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15 07:49范晓莹罗元浩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业课程教师

范晓莹 罗元浩

(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北京 100020)

一、职业体验课程项目式课程的提出及意义

我国《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作为职业启蒙教育重要形式之一的职业体验课程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体验职业、认知自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即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充分的发展,同时还应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学校教育始终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能,但是学校教育偏重知识技能传授,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定的局限。

项目式教学模式作为学生职业体验的重要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职业定位开展不同社会性质的活动,使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获得不同的活动体验。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具有职业启蒙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概念及相关领域发展现状

(一)职业体验课程内涵及发展现状

青少年职业体验课,是指借鉴职业的基本内涵、活动环节和素养要素等,围绕各种职业角色设计、组织与开展各种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获得相关体验的活动的总和。课程旨在帮助青少年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和参与不同职业角色的职业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规划未来生活与职业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该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其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益补充。

青少年学生在校学习年龄跨度较大,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以学科知识为主,所学知识与未来所从事职业之间的联系较弱,学生更无法做到主动将所学知识与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关联。而青少年职业体验项目式课程的教学以劳动实践、自我体验为主,课程不以传授不同职业的知识或技能为重点,而是通过实际体验让学生感受不同职业的特点,激发兴趣,促进认知,是学校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重点的有益补充。

青少年职业体验课程设计是从单次活动到短期体验,再到系统学习,课程形态丰富,且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可以是单课时项目的形式,也可是3—4课时的短期形式。以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教育学院北东学区分院目前的课程设置为例,该学院为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小学设置的课程为每门课程一学期送课2个班,每班持续送课4周;而同样的课程,因学校需求不同,为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是持续送课1学年。

(二)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概念

项目式教学是指“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示范,由学生对该项目活动进行讨论,并协作学习,活动中的教学任务在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完成,并以完成项目活动的全部过程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2]。

笔者通过知网检索文献分析发现,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蒋庆斌和徐国庆[3]在职业教育相关论文中,阐述了“基于职业教育的项目式教学”的概念,结合上述概念,并根据课程性质,总结出本文所指的“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概念。

“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是一种“以项目任务为中心,选择并学习‘职业’知识的教学模式”,它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体验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职业知识,而且还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样的课程形式来获得这些知识[4]。

三、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教学策略

为发挥青少年职业体验课程作用,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提出采用项目式教学的形式呈现青少年职业体验课程。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将学生核心素养、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等因素有机融合,课程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职业认知能力。图1为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具体包括“课程引入”“项目执行”“项目总结”“课程评价”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中分别包括“创设课程情境”“指导学生计划项目”等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完成对相关职业主要特征的体验。

图1 职业体验项目式课程教学过程

(一)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的课程引入策略

课程引入是一堂课程的第一部分,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程情境、下达项目书、制定计划等方式吸引学生。

课程实施时,教师可以设计项目计划书,引导学生按照项目计划书中需做的任务及其过程进行活动。其中包括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情境、给予学生相应的职业任务、组织学生分配工作及指导分工合作等。

1.项目计划书设计策略

在项目计划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应选择适合本节体验课的职业。教师应以所选职业的内涵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如所选职业的基本素养、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

通过模拟生活中不同职业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接近真实的职业体验情境中,再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随后,教师下发设计好的项目计划书,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以及课程项目不同阶段所要完成的阶段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课程项目完成所需的相关技能与知识。使学生知晓通过此次课程项目学习有哪些收获,以及项目成果可以用哪些方式、哪些指标来评价。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报纸、书籍等资源,帮助学生完成项目的学习[5]。

为了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应将课程项目分成不同的子项目,学生根据项目整体规划,分步完成每一个子项目,从而完成整个课程项目的学习体验。

子项目的设计可以对学生学习研究的领域和范畴给予引导,合理的子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探索课程领域的相关问题。设置子项目有利于将课程聚焦在课程重点、难点上,使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项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实践创新的能力。

2.创设课程情境,引出职业体验策略

创设课程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课堂,同时了解本节课程的学习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1)讲述历史故事,创设课程情境。以开设的小小发明家课程为例,可以通过讲述与课程相关的历史事件、科学故事,促进学生人文底蕴等素养的积累,激发学生对于相关职业的好奇心。

(2)情境创设,角色转换。在项目职业体验课程中,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达到更丰富的教学效果。角色转换包括学生与“课程体验职业”之间的转换、教师与学生角色之间的转换等。体验不同的角色,可以激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思维模式多角度思考,从而打破书本知识的限制,调动学习热情。

(二)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的项目执行策略

在课程的项目执行中,学生可用分组、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项目计划书,与本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在对项目计划达成共识后,再进行子项目的学习。学生需要对本组成员担任项目中职业或职务的划分,以及在每个子项目中所承担工作的划分等问题达成共识。

在此期间,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与本节课程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调查研究等活动。项目活动可分为知识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知识性学习是引导学生学习与本节课程职业相关的理论,掌握项目所需的知识,学生可通过实验、辩论、报告等方式进行。具体策略如下:

1.指导学生计划项目策略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项目职业(职务)分工表》,该表可帮助教师引导、监督学生进行职业项目体验,表1为所开展的小小发明家职业体验课程的《项目职业(职务)分工表》。通过分工表,学生可了解同一项目中不同职业或职务之间的工作差异。

表1 项目职业(职务)分工表

优秀的项目计划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项目。在学生职务制定好后,教师可对每个小组指定的项目计划进行指导,而子项目的设计可以起到引导研究方向的作用,设置合理的子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对计划清晰的小组进行表扬,并帮助计划混乱的小组进行项目计划梳理。

2.知识学习策略

在项目任务分工后,学生应根据本课程项目主题及各自的分工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在此过程中可以了解课程项目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信息素养。并与小组同伴交流,对整理的信息进行辨别,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通过组内相互讨论,让学生辨认自己的长处及不足。本过程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引导学生梳理项目完成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目标和评价标准;

(2)引导学生收集项目相关知识,包括概念和原理等;

(3)引导学生分解项目目标,分步骤解决目标问题;

(4)引导学生对子项目排序,确定优先次序;

(5)引导学生理解项目目标,确保课程项目合理、有效完成。

以上环节,教师应控制各小组项目完成时间,防止出现学生因无法完成个别子项目使整个项目停滞的现象,以培养学生时间规划管理能力。当学生在相互合作或项目执行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采用单独辅导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

3.引导学生确定解决项目问题方法的策略

学生在根据项目要求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后,会对本节课程体验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以往课程体验中学生的优秀案例让其进行参考,引导、激发学生寻找更适合本组项目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每组学生情况的不同,帮助学生确认其制定的项目解决办法是否可行;

(2)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学习视频、参考文献等资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特点的学生从事课程体验职业的优势及不足,帮助学生意识到未来如果从事本课程所体验的职业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与不足;

(3)在确定解决项目问题的方法时,小组成员可能会产生矛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协调、疏导,使学生在敢于发表自我观点的同时,也学会理解他人、接受他人的建议甚至批评。

4.学生完成项目策略

在学生完成对项目涉及问题的分析并找到适合的方法后,就进入完成项目的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应根据小组学生能力特点,选择适合本小组的项目成果呈现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问题:

(1)把控各组项目执行的情况,帮助各小组及时调整项目计划,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2)提醒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总结经验,梳理收获;

(3)提示学生课程项目评价标准,帮助各组学生分析小组成果的优劣;

(4)引导学生把课程项目中所学知识与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相关联;

(5)教师在课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应强调成果汇报的时间,使学生保证项目进度,防止项目出现停滞现象;

(6)在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应控制各个小组的项目进度,尽量使每组的进度相近,确保每组都能完成项目;

(7)引导学生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或学习规划,可以为学生提供规划记录纸或相关范例。

(三)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的项目总结策略

课程的项目成果,应是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展示,教师不应以考试、测试的形式评价课程成果。推荐使用汇报、展示的方式进行,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画报、影集、PPT、解说、动画等。学生可按项目完成的先后顺序上台展示,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可以判断学生对本节课程项目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学生汇报展示后,可让其他小组对展示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包括提问质疑、优点肯定、缺点建议等。

1.学生展示交流

在项目展示过程中,教师除关注每个小组的内部交流外,还应关注组间评价。评价交流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既可以是同一小组内部的交流,也可以是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

2.学生讨论的引导

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不应强调课程知识的掌握,而应注重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围绕项目问题进行讨论,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产生争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辩论,从而促进学生语言逻辑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的课程评价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多种评价方法,同时也要提供评价量表,使学生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参考。评价量表既要关注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也应注重学生在整个项目学习中的能力培养,如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教师在全部学生汇报结束后,应及时分析汇报成果并进行点评。教师在点评中,要对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对涉及的知识进行梳理,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强化过程。

学生可使用表2所示的《组内互评表》及表3所示的《组间互评表》进行评价。评价表既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标准,也是教师衡量学生是否认真参与项目学习的重要依据。

表2 组内互评表

表3 组间互评表

四、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策略分析及展望

通过课程实施验证,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同时,教师教学手段、理念、观点得到转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也促进了学生对于未来从事职业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于不同职业的认识,使学生自我认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式,使教师传统教学理念得到改进。基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不同项目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实践能力,通过项目规划、项目进度把控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等。

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通过其丰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肯定,提升学生的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意识。主要表现在通过围绕项目的不断探究,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思考,合作创新;通过课程职业的体验,学生可以形成团队合作、敢于担当的职业意识。

基于职业体验的项目式课程教学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还能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得以完善。在今后的职业体验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成人高校教学应力争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弥补目前基础教育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的局面。

猜你喜欢
职业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大山里的教师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职业写作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