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2021-11-19 13:39刘润焘
天府数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刘润焘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三门课程之一,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年级部分的数学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和老师的难点。高年级部分的数学应用题塑造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各个层次的能力。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恰当教学策略一直是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科研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

前言:

小学作为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培养阶段,是塑造学员各种能力的关键阶段。它是未来学习的基础。小学的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和教师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难点,耗费大量时间。最终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大家一定要意识到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确保难点得到改善,找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1.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练习不足

1.1知识点掌握不够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不会做的学生里面,很大一部分是知识掌握不够。这类学生要么是学习能力稍差,要么是因为在堂课上开小差或者别的情况,未能认真学习到知识。而数学又是一个连贯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说落下一些课程,要追上来是非常困难的。而如果学习能力太差,那么就要更加努力来弥补。

1.2阅读理解能力不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一类学生,知识掌握得也非常好,选择题、填空题等也做得非常好,但就是应用题不够好。这就是阅读能力不够。阅读能力不够也有着两个原因,一是应用题刷题数目太少,应用题答题的经验非常差。二是关键语判定不准确。刷题太少的学生是要多刷题,提升理解能力。而关键语判定不准确,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总结。

1.3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缺乏逻辑思维

数学课是逻辑思维的练习。在数学学习中,尤其是数学应用题答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训练直接关系到答题实际结果的优劣。例如,在回答数学应用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指导学生回答数学应用题的整个过程中,作者发现,在整个数学应用题的回答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缺乏是影响答题实际效果的首要条件。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和阅读问题时,无法快速梳理排列组合来掌握答题的关键。读题不清很容易导致学生答错;另一个例子是一些学生完全回答问题过程中,很容易被一些影响因素所欺骗,导致答题方向出现错误。上述问题与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密切相关。为了不断提高学生回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师必须从答题逻辑思维的塑造入手,促进学生答题能力的提高。

1.4学生缺乏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数学应用题是已经融合了他们已经知道的求真标准。在数学应用题的整个答题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程序等,才能取得较好的答题实际效果。一般来说,阅读问题,澄清论文问题;分析已知标准和未知总数的中间值;列出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测试、答题等是学生在回答数学应用题时应遵循的过程。作者在指导高年级学生回答数学应用题时,发现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答题习惯,没有正确答题。部分学生在学习和阅读问题的整个过程中疏忽大意,导致他们无法合理回答,因为他们没有充分掌握问题。但是,有的学员很少进行校验计算,导致计算错误导致答题结果不正确。学生在答题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难题。其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在指导学生回答数学应用题时没有加强学生答题的习惯性塑造,学生缺乏系统答题的逻辑思维。最后,影响答题能力的提高。

2.数学应用题答题的具体指导和防范措施

2.1压实数学基础知识

俗话说:基本不稳,地动山摇。数学课的数学应用题是考查数学课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应用题的整个答题过程中,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答题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塑造学生回答数学应用题能力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相关数学概念是否已清楚,以及数学计算题的标准,学生只有对数学基础知识有足够的掌握,才能在数学应用题的整个答题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提高答题能力。例如,在北京师范大学五年级第二册《用方程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思路、测试方法和相关程序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邮票的张数》用等式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如何假设X来进行解方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一些解题方法,本课就是假设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总共有180张。小学生能够灵巧地解决方程问题和理解题,并根据题列出适合题的不同方程组。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将有助于他们在回答数学应用题的整个过程中更加自如,促进学生回答数学应用题的能力的提高。

2.2塑造学生良好的问答阅读习惯

在回答数学应用题的整个过程中,读题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如果学生没有仔细阅读问题,并且阅读问题不清楚,那么答案的方向可能是错误的,然后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答案。因此,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阅读和阅读习惯的塑造。作者在具体指导学生回答数学应用题时,通过复述来塑造学生的阅读能力,即在复述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主题中的一些标准和问题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话题讨论的理解,将话题讨论的标准和问题转化为自己的句子。同时,抽象的数学语言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行了转化,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主题。根据定量分析,正确引导学生在主题中寻找存在,还包括隐性标准的发现。根据发现存在的排列组合,可以提高处理疑难问题的实际效果,也可以达到专业知识转移的目的。

2.3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经验

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可能存在理解能不足造成的应用题成绩差。这类学生出现理解能力不足,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所以题里面说的什么,他基本上看不懂,这样当然做不好题,这类学生的解决办法是压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另外一种学生可能就是真的理解能力不到位了。很多教师觉得,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干那么简单,随便一眼就能看明白,学生为什么读不懂?切记,小学教学中,千万不可以自己去揣度学生。学生确实读不懂题干,那么就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读懂题干。

比如说,在小学高年级的方程教学里面,判断单位“一”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如果单位“一”都判断不好,方程当然是做不好的。但是很多方程学得差的学生,就是这个单位“一”判断不出来。那么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去帮助学生判断单位“一”。有一个口诀就是“比是占相当于后面的是单位一”,“的”字前面的是单位“一”。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口诀,在教师看来大可不必总结的口诀,但是卻是学生学习方程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个口诀在很多方程题里面都能用到,比如说小明同学去买足球和排球,已知5个足球比5个排球贵62.5元,已知每个排球52.5元,每个足球多少元?那么这道题就是一个“比”的题型。比后面的是单位“一”,就是排球的价格是单位“一”。假设每个足球是x元,那么足球的价格就是5x-5*52.5=62.5,这道题就是可以很轻松的解答出来。当然,这道理还有着转弯之处,就是是五个足球比五个排球贵62.5元。也会有一部分粗心大意的学生解答成x-52.5=62.5,这样解答当然就不正确,这类学生需要长期引导来改掉粗心大意的矛盾。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应用问题一直是学生和教师的难点。其实只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让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问题,也是学生将来学习高等数学树立信心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郝永康.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0):28-29.

[2]纪晓芳.巧推理变核心——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3):20.

[3]李子赤.数学,不仅要会“算”,更要会“用”——例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种典型现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3):95-96.

猜你喜欢
数学应用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对于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