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对比研究 ①

2021-11-16 13:48岳海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保乳术转移率乳头

岳海军

(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濮阳 457000)

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由于乳腺不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故原位乳腺癌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若乳腺癌细胞发生松散脱落,则会随着血液或淋巴液散播至患者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安全[1]。乳腺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表现,多在体检中检出,其中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均为早期可能出现的表现。目前,针对早期乳腺癌治疗多采用手术的方式切除肿瘤病灶,以改善预后。但由于乳房作为女性的专属特征,大部分患者对乳房的美观性均有较大要求[2]。常规保乳术操作相对简单,若虽能够基本保证外观,但美容效果相对较差[3]。整形保乳术是在传统保乳术基础上发展而来,该手术方式能够对乳腺组织进行转移重排,将非乳腺组织进行替换且切缘相对广泛,能够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兼顾乳房美容效果[4]。鉴于此,本探究将对比分析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7-05~2019-05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A组32例,年龄34~58岁,平均(40.97±10.72)岁;肿瘤大小2.2~3.0cm,平均(2.34±0.21)cm;TNM分期:T1期17例,T2期15例。B组32例,年龄32~57岁,平均(41.84±10.38)岁;肿瘤大小2.1~3.0cm,平均(2.38±0.20)cm;TNM分期:T1期18例,T2期1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无手术及麻醉禁忌证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此次探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已接受过手术或放化疗治疗者;②合并其他肿瘤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已发生同侧淋巴结转移者。

1.3 方法

1.3.1 A组: 行整形保乳术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均接受常规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认病灶部位并进行定位。在明确病灶位置后选择合适手术切口,若病灶在乳头平面部位,则在病灶处选择弧形切口;若病灶位于乳头平面下则选择放射状切口。对肿瘤及其周围1~1.5cm的正常组织进行切除,并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除。在将肿瘤进行切除后采用塑形、缝合腺体及乳房悬吊固定等方式将乳头乳晕复合体转移至中央位置处,行皮瓣转移修补术将远处或邻近组织转移至中央位置,以替代缺损乳腺组织。

1.3.2 B组: 行常规保乳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及切口选择与A组一致,在对确认病灶位置后进行肿瘤及周围组织1~1.5cm范围的切除,在切除后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并确保肿瘤周围病理呈阴性。术后为维持乳房的美观,不对其进行手术腔缝合,允许纤维蛋白渗出对残腔进行填充。

1.4 观察指标

①参照相关文献标准[6],评价术后6个月乳房美容效果。优:手术治疗后患者两侧乳房对称,且乳头之间距离≤2cm;良:术手术治疗后患者存在轻微不对称,但两侧乳头之间距离≤2cm;差:手术治疗后患者两侧乳房明显不对称,两侧乳头之间距离相

差>2cm。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00%。②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除标本体积。③统计两组术后感染、血肿、乳头坏死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④对两组进行1年的随访,统计肿瘤复发及转移率。其中肿瘤复发以同侧乳腺组织、术后瘢痕部位、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则以肝肺、骨骼、脑部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美容效果

与B组相比,A组美容总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美容效果对比[n=32,n(%)]

2.2 围术期相关指标

A组手术时间均长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切除标本体积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B组相比,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n=32,n(%)]

2.4 复发率及转移率对比

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年,其中A组复发1例(3.13%),转移1例(3.13%);B组复发2例(6.25%),转移1例(3.13%),两组1年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517,P=0.472)。

3 讨论

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首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机体雌酮及雌二醇、绝经年龄晚、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早期乳腺癌多无明显症状表现,无法引起患者的重视,而发展至晚期时则会引起远处转移,导致全身多器官病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故对早期乳腺癌尽早诊治具有重要意义[7]。

目前,针对早期乳腺癌主要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常规保乳术作为早期乳腺癌患者使用较多术式之一,其临床疗效虽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但由于该手术方式会造成患者乳头、乳晕发生异位,导致乳房变形甚至出现局部凹陷、畸形等,无法满足现代女性对乳房美观要求[8,9]。故临床在传统保乳术的基础上发展了整形保乳术,作为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新型手术方式,整形保乳术不仅能够对非癌腺体修复手术的残腔进行重新编排,以应对乳房体积较大或出现乳房下垂、肿瘤体积较大等特殊情况,确保疗效及术后安全性;其还能够获得良好的乳房对称性,维持乳房原有外形[10,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美容总优良率较B组高。结果提示,整形保乳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整形保乳术能够利用腺体重排及组织转移替换等技术保证乳房美观程度,且还利于维持患者术后乳房的外观形态[12]。A组手术时间均长于B组,而住院时间短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而切除标本体积大于B组。结果提示整形保乳术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且切除标本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整形保乳术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故手术时间较长;但其通过部分非乳房组织的转移填充加之重排乳房瓣能够获得更宽的切缘,从而切除的标本更大[13,14]。结果还显示,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而复发率及转移率无明显差异。提示整形保乳术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且未提高复发及转移率,相对安全。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常规保乳术在施行过程中会在保证乳房美观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残腔缝合,而当残腔内压升高后可能会增加切口张力从而提高感染、血肿、乳头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整形保乳术通过重排对残腔进行修复,利于切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未增加转移及复发率[15]。

综上所述,与常规保乳术相比,整形保乳术在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美容效果较佳,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未提高复发及转移率。

猜你喜欢
保乳术转移率乳头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麻黄标准汤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以标准汤剂为基准建立丹参的质量评价方法
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的治疗价值评析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对比研究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比较分析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