。2021年8月7日, 美国地方法院法官阿纳丽莎·托雷斯正式批准了之前司法部关于终止《派拉蒙法案》的议案。

《派拉蒙法案》的废除意味着电影放映业的格局将会被重塑。《派拉蒙法案》的废止使制片公司重获电影放映权,好莱坞各大电影制片公司可重新完成电影产业的纵向一体化。各大电影公司如果同时经营制作、发行、影院业务,将不再构成垂直垄断行为。因此,好莱坞一众电影制片公司纷纷进军电影放映业,布局线上流媒体放映业务。

(三)电影公司入局线上放映,流媒体竞争愈加激烈

为了避免流媒体对电影观众的分流,美国各大实体院线和电影制片公司也积极向流媒体平台拓展放映业务。传统院线公司通过自建流媒体平台服务来维持原有的客户资源。美国第一大院线AMC为了维护影院现有的窗口期,业已推出“AMC点播影院”的业务,并与好莱坞各大电影制片厂达成发行合作协议,AMC凭借着庞大的片库资源和会员体系的重构,来应对线上流媒体平台对观众分流的困局。

好莱坞传统电影公司也都在大力开发线上流媒体。迪士尼的Disney+、华纳的HBO Max、环球的Peacock、派拉蒙的Paramount+等都快速入局线上流媒体,以应对Netflix、Amazon、Hulu等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流媒体巨头的冲击。以迪士尼为例,在经过一系列影业公司的兼并与收购后,目前其已经成长为电影制作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在线下影院业务方面,未来迪士尼也计划在经营Disney+流媒体服务的同时,兼并或开设实体连锁影院,布局线下放映业务。在《派拉蒙法案》废除后,如果拥有了自己的放映平台,那么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影片相对其他各放映平台而言,将具有独家放映权或更大的优先放映权。

好莱坞各电影公司线上放映业务的布局,使野蛮生长阶段的流媒体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当前放映业的竞争正从线上流媒体与线下院线的较量,蔓延至线上流媒体的对决,线上放映业正在形成新的垄断。《派拉蒙法案》废除后,一些获得电影放映权的制片公司将大力兼并或收购电影院线,电影制作方与放映端作为利益同盟体将行动一致。然而,面对Netflix和Amazon的崛起,对小型独立电影放映机构而言,这可谓是一场灭顶之灾,越来越多的小成本艺术电影转向流媒体平台,故而这些公司面对强势的流媒体其生存空间将极其有限。

三、“院线+流媒体”的超级院线模式或成发行新趋势

(一)“院网同步”发行的超级院线模式正在被建构

目前,美国好莱坞电影正在探索院线与流媒体平台同步发行的新模式。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多部好莱坞大体量影片仍一再推迟上映档期。“据Box Office Mojo网站估算,大约有274部原定于2020年上映的好莱坞影片改档至2021年”。《速度与激情9》《小黄人大眼萌2》《黑寡妇》等电影档期的一再推迟,显示出电影公司对北美电影院线放映市场的信心不足。2020年的《信条》作为疫情暴发以来影院复工后当年好莱坞票房表现最好的影片,在上映之初曾经被寄予厚望,业界人士也希望借此提振北美电影市场。然而,影片最终仅以3.6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场,这远低于前期市场的预期。

以迪士尼旗下漫威影业的电影《黑寡妇》为例,影片由原来定档于2020年5月,到推迟至2021年5月7日北美上映,再到最后决定于2021年7月9日院线与流媒体平台同步放映。迪士尼综合多方因素的考量,将影片档期上映计划一再推迟,这从侧面显示出公司对线上流媒体业务布局的重视。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对线上流媒体放映业务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一致强烈反对到现在的纷纷入局,这显示出“院网同步”发行将是未来院线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线下观影流量汇集于线上时,院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推动电影发行放映行业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升级,构建“线院网同步”发行的超级院线模式。移动电影院CEO高群耀指出:“传统的电影院模式终将被‘超级影院’取代,实体院线不进行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突破是没有前途的。”这里所谓超级院线,就是院线在深耕影院业务的同时,大力推广流媒体平台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探索院线的线上增量空间。

(二)院线与影院是好莱坞电影公司最后的“堡垒”

《派拉蒙法案》废止后,目前重获电影放映权的制片公司将继续拥护窗口期规则。面对流媒体和内容制作公司的双重挤压,影院或将被传统电影制片公司兼并重组,作为利益共同体的电影制片公司,仍会将影院作为其最后抗衡流媒体的“堡垒”,“影院优先”的发行窗口机制还会持续下去。

当前院线上映仍是大体量影片实现票房盈利的重要途径。客观而言,虽然众多电影公司都在大力推广旗下的线上流媒体平台,事实上当前好莱坞电影公司从未打破院线电影放映原有的发行窗口期规则。疫情暴发以来,为了减少人群的聚集,各国政府都出台防控措施,这才使得各大影院被迫关闭线下放映业务,消费者在遵循居家隔离的政策下,不得不转战线上流媒体观影。因此,不少好莱坞大片为了尽可能减少市场损失才转战线上流媒体放映。而且在流媒体平台投放的影片,绝大多数都是已经在院线上映过的,或是本来对票房预期不佳的影片。

在好莱坞的院线与流媒体同步发行模式的试水中,2020年的电影《花木兰》和《神奇女侠1984》接连失利。2021年《猫和老鼠》和《寻龙传说》也在院线和HBO同步播出,然而最终票房均不足1亿美元。这些电影在票房上的失利显示出了线上发行放映模式的风险性极高。因此,此后很多好莱坞公司的大体量电影仍计划把影片的首映放在影院。

诚然,电影院线受到流媒体和疫情的双重影响,电影线上与线下的发行窗口期正呈现不断缩短的趋势。然而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当电影放映市场恢复正常后,对大体量的电影而言,未来的窗口期规则仍将成为电影院线票房收入的重要保障。在今后很长时间里“影院优先”的窗口期限制仍将存在,影院仍然是大体量影片实现票房盈利的主要途径。然而,对一些小体量的影片而言,灵活的线上发行反而能使影片获得在商业上差异化的盈利。

四、技术赋能影院升级带来不可替代的观影体验

(一)影院放映设备升级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技术迭代和新冠疫情加速了线上流媒体的发展。面对线上多种放映形式对实体影院观众的分流,影院亟须抓住技术变革的契机创新发展,探索前沿放映技术,改变影院基础设施,挖掘线下影院场景化价值,提升影院的服务质量,深耕影院视听体验,改善影院观影人次下降和票房收入降低的困局。影院以其不可替代的观影视听体验和场景化社交属性,应对线上流媒体对线下观众的分流。

电影放映技术的革新正在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高格式让影视制作更加精致的同时也使电影放映标准不断提升。影片制作技术的变革最终会在影片输出放映阶段直观体现,所以影院应不断升级电影放映和音响设备的技术以提升观众的视听感受。影院对4K、5K、RealD 3D等数字激光放映技术; IMAX、PRIME、ScreenX、中国巨幕等电影成像技术;杜比全景声(DOILBY Atmos)音效音频等技术的应用,使影片以高质量的影像画面呈现和声音还原为观众带来视听震撼。

“5G的发展将倒逼影院进行新的放映技术革命。因为随着5G的普及,观众将更加容易在家庭影院里看到4K、8K、高帧率、HDR等高技术规格的电影,这将促使影院进行新的技术变革”。影院利用顶尖的放映设备,充分展示出高格式影片呈现出高动态、高帧率、宽色域、大画幅、全景声的特点。在电影音响方面,影院亦可利用多轨道立体环绕声式的声音技术高度还原真实音效,并与电影画面默契配合,为观众还原出更加沉浸式的影像,给他们带来其他放映平台难以替代的视听体验。

(二)AI技术、大数据赋能影院带来智慧化消费体验

AI技术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可提升观众的观影消费体验。在场景式的电影消费活动中,电影观众从线上购票,到线下影院检票,再到影院观影活动,都可以实现智能化服务。影院通过大数据的捕捉、管理与分析,绘制出用户画像,为观众制定个性化的场景服务。

“大地院线创始人、执行董事方斌对未来影院有更多的展望:从观众角度看,观众进入影院后,通过人脸识别进场,整个消费过程高度自动化。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判断观众喜好,消费者的消费数据会被抓取,将自动匹配消费场景”。未来影院能通过座椅安装相关的感应设备收集相关数据,根据观众的观影坐姿习惯调整适当的角度,为他们提供舒适的观影环境。

影院放映端可利用大数据反哺电影上游产业链,打造精准化营销和个性化的内容定制,形成制片、发行、放映联动协调的电影生态系统。大数据应用于电影发行放映领域,电影发行放映企业通过获取互联网用户的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大数据并结合人工智能建模计算,为营销方提供颗粒度极低的电影用户画像。宣发公司针对细分市场中观众的诉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电影内容制作,精准化的电影营销推送。

工业4.0时代,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将赋能影院的智慧化运营,助力影院的集约化和高质量发展。智能化的观影体验将吸引更多电影观众走进线下的实体影院,感受技术赋予的极致视听体验和多元化的消费服务。

五、5G助推VR电影重构“沉浸+交互”式的观影方式

(一)5G与VR技术的联姻加速观影方式的迭代

技术的革新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电影艺术的本体。技术的迭代将拓展电影艺术的审美接受形式,推动观影方式的变革。伴随3D、VR、AR等技术的日益成熟,观众的观影方式正在被重新定义。

5G、VR、AI技术必然为观众带来观影模式的革新。伴随着电影放映技术、影院基础设施、放映终端等新基建的完善,电影从内容创作,到拷贝分发和放映模式,再到观影方式和视听体验都将会有新的飞跃。“在未来观众不再是坐着看电影,观众在电影院的观影方式将会变革,而是通过VR设备真实体验电影整个过程。”

5G技术将推动VR电影的发展,加速观众观影方式的迭代。5G技术会充分利用通信高宽带、低延时特点,突破4G网络上传与下载速度的制约,实现高格式电影的1080P、4K、8K画面实时加载,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交互式的全新观影方式。未来影院或将成为“影院+互动娱乐”的文化娱乐消费空间,观众可以在影院享受一场超越现实的交互式观影体验。

“当5G到来时,高带宽、低延时会很好地解决这个痛点,突破目前技术瓶颈后,VR影视将会出现在线下影院与观众家庭影院中,为观影活动增添更多的沉浸感受与交互式体验”。可见,除了影院内的互动式观影方式外,影院外的移动观影与家庭影院活动,也将成为未来观影方式的另一主要发展趋势。

(二)VR电影、AR电影带来“沉浸+交互”式的观影方式

科技的变革正在改变着电影语言的表达、电影呈现的形态以及观众观影的方式。VR和AR技术正在改变着电影与观众的关系,沉浸式和交互式的观影方式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2016年被称为VR元年,“VR电影360°全视域覆盖,取消了传统电影中构图的概念,取景框完全消失。可以同时具有戏剧的舞台空间、电影的观看性和游戏的交互特征”。

VR联合计算机CG技术模拟生成三维空间的虚拟现实世界,观众通过佩戴装备,在视、听、触觉体验上产生如临其境的现实幻觉。在VR的沉浸式体验中,观众眼前出现的场景都是用计算机数据虚拟出来的,它将人的意识带入虚拟空间。VR技术的交互方式主要通过“动作捕捉、触觉反馈、眼球追踪、肌电模拟、收视追踪、方向追踪、语音交互、传感器、制造真实场地等”技术来实现。

而AR的交互性是将计算机虚拟的影像和现实世界的空间,实时地叠加在一起,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佩戴设备的使用者所处空间进行实时的数字化处理,并以数字成像的方式呈现在使用者眼前。如《合金装备复仇》中的主角使用AR技术进行扫描和通信。《黑客帝国》《加速世界》通过佩戴装备,眼前随时可以出现透明的数字屏幕。《刀剑神域》利用计算机虚拟构建出一个空间。AR电影需要观众使用头戴式眼镜观看,沉浸在与现实世界非常类似的虚拟空间中进行交互式观影活动。

(三)“影院+互动娱乐”的场景化商业模式创新

VR与互动电影的结合正颠覆现有电影内容的创作逻辑和观众的观影模式。“由于VR电影独特的观影模式,决定了VR电影必然以观众的第一视角作为主视角,而不局限于第三视角去感受和体验,这也就意味着观众甚至可以成为电影中的主角来进行多线程的叙事发展”。未来在电影观看的过程中观众也许会变成主角,在剧中进行角色切换、视角的变换、剧情选择等活动。在互动电影中,观众沉浸其中,在同一部电影可以解锁不同的剧情和故事结局。

“‘秘密影院’是一种‘沉浸式电影体验’的新形式,通过融合电影、戏剧、音乐、装置艺术,打破银幕的边界,将电影变成现实”。“秘密影院”通过对电影中的经典场景进行实体空间的还原,通过实景演出的方式还原经典电影情节。同时让观众参与到电影的角色扮演中来,为其提供一种全身心沉浸式、互动式的影院体验。通常观众在完成线上购票之后,会收到一封关于观众性格测试的邮件,并据此为观众在影片中分配相关角色,布置相关推动故事情节的任务,观众同意后便可以到线下的“秘密影院”参与沉浸式和互动式的影院体验。

实质上VR影院、全息影院、“后院电影院” 等此类影院的特色在于对经典电影IP的还原,这是一种将影院构建成电影主题体验性文化娱乐空间的创新经营模式。目前“秘密影院”已经实现了40多部经典影视IP合作,推出的“秘密影院”版电影有《肖申克的救赎》《007大战皇家赌场》《银翼杀手》《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等。影院除了电影放映业务外,亦可为观众构建一个社交、角色扮演、游览、密室逃脱等性质的娱乐空间,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对沉浸式与互动式休闲娱乐的需求。

结 语

工业4.0时代,艺术与科学技术融合正在重塑电影放映的新生态。后疫情时代,院线与影院应该审时度势,把握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创新商业模式。疫情加速了观众POVD观影消费习惯的养成,面对流媒体对实体影院观众的分流,院线在与流媒体发行窗口期的博弈中,可将发行业务拓展到线上,建构“院线+流媒体”的超级院线模式。技术在提升电影发行放映业效率的同时也在拓展观众的观影体验,甚至颠覆传统的观影方式。AR、VR技术将助力电影内容创作和电影放映模式的革新。“影院+互动娱乐”的交互式观影方式将成为影院发展的下一个风口。交互式电影将重塑电影艺术的新形态,观众的观影方式将得到彻底颠覆。未来影院将成为“沉浸+交互”式场景化观影体验空间。影院以其无可替代的设备与服务,为观众提供无可比拟的视听体验。

综上所述,目前影院的视听体验和社交价值仍是线上流媒体无法取代的。万达影视总经理姜伟也曾表示:“电影院永远不会消失,因为5G的发展会倒逼我们的技术进步,用更好的技术来展示电影的内容。倒逼影院发展,这将成为影院发展的优势。”虽然疫情和流媒体的双重打击使影院的危机日益加深,造成一些悲观人士唱衰影院的发展前景。然而“在产业地位愈加边缘化的同时,传统影院作为仪式空间的象征意义与膜拜价值会越发彰显,主要体现为怀旧迷影、真实在场与集体体验三方面。”影院给观众带来的视听感受和空间社交属性优势仍是线上流媒体难以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