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析

2021-11-17 05:39靳艺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8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靳艺

【摘要】数学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时刻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其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能够共同成长,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根据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可得知,大多数仍采用“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未得到重视。为使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以分层教学的模式进行课程的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本文将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基于因材施教理念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因材施教;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的出处为《论语.先进篇》,最早由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其教学思想是关于个性化的差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开展分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学习目标分层,激发学习动力

因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性,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其知识理解能力差与吸收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下降,缺乏自信心。为了充分增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们实际学习能力为其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可按照学生平时的学习水平、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A、B、C,综合能力由强到弱依次分开。对于处于A层的学生,教师为其设定的学习目标可更加趋向于掌握所学的全部学习内容,并注重培养此层学生的课堂知识拓展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其在进行内容掌握后,进行课外知识延伸学习,例如通过课外教材进行补充延续学习。对于处于B层的学生,该层学生的学习基础脱离不开教材,因此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督促该层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掌握。针对处于C层的学生,因其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吸收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应帮助该层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为其补充并巩固基础知识[1]。位于C层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且因长期处于落后阶段,导致其学习自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对其进行鼓励式教学,并加强沟通关系,以耐心的教学态度与其进行沟通,逐步建立其学习自信心,并充分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在按照层次进行数学学习目标明确后,教师需对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要求A层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掌握体积、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课外知识延伸,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可要求B组学生根据公式,按照课本所给的练习题进行反复练习,熟悉公式的使用方法,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对于C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从公式与概念出发,进行反复记忆,加深印象,加深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二、教学内容分层,提升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使不同的教学内容得到针对性的实施,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沉闷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提出了“校园绿地面积”这一极具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根据“学校绿地面积是多少?”以及“人均绿色面积是多少?”进行合作的展开。此教学内容需学生走出教师,在校园中进行实地勘察、测量。为充分調动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引导已经经过分层的学生进行结组,教师可引导A组学生进行实地勘测,了解校园中绿地分布情况,并根据所了解的绿地分布情况制定测量和统计校园绿地面积的方案。活动方案制定后,可将B组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测量和计算校园内草坪、花圃、树木的占地面积。教师应引导C组学生跟随B组学生进行学习,将B组学生得出的数据记录在绿地面积测量记录中。在得出数据后,由C组学生完成最终的统计表制作。在其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各个组的学生,能够使其学习能力得到相应且合理的提升。

三、课堂作业分层,实现共同成长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讲解加练习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推进,在根据教材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与公式讲解后,教师会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以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熟练度。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为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有可能导致处于A层的学生认为作业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从而丧失完成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C组,有可能导致其觉得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导致在进行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公式生搬硬套、缺乏学习自信心的现象。因此,教师可根据处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布置相应的作业,实现作业分层。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比例》中的“解比例”时,可发现其课后有许多练习题,对于A组,教师可要求其根据应用的比例性质,进行解比例,并根据已知数值判断是否组成比例,对于给出的练习题进行扫地式全面练习。对于B组,教师可为其布置练习题中难度一般的习题。对于C组,教师可引导其根据公式进行解比例练习,并为其布置练习题中难度较轻的习题。因A组学生知识掌握较完善熟练,对于B组和C组学生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使A组学生对遇到难题的BC组学生进行难题指导,辅助BC组学生进行学习。此种形式可有效构建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使学生能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不仅BC组学生得到了有效引导,同时也巩固了A组学生的解题思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基于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从本质上打破了传统的“一锅煮”的教学思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具有差异性的学生,能够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迎春. 因材施教,共同提升——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措施研究[J]. 知识窗(教师版),2021,(01):62.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