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①

2021-11-21 14:44钟振兴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群体

钟振兴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17)

体质健康情况是衡量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分析近几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发现大学生体质状况呈现出了日益下降的趋势,这也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处在这种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自然需要及时把握现下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现状,然后立足于现状来进行课程优化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施的目的,逐渐提高薄弱群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及其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1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现状

1.1 体育教学手段有待优化

分析体育课程实施目的,能够发现体育教学期间应该要以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与技术为主,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意识[1]。可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是否有对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行为起到促进作用的调查报告之中,发现不到半数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开展能够提高其身体素质。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还尚未真正有效做到提高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的效果,而之所以会如此,也还是因为教师教学手段有待优化,所以最终自然无法有效发挥出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

1.2 课程内容设定不全面

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情况来分析,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情况之所以不理想,也与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内容选择不全面等因素有关。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大多是以技术性简单、内容传统、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为主,可是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明显不适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再加上教学内容千篇一律、不具针对性等情况,学生在参与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法在单一的教学内容中更好地锻炼身体,最终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自然也就较为低下[2]。

1.3 师资力量有待优化

很多高校均是近几年才针对体育薄弱群体开展了体育教学课程,所以在师资力量与队伍结构上也有待优化,尤其是现如今体育高校也还尚未大范围地开展特殊教育专业,所以这一项教学活动的实施自然也缺少充足的后备师资力量,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最终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自然也无法有效提升。

2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提升对策

高校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而要想真正有效地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改善体育薄弱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 在体育理论教学中渗透健康知识

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之上,理论知识教学也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来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的渗透与教育,这样就能有效提高体育薄弱群体学生的认知,让其能够明确运动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有效激发体质薄弱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在日常体育教学与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多为学生渗透一些疾病康复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学生改善自身体质健康水平,这样学生就能在长时间的坚持下逐渐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意,健康知识的渗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所以一定要将其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下产生自主参与到体育锻炼与运动中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大学生兴趣爱好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体育来控制体重与体质,这样学生兴趣程度也能得到提升[3]。

2.2 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多元化

在对体育薄弱群体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课程设计也需要针对于体育薄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设计,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来进行多元化教学设计与安排,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真正有效改善体育薄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就目前各个高校体育课程与内容设置情况来看,受现有教学资源限制,大多是开设了几种形式较为统一的体育课程,从理论层面来分析,没有综合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个性化特征。

2.3 优化体育教师队伍

从现如今高校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水平来看,要想真正改善其健康水平,还需要及时优化体育教师队伍、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能力与素质,才能真正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结合体质薄弱群体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通过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及专业化的体育技能来逐渐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与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为体育薄弱群体提供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让其真正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进而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4 合理引入“俱乐部”教学

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手段而言,“俱乐部”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也能够真正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来进行锻炼,这样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自然能够得到改善。通过构建出多样化的“俱乐部”形式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有效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这不仅十分符合大学生发展身心素质的需求,也能有效实现面向全体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提升。为此,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加强与俱乐部之间的合作,通过引入“俱乐部”教学手段来为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能让体育教学活动因此而变得更加的丰富且有趣,进而真正有效地优化学生体质水平,让其在俱乐部锻炼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

2.5 做好身体锻炼干预

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情况之所以不够理想,是因为其身体锻炼较少,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期间,教师可以从体质锻炼这一方面着手来强化学生的体质健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体质状况着手来对体质薄弱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然后将其合理划分,例如,可以将一些肥胖、超重、高度近视等身体素质较为薄弱的学生,以及不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的学生群体划分为一个部分,将那些有疾病、残障的学生群体划分为另一个部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来将学生划分成为差异化的班级组别,结合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质健康情况来制定出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方案、考核要求及方式,这样自然能够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体质的改善,从而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改善体育薄弱群体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有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6 做好心理健康干预

大多数体质薄弱群体学生经常会因为自卑感较强,再加上无法得到社会支持,不仅在课下很少会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在课堂之上他们也很少会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首先,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计划、有组织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咨询、专题讲座、广播电视媒体宣传等一系列适合学生参与的体育竞技等活动,同时对体质薄弱群体进行适当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干预,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及意识习惯。其次,教师还需要在体育教学期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差异化的教学评价,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自然能够得到有效克服,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信心,充分激活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进步与提升,最终有效改善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情况。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薄弱群体,教师一定要综合分析其实际情况,把握好体育薄弱群体体质健康现状,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让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真正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与优化,让高校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群体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中间群体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