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①

2021-11-21 14:44刘运娇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刘运娇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健康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各项体育运动都需要坚韧刚毅的意志、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坚定的信心、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做基础。因此,运动锻炼对学生的心理有深远的影响。当然,凡事都有对立面,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的影响同样也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作为教师,应深入研究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的影响,再采取合适的措施,积极发挥体育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规避其消极影响,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1 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

1.1 提升学生自我感知能力

体育运动遵循的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公开等,对于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有积极作用。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中涉及到各种竞赛,而竞赛有明确的规则,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严格调控和主动约束,强调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尽一切努力去克服困难。与此同时,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进步、和平、友谊、团结等各种关于人类美好的愿望和思想。有效的体育锻炼,让学生接受公平竞争,其品格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会接受锤炼。

1.2 帮助学生正确调节情绪

参与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还能获得无穷的乐趣,与此同时,还能缓解和释放各种不良情绪,譬如自卑、寂寞、不安、烦恼等。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会让学生的情绪状态始终积极向上。除此之外,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轻由于情绪压抑、神经紧张而造成的神经系统病变,尤其是有轻度神经衰弱症或心理活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长期的体育运动对他们有很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这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1.3 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具有群体性特征,这给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宽阔的平台,尤其是一些团体项目,如篮球、足球比赛等,这些运动促进了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理解与合作,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亲和力,从而有效解决人际关系疏远的问题。经常性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孤僻情绪、忘记痛苦、淡漠烦恼,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实践结果表明,体育运动能够扩大学生社会交往,更好地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如足球、篮球等集体性项目要求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协作、互相理解、彼此信任,所以,体育运动对于改善学生间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

1.4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适应社会必须具备的素养,一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进行体现,同样,也主要通过克服困难这一途径进行培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会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而体育运动的各种特征决定了它在学生品质方面所具备的优越条件,究其根源,在运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限制、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疲劳、失意、畏惧心理、紧张等带来的一切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也是体育运动备受学校和社会关注且用来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载体的原因之一。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生理机能均得到提高和增强,并且从中获得成就感,随之获得幸福感、愉悦感,这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2 体育运动的消极影响

合理的运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放松身心,但是若出现偏差,也会对学生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如身高差异、力量差异、耐力差异等,所以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一样。如篮球运动中,个子高的学生或多或少占有一定优势,还有一些学生,课后经常打篮球,这类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表现往往都十分优异;而另外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几乎从未主动练习过篮球,或是身高原因等,在篮球运动中的表现往往不如前者,甚至付出比前者更多的努力但是成绩依然不如前者,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信心会严重受挫,学习状态不佳,甚至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否定自己的一切。再例如,在体育运动中,难免会出现受伤情况,或是扭伤,或是摔伤等,在受伤后,学生可能会出现畏惧心理、排斥心理,不管是体育运动还是文化课学习中,畏首畏尾,这让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伤害。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学生,长期或过度的体育运动可能会让他们出现害怕竞争、畏惧竞争、粗暴易怒等问题,从而导致心理出现障碍,这些均是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3 利用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体育课上,教师一味强调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将焦点放在各项动作技巧的练习上。这种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堂,学生往往会感到压抑,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甚至因此而害怕竞争。为了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教师应革新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将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又缓解了课堂上紧张、压抑的气氛。在这样的运动环境中,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不仅运动效果得到可靠的保障,而且会因此形成健康的心理。

3.2 采取“以生为本”的教育方法

在传统体育课上,教师通常按照“指导学生动作技巧—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纠正”的流程教学,这样的教学流程僵硬、固化,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不仅感受不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而且个性发展被抑制。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教师应采取“以生为本”教育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且从中感受到快乐,这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第一,分层教学法。由于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学习兴趣、锻炼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显著差异,如球类运动中,有的学生擅长篮球,有的学生擅长足球;如田径运动中,有的学生擅长跑步,有的学生擅长跳远等。为了照顾学生的心理,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在800m长跑运动中,对于体能较强和较弱的学生,教师给出的时间限定应有所差异,要求前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跑完全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心理,既不会让学生心理上感到挫败,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生为本”的重要表现,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一方面,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例如,在篮球运动中,不同的学生所擅长的动作技巧存在差异,如有的学生擅长控球,有的学生擅长投篮,有的学生擅长传球,教师应遵循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让每一个小组都囊括了擅长不同技术的学生,然后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给同组成员讲解自己所擅长动作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共赢。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协作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这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3.3 科学拓展延伸体育教育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正面影响,并且规避体育运动的负面影响,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还要根据发展需求和体育运动的特点进行教育内容的拓展延伸,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足球运动中,除了给学生分析每一个动作的技巧,如停球技巧、射门技巧、运球技巧等,教师还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丰富和拓展,如给学生讲解足球的发展史、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付出与成就等。除此之外,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讲述足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避免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为学生运动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使学生健康学习、快乐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深刻的、多元化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体育运动中,教师应深入钻研体育运动,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地规避其消极影响,通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科学拓展延伸体育教学内容等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提升学生自我感知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调节情绪、改善学生间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职大学生磨砺优良意志品质之我见
高中体育教学中铸就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呆呆和朵朵(13)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