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角下高校学生假期参与体育锻炼①
——以兰州市高校为例

2021-11-21 14:44黑乃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体育

黑乃林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安排有体育选修课,可直接参与体育活动,假期是大学生的学习过渡与调整期,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分界点,学生在假期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壮体魄,也能缓解假期学习带来的压力,但是学生实际体育锻炼情况却差强人意,并不理想。该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假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项目及影响锻炼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战略方针,并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人民的健康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作为实现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体育锻炼越来越被大众重视,尤其是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更应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兰州市高校学生假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学校图书馆查阅大量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内容与现状,阅读有关专著和报刊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通过网络平台、现场对话等方式,对甘肃省高校学生、教师和家长围绕假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访谈,对相关问题的回答随时记录。

1.2.3 问卷调查法

该文以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中随机抽取300人发放问卷,其中女生150人,男生150人,回收292份,回收率97.3%,其中有效问卷288份,有效率98.6%。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动机

调查发现,79.5%的高校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其中49.3%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并且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对体育充满了热爱,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是比较充分的,有12.1%的学生表示没必要参加体育锻炼,说明学生对健康的知识还理解得不透彻,有8.3%的学生没有准确态度,从侧面反映出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对于健康和体育的知识讲解不充分,学生不清楚体育的功能和价值。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由此推出体育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在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整理发现,大部分学生第一选择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但是不少学生开始通过体育锻炼进行娱乐消遣、缓解压力,说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追求的不仅是要身体健康,还要满足精神、心理的需要。

2.2 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分析

学生假期进行体育锻炼时,不会倾向于一种运动项目,表明了学生对运动技能更加追求多样化、全面化。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60%的学生选择篮球项目进行锻炼,篮球作为我国的三大球之一,开展较早,也十分普及,篮球各大赛事的精彩直播,以及篮球动作的潇洒飘逸、得分时的激情喜悦,使学生对篮球运动充满喜爱,此外篮球场地、设施较普遍,有较强身体对抗性,使篮球成为最热门的运动项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各种社交软件组建社团,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徒步锻炼,有51%的人会选择慢跑和散步,因其要求简单,便于进行,部分学生还会利用慢跑进行情绪宣泄,在跑步过程中佩戴耳机,听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心情舒畅。

高校开展体育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羽毛球基本技术易掌握、上手快,而且羽毛球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项目,运动负荷易控制,大部分学生学习羽毛球是为了锻炼身体,不在于争强斗胜,对规则和场地要求较低,随时随地都可开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业性的健身房、俱乐部不断涌现,大学生通过健身房专业教练,指导身体肌肉和关节力量的系统化、科学化练习。而运动APP的不断更新,加上场地要求不高,可以居家锻炼,以及动作示范讲解到位、负荷安排合理等优点,一些优质的课程深受大学生喜爱。除了以上这些运动项目,高校学生还会选择网球、登山等项目。

2.3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2.3.1 个人层面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都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的依赖,消耗学生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其次是自制力差,难以坚持,学生制订计划表执行力差,假期松散没有教师监督,本该锻炼的时间得过且过;还有性格腼腆好静、体育技能知识缺乏、学习任务重、家庭琐事多等都会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的认同感。

2.3.2 社会层面

体育场地、设施、服务质量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物质条件,通过调查,41.1%的学生所在小区、村庄没有体育基础设施,而且居住环境的空间有限,使学生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和兴趣。体育场馆的不完全开放导致在开放时间内人员过多,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锻炼场地狭小,学生缺乏参与动机。在服务方面,缺少社区体育指导员,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还有学生认为交通不便消耗过多时间、所处环境缺乏体育氛围,使其放弃了体育锻炼的念想。

2.3.3 学校层面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功能是向广大学生传授体育的技能、知识,但是体育和其他学科有所差异,体育不只注重外在的技能表现,还要培养意识并形成习惯。在实际教学中,重技能轻理论,部分体育教师忽略了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传授,缺乏导向作用。

3 对策与建议

3.1 发挥学校体育的导向作用,增加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学校体育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教与学的过程,要摒弃原来的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思想,要注重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增加学生的认知力。而体育课作为体育学习的重要平台,教师在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安排上要有娱乐性和创新性,转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思想,使教授范式变成导学范式,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思维地去学习。

3.2 使用运动APP居家锻炼,提高锻炼效率

Keep、华为运动、悦动圈等运动类APP的研发与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并使用,软件把运动负荷更精确化,还能记录并保存锻炼者的相关数据,使用者可以足不出户根据APP上的专业健身知识进行锻炼,不用去特定的健身场所,也不必去聘请专业健身教练,APP可以担任移动的教师一角。

3.3 学校体育适应社会,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锻炼模式

学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教学活动,虽然教学过程中涉及体育基本知识、体育传播,却忽视了如何结合家庭和社会环境。学生在学校之外参加体育锻炼有许多制约因素,所以在学校体育课程安排与实施过程中,应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形成以学校体育为主,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 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平台,除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传授外,不要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强健的体魄是工作的基础。假期学生大部分会选择回家,锻炼的场所就从学校转到家庭和社会,所以就应该加强社会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提升社会体育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体育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运用经济分析法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尝试
小小“运动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