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非遗保护模式研究

2021-11-15 22:49尕藏东智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创新形式保护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本文围绕创新非遗保护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的方向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多种非遗的创新型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形式

引言

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需要深入挖掘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应该对传统文化中的非遗保护进行继承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模式概念就是在传统的非遗保护中加入数字化概念,利用数字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与传播,将文化遗产的各种利用形式,例如实践形式、表演形式等,利用相关工具、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资源转换,使得非遗能够得到再现和复刻,这样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利用数字化计算机模式能够做到这一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现状

1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概况

在近些年,我国的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在旅游发展方面,一些地区率先将虚拟漫游技术引入到了旅游发展中,其它地区也随着纷纷效仿,西安兵马俑开展了虚拟漫游建设,同时背景数字博物馆也通过国际奥运盛事促进了旅游文化发展。在歌舞演奏方面,浙江楚文化编钟乐舞利用数字动画技术使得数字动画和虚拟现场相结合,还有一些其它的著名景观也都纷纷利用数字虚拟的模式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

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上是前所未有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功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中,这也符合了时代发展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时代相结合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进步。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逐渐过时,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持非物质文化发展,这显然和当代国家提倡的节约型社会相左,因此,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是极其需要得到推广和大力发展的,这也是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型保护的基本模式之一。

2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概况

联合国教科文资质推行“世界的记忆”工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型保护和发展被正式推上日程,同时数字化技术也被应用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这项技术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全球各国的认证,各国纷纷协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与数字化技术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种创新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型保护模式探究

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对策

面对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和工业4.0带来的经济转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从传统的保护模式中走出来,并迎合时代发展做出创新举措。政府、个人、民间组织、教育行业等各行各业都需要齐心协力,利用文化思想来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守护力量,同时也应该寻求政府保障,让每一个人自觉地爱护、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够铸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延续。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发展,能够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新的生命,充分调动民众的新鲜感,增强民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的活力,同时打造非遗的群体回忆,利用数字化游戏互动的形式将非遗生活化、数字化、智能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每个人都能够看的见、摸得着的、可以消费的文化载体。

然后应该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这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的巨大促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的渠道向市场输送,并向全球公众推广,以购买的形式延续文化,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这种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能够摒弃传统的商业开发模式,使得非遗的开发力度适当,同时也能够促使多学科、多行也的人员结合,利用大数据进行自我诊疗,从而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仅仅依靠政府的保护,而是形成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供给、自我保护的全新模式,这样才能够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延续和保护,同时也能够得到新业态的发展。

2依靠最新艺术数字化技术对艺术形态进行保护对策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较大,并且种类庞杂,针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应该将景观艺术保护除技艺方法的营造外将重点放在营人上。营人就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营造,或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的文化营造。在传统音乐艺术保护技法上的保护主要转向投入到对传统音乐艺术技法传承人的保護上。然后根据现有的经验,立足于本土文化,使得这种传承人能够加入到时代的发展中,从而对传统的艺术进行发展和发扬。

以某地的文化传承人为例,要想共同发散探讨出属于非遗群体的环境改造,确保非遗群体的改造并不是为了商业趋向的开发,而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艺术。就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之前留下的宝贵历史痕迹,同时经过数据指标,明确营人最主要的责任和目的。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错位经营,然后进行多元化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输出,保护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能够调动大众的新鲜感,从而逐步形成数字化艺术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3非遗传承创新与人工智能产业开发探究

以湖南皮影戏为例,湖南皮影戏在2008年被正式纳入到国家第一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内关于皮影的研究已经建立起了二维和三维和可视化系统框架,同时能够对皮影戏进行数字化仿真,能够使得皮影戏得到动画化。虽然这些已经在皮影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得到了研究和发展,但是皮影戏的演出除了演艺人和技巧手法之外,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无人传承。

基于这种情况,将人工智能与皮影戏结合制造出皮影机器人能够成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型载体。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促使之中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并且更容易被年惊人接受,创新型的皮影戏载体的互动性非常强,同时操作方法和范围也很广泛,擦欧洲哦起来非常简单,成本也较低。适合于量化生产,这就形成了皮影戏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型保护模式,从而使得该项传统艺术能够得到传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软实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模式探究首先应该从当下最为流行的科技入手,那就是数字化的计算机技术,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角度而言,应该利用数字化技术形成相关的产业资源,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互联网+”的形式也能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借此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陈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郑迦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6(4):242-246.

作者简介:尕藏东智,男,蒙古族,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西北民族大学蒙古文化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河南县文化图书馆,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蒙藏文学。

猜你喜欢
创新形式保护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
猫科动物的保护色
小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的实践研究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域外信用的立法模式对我国信用权保护的启示
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楚雄彝族民间艺术档案保护模式研究
新农村建设导向下耕地保护研究
巧用方法,培养农村学生语文复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