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觉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及路径研究

2021-11-19 14:13张海鹰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张海鹰

摘要: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内容完整、并且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方面完整协调,对周边环境变化具有良好适应能力。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在社会多元变革及发展中呈现出心理问题日益增长的趋势,并由此衍生诸多心理问题,轻者中断学习,重者发生极端案例。如何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已成为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立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础上,提出在“三全育人”视觉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显著提升教育成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

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首先,以“五学”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重心。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培养良好地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所谓健康不仅是心理的、也是躯体的和社会的。 “五学”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生存”指学生能良好适应甚至融入身处的物理环境;“学会生活”指个体能够妥善处理自身的生活杂务;“学会关心”指学会关心和体谅他人,珍惜友谊,善待爱情,关爱社会,并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中;“学会学习”则指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要掌握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问题的方法;“学会发展”则指具备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能力,并能为此坚持不懈努力。

第二,树立包括学校、学生自身和家庭互相协作的“协同教育”理念。目前,高校普遍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绝大多数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科学、规范。然而,由于人们经常忽视学生自身和家庭教育对于其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高校单方面的心理教育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必须树立包括学校、学生自身和家庭相互协作的“家校协同”、学校多元参与的“三全教育”理念。

第三,树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方面的普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并不构成心理疾病,但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成长。将发展咨询贯穿教育始终,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三全育人、多元共治的教育机制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各方齐抓共管,形成三全育人、多元共治的良好教育机制。

一是构建全面筛查及预防制度。建立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及预防机制,重点作人格测试,筛查出需要心理干预的学生,重点跟踪,重点访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给出干预策略,及时预防。

二是建立和完善以心理健康咨询档案为主要依据的全过程跟踪监测制度。根据筛查结果,建立特性学生心理档案,并及时开展访谈、跟踪,及时掌握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根据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疏导策略,预防心理危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三是建立综合管理的预警和应对机制。预警机制主要针对单亲家庭、偏远贫困地区、能力薄弱、残障或家庭变故等影响心理健康的特性学生群体。心理咨询人员、辅导员、班干部、心理委员及其他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人员组织对这一类人群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在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及时预警。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和预警机制相结合的应对机制,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异常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做好对应的处理预案,最大程度地弱化可能发生的后果。

四是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善后制度。对于发生过心理健康危机经过教育得到疏导的学生,学校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善后制度。指定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以及其他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通过重点跟踪了解学生心理康复的具体情况,及时为其纾解心理困扰,并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工作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首先,必须从学生基层做起,建立包括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骨干和党员等在内的学生教育队伍。学生之间日常接触最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被这一队伍及时发现并找出解决的对策,这对心理教育的顺利展开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建立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实践表明,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校应当以院系、班级及社团或寝室等为单位,设立相关的生活与心理人员,以一对一的形式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使其摆脱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困扰。

最后,配备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应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可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并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其存在的烦恼与困惑,缓解其心理压力。

四、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首先,发挥大众媒体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传播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与路径。如学校广播站、校园报刊,电台、电视台、手机自媒体等。积极运用大众媒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第二,提倡心理教育活動多样化,拓宽心理咨询渠道。除了目前广泛采取的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团体心理辅导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还可联合学生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举办系列竞赛活动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达到“齐抓共管、全校共育”的效果。

第三,要进行个别教育,如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知心电台线、心理咨询信箱等、专门的心理咨询微信号等。私密的疏导方式,更有助于心理诊断和对应矫治。

第四,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互联网的便捷性、保密性和隐蔽性特性,更让人容易放下戒备,真实表达心声,可有效减轻受访者的心理压力。如在互联网上建立心理健康在线教育网站,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设计模块,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新的平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浅议.西部论丛,2019,第2期。

[2] 徐国成,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月。

[3] 袁伟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知网,2020,(31)。

[4] 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4,(17)。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创新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