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花中偏爱菊,自主学习真绝伦

2021-11-17 19:42孙仙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孙仙苗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即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营造因地制宜的课堂环境;在落实基础上激活创新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挖掘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08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其内涵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在语文各方面的素养。新课改以来,自主学习得到大力提倡,但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浅见,与同行切磋。

一、未雨绸缪,课前预热调动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众多原因,教师对教育目的产生误解,认为教育的结果是为达到考试的高分数,许多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书本知识,单方面灌输知识并且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考试演练,致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意识错乱模糊,学习语文的热情主动性缺乏成为必然的事实,反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策略受学生学习动机的支配,学生“会学”的水平取决于“爱学”的程度[1]。笔者认为,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的对策是未雨绸缪,课前预热:1.布置与文本相关的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工具书和网络提前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从而对文本产生认同感;2.课前给足学生自我预习的时间,让学生主动进入文本形成自己真正的问题库,以便提高课堂质疑的意识;3.课前设定与本文有关的具体目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使学习不再漫无目的。

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也能够达到新课标所指出的“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邓稼先》这一课时,课前,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1)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2)邓稼先最感动你的是什么?(3)通过预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在课堂上,学生自己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列举了郭永怀、钱学森等人的英雄事迹,并且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邓稼先》的视频。这样,学生很牢固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也充分展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特点。

二、因地制宜,设置环境激发自主潜能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興趣……”[2]。因此,一堂课设定一个目标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无视学生语文潜能的开发。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要营造因地制宜的课堂环境:1.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预习文本中,有自己的阅读初感;2.教师要学会筛选学生具体学习内容有哪些难点,以便归纳,设定可行的学习目标;3.课堂授课要有层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自己展示的空间。

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结束吃大锅饭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不再“唯教师的目标马首是瞻”。课堂也成为大家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其他学生,这样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获得“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语文潜能也随之开发。只有当课堂目标成为师生的共同意愿时,师生之间的距离才可以拉近,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才会发生变化,头才会抬起来,手才会举起来,话自然也就多起来,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学习才会更加有效。

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课前笔者只给学生放了电影《孔子》,并给学生留了两天的时间预习。谁知道课堂上学生不仅把《<论语>十二章》中各章的语言全都记住,而且小组之间也形成了“君子之风”,说话都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也许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落实基础,敢于放手激活创新意识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因此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是新课程的主旋律。教育的目的“就是男女孩子们增强了对文学的敏感,就是少年增进了对自我和伙伴的认识,就是青年们发展了判断力和思考力”[3]。鉴于此,笔者认为语文课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只是口头上的事情,它需要切合实际,要在学生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上去升华。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要真正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让他们针对文本中的模糊点去质疑、去发现,敢于直抒己见;2.紧扣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兴趣点,精心设计训练题目,给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3.文本蕴含的人文情怀注意设计写作训练,让学生培养驾驭文字能力时精神得以升华,给学生弘扬自身认识价值的空间。

在学习《江南逢李龟年》一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诗中的男主人公情有独钟,于是安排这样的写作训练:让每位学生把《江南逢李龟年》写成一篇散文,描绘出个人心中的“李龟年”。从学生的作业看,他们各显才华,不乏真知灼见。

又如学生在阅读名著《西游记》时,笔者不再是按照传统的形式讲课,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利用课前五分钟每天讲述一章故事,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演“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等精彩片段,从学生表演的熟练程度来看他们已经真正进入文本,熟记人物语言和熟悉人物性格。

总之,教师应当注意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2]冯爱军.语文自主学习中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1).

[3]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见《蔡元培教育文选》,116~11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城西中学215000)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