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对比 ①

2021-11-16 13:47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术式血肿微创

崔 博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随着当前临床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创术式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创术式具有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出血量,以及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等多种优势[1]。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一类微创术式,该术式可在1cm大小骨孔下彻底清除脑深部血肿,能有效减少术后对此类患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该术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2~4]。研究以对比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遴选2018-04~2019-11本院收治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研究组患者男女比18:12,年龄46~75(61.44±5.53)岁,患病时间(12.15±2.52)h,患病部位包括基底节区21例、小脑4例、额顶叶3例及颞叶2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19:11,年龄43~73(61.75±6.08)岁,患病时间(12.38±2.47)h,患病部位包括基底节区22例、小脑4例、额顶叶2例及颞叶2例。两组患者及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权同意书与手术确认书,研究内容经过医学伦理审核。

1.2 方法

对照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先经气管插管后予以全身麻醉处理,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予以单或双侧的脑室外引流处理;幕下小脑出血患者予以后颅窝血肿清除结合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术中协助患者行平卧体位,经全身麻醉后,依据患者血肿位置,于枕下打开一旁正中手术切口,采用钻孔扩大骨窗,术中剪开硬脑膜,切开小脑皮层后予以血肿清除手术,术后进行彻底止血;对于幕上脑出血患者予以显微镜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手术切口不可涉及不重要的血管与功能区域,术中确定血肿与头皮位置,予以打开一马蹄形的切口,星状切开硬膜,沿脑回方向切开皮质至血肿部位,经显微镜的引导下清除血肿。经充分止血后留置引流管,并予以关闭颅脑。术后1周内拔除患者血肿腔引流管。

研究组均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先行CT扫描,以CT扫描提示血肿量最多层面、颅内血肿中心和颅骨内板距离最近位置作为颅脑钻孔处。以骨孔为中心打开一长3cm直切口,接着于颅骨钻开一直径1.0~1.5cm骨孔。术中切开硬膜,应用双极电凝电凝处理皮层局部脑组织,稍微切开皮层局部脑组织,进行操作时需注意不可影响到皮层血管。同时顺CT检查扫描提示穿刺的方向予以一次性脑穿刺套管并进行穿刺至颅内血肿处,拔除套管内芯,同时留置薄壁透明外套管作为微创手术的通道,经内镜的引导下清除颅内血肿,以确定各角度完成血肿腔壁止血后,通过神经内镜,经脑穿刺套管于血肿腔壁覆盖止血纱。术后退出脑穿刺外套管,通过明胶海绵填塞骨孔并进行皮肤缝合。术后2w内拔除血肿腔引流管。

两组患者均持续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以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率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NFDS)进行评分,该表满分5分,以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对则越严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日常进食、装饰、上厕所、转移、行走、穿衣、大小便控制、洗澡以及上下楼梯等评分项目,总评分100分,以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描述,比较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率6.67%;对照组患者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不全3例、脏器衰竭1例,术后并发症率30.00%;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作为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见收治的疾病类型。本病患者具较高残疾率与致死率[5]。脑血肿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主要的一类病理改变,对于此类患者,脑血肿症状的发生将损害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6]。临床上主要通过外科手术以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进而改善其局部缺血状态,手术治疗可促使减轻血肿分解释放的毒性物质形成导致的间接性损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其疾病状态的改善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临床发现,针对此类患者采取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易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率风险增加。相比之下,针对此类患者采取微创术式进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神经内镜微创术在本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可发挥积极作用,在该术式中只需要打开一微小骨孔,经内镜的直视引导下即可有效清除患者脑内血肿[7]。该术式无需做骨瓣,皮肤切口的长度一般在3~4cm,术中仅需建立一微创手术通道,不会对患者脑组织造成损伤,同时也不会导致形成牵拉,该术式相比于传统术式具有更好效果。此外,由于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手术耗时相对更短,术中不会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明显损伤,且术中无明显失血情况发生,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率风险相应降低。该次研究对照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均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数据表明,术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发挥的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恢复效果更好且并发症风险更低。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相比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更明确,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水平更好,且并发症率更低,该术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术式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