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红色文化价值转化的当代指向、优势价值和实践路径

2021-11-19 13:10吴地花叶娟娟
老区建设 2021年1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经济效益

吴地花 叶娟娟

[提 要]作为革命老区的浙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其核心精髓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思想灵魂和根本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丽水人奋勇前进。立足新时代,浙西南红色文化因其在地性、时代性、人民性等优势价值,是丽水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助燃剂、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引擎。开启新征程,实现地方红色文化的价值转化,要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突出地域特色的浸润式体验、突出“文化+”时代发展主题,实现思想价值与经济效益双赢。

[关键词]红色文化;浙西南革命精神;思想价值;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吴地花,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叶娟娟,丽水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浙江丽水 323000)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政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G20190951)

红色文化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铸就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种先进文化,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1]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浙西南红色文化价值转化的当代指向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红色文化本身所蕴含着的思想价值、精神力量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前进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追求红色文化的经济效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红绿融合”体现了红色文化开发的时代特征和当代指向。红,指的是红色文化的思想价值,其核心价值在于锤炼党性,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撑,为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提供精神动能;绿,指的是红色文化的经济效益,挖掘红色文化的商业价值,加快构建红色产业发展体系,让红色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红色文化的思想价值和经济效益两者相辅相成,思想价值既是赢得人们关注的原因,也是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前提基础。换句话说,红色文化的经济效益来源于红色文化本身的深厚底蕴和丰富的思想价值,同时,红色文化经济效益的实现,不仅是进行红色文化开发的物质前提,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与传承其思想价值。[2]

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丽水市,不仅是浙江省唯一所有县(市)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还是“丽水之赞”的光荣赋予地。“红色基因”和“绿色发展”成了丽水这块革命热土最为显著的标识。近年来,丽水市出台了《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出台了《支持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的二十条意见》,为常态化弘扬践行提供制度保障。丽水市编制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和出台了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红色乡村振兴两个行动计划,发布了全国首个红色乡村建设市级地方标准,建成一批具有鲜明“红绿”特色的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村镇),形成一批“红色文化+经典文创、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红色文化+健康养生”等特色发展范例,为打造红色文化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红绿融合”发展的新路子。[3]

二、浙西南红色文化转化的优势价值

(一)在地性:带着乡音乡情直抵人心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在重要的历史阶段和特殊时期铸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伟大精神,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洪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它们都是开展党性教育、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载体。探寻浙西南革命的历史深处,是23年红旗不倒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是党对这一地区的正确领导,是千万丽水儿女奋勇抗争、支援革命的历史场景,包括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文献、党史故事。这样的红色基因,铭记着革命先烈“血染黄花”不顾返的赤胆忠诚,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艰辛探索和责任担当,潜藏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制胜之道,标识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信仰信念、优良的作风纪律等等,带着乡音乡情融入当地人的血脉,口口相传,在党性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价值,是党性教育的好教材。用党史讲党性,一直以来,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全国知名革命圣地都是人们考察学习的首选之地,这固然当之无愧。但与此同时,地方性的革命历史带着地缘关系融入当地文化历史,更能令人感同身受地理解中国革命之艰难,更能在历史的更迭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更能深入人心凝聚起共同的价值认同和信念。

(二)时代性:紧扣時代主题与时俱进

任何思想理论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反应时代特征并科学解答时代主题[5]。红色文化如果想要保持广泛的影响和永续的生命力,必须与时俱进。以“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为内涵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指明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革命时期,其时代主题是夺取革命的胜利,围绕这个主题,挺进师在中央和上级组织领导下不畏强敌、攻坚克难,硬是在敌人眼皮底下,用忠诚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革命赞歌。在多次与外部失去联系、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分析研判,依靠求是创新的智慧,以勇于开拓的魄力,积极主动寻求战法,砥砺了求是挺进的行动担当。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与群众打成一片,创造了许多争取群众的方法,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呈现出军民一家亲的生动局面,最终在浙西南站稳脚跟,有效牵制和打击敌人,策应了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改革开放时期,浙西南的人民继续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并围绕时代发展的主题,在素有“浙江西藏”的土地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十八大以来,丽水人民又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让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地在的丽水发展进程指数全省第一,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0多年全省第一,夺取了“平安金鼎”,一举创下全国文明城市,民生满意度全省第一。“丽水之赞”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人民汲取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奋进力量所取得成绩的一个高度肯定。

(三)人民性:坚持群众路线永葆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6]。也就是说,评判革命精神的弘扬效果,考量的并不是这个革命精神的知名度,而是弘扬过程中得到回响和获得民心的深度。浙西南红色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民性优势。自1927年初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在遂昌建立,到1949年5月丽水全域解放,浙西南革命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23年持续不断的革命斗争,在这过程中,中共党组织与人民群众始终相濡以沫、共甘共苦,结下了鱼水深情。粟裕曾在回忆录中写到:“我军所到之处,都是大批大批的群众跟着、簇拥着、复仇的呐喊声,山鸣谷应、日夜不绝。”[7]可以说,共产党、游击队正是因为始终有一颗扎根人民、造福人民的初心和恒心,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才能保存下来,革命的成功,也正是军民并肩作战的成果。只要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始终扎根在人民群众当中,矢志不渝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不断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群众在红色文化价值转化中实实在在获得实惠、获得好处,浙西南红色文化就能越来越红,永葆生机,高质量发展就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浙西南红色文化价值转化的实践路径

浙西南红色文化具备内容鲜活、形式多样、感染力强的特征,不仅具有其独特性和稀缺性,更具有多次开发性和重复利用的特性。浙西南红色文化价值的转化,一方面可以提升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影响力,塑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形成社会自觉需求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打造有影响力的全国革命精神践行基地、红色旅游发展样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平台,从而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传播和“红绿融合”发展。

(一)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浙西南红色文化价值转化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以人民为中心”,旨在“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全面推动‘丽水之干的自觉行动”。因此,浙西南红色文化价值转化的人民性定位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强化人民群众参与浙西南革命精神践行的民主意识,公众监督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特别是要把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中自觉参与的意识提高再提高。如以红色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将红色旅游、山水风水生态游、美丽乡村旅游、休閑体验农业、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品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红色文化的共享与红色系统产品的差异性转化。第二,突出人民群众在浙西南红色文化价值转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引导人民群众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扩大浙西南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加速红色文化的日常转化;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组建区域内红色文化影视演艺小团队,由宣传部、革命纪念馆、文化馆、文联等部门机构组建的专家团队统一指导编撰相关的作品,并结合不同节日呈现、还原浙西南革命的人物故事、战役实况、文化符号等。第三,实现人民群众在浙西南红色文化价值转化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就意味着浙西南红色文化的转化要依托经济实体发展,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成人民群众可实实在在感知和享受到的经济发展的优势。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推动乡村红色旅游、休闲体验农业、民宿和农家乐等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增加经营性收入,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突出地域特色的浸润式体验

浙西南拥有丰富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故事、革命事迹等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2004年深入丽水调研时指出“刘英、粟裕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曾长期在此战斗,留有多处革命遗址”[8]。这些遗址共429处,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41个点、省级16处24个点、市县级168处,主要以红军挺进师、闽东红军以及闽北红军在市域内战斗、学习、生产、办公等场所为主,加上红第十三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和各级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浙西南现有可移动革命文物849件套,其中上等级文物62件/套,包含一级文物4件/套,二级文物6件/套,三级文物52件/套。而在战争中诞生的包括粟裕、刘英、叶飞、陈慕华、章乃器、王永瑞、黄富武、唐公宪、麻植、蔡鸿猷、周定等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更是在浙西南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故事和革命事迹。

2021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浙西南革命老区”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为浙西南红色文化转化的本土性实践提供了战略支撑。在这之前,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浙西南红色文化,丽水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培育红色产业发展,如《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丽宣发〔2019〕5号)、《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等。除此之外,青田、遂昌、云和、庆元、景宁等5县入选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这些为浙西南红色文化转化的本土化实践提供了全方面的政策支持。由此,浙西南红色文化转化的在地性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革命老区所在地的县(市、区)建设红色文化陈列馆或革命纪念馆,同时借助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空间定期开展相关的活动,打通历史与当下、理论与实践、红色文化与地方元素的共通共融。第二,营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社会氛围。如通过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表述语“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印在购物袋、扇子,书签、明信片、广告牌上的方式,把浙西南革命精神和文化送到群众身边,形成一种沉浸式的直观体验;第三,把“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写进校本课程,让红色资源转化为丽水的“本土教材”,在学生群体中增强体验感和鲜活性,增强其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培育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廉治自律的中国精神;第四,培养一批公益性的红色宣讲员,由党史办、党校、高校马院、教育局等组成的专家组研发课程体系,讲好历史故事,让人民群众与历史事件、革命人物、革命精神对话有渠道、有场所、有媒介、有载体、有力量。

(三)突出“文化+”时代发展主题

文化与时代是紧密相连的,红色文化要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必然需要打上时代的烙印,插上科技的翅膀。根据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民生事业发展的水平和现实需要,不断挖掘培育新的红色文化业态,运用互联网、科技手段不断打开红色文化传播、传承和运用的新方式、新手段,让红色文化价值转化跟上时代的脚步,标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以“红色文化+”不断拓展融合领域,如“红色文化+生态农业”“红色文化+经典文创”“红色文化+演艺”“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游戏”等等。在这方面,浙西南革命老区已经形成了优势性的基础,尤其是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新模式的“丽水之赞”和人民更满意的“八八战略”丽水新篇章,已经开启了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红与绿”的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在此优势性的基础上,第一,继续挖掘浙西南红色文化的商品形态。首先,在强化思想引领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开发浙西南红色文化系列产品,比如依托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平台的视频类作品,擴大浙西南红色文化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其次,利用音乐、歌舞、书画、戏剧等艺术形式再现革命情境,打造专属于丽水的红色IP。第二,通过实施创建富有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研学基地、特色小镇,建设融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红色“网红打卡点”。第三,培育红色主题商业业态。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挺进师、红十三军、闽东红军独立师革命斗争线路为空间依托,通过培育红色主题餐厅、红色主题酒店、怀旧酒吧、怀旧电影院等创意商业业态打造红色主题商业品牌,既对浙西南红色文化进行演绎与诠释,又在过程中悄然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石书臣.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德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

[2]盛名.红色文化开发需坚持经济效益与思想价值并举[J].人民论坛,2018,(27).

[3]饶鸿来.以“红绿融合”加快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J].浙江经济,2021,(7).

[4]陈水林.中国共产党精神财富的内容结构与传承规律[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8,(6).

[5]史杰.中国共产党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6]李同辉.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人民性思想探论[J].宁夏党校学报,2017,(3).

[7]粟裕:粟裕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8]留才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逻辑起点探析[J].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5).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