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审计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2021-11-21 18:19魏友友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3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思政融合

魏友友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高职审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播专业技能知识,而是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备监督职能的高素养审计人才。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因此,高职审计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研究背景

2019年3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要求强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因此,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根据审计课程的内容和特征,充分挖掘审计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审计课程学习全方位融合,发挥专业课程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同向同行。

二、审计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审计遇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浪潮,这就要求审计工作要进行适应性改革,实现“科技兴审”,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就必须要培养出既有较强审计专业知识又懂数据分析技术,既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又有内省慎独作风的审计人才队伍。

审计基础与实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岗位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审计工作能力,能够收集整理审计证据和有关审计信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协助撰写审计报告。这就要求将课程的业务流程和财务融合、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贯穿所有任务始终,有助于学生延续式、进阶式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思政融入审计课程教学的应用

刚提出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时,多少会担心在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教授的过程中穿插思政内容会不会很突兀,引起学生的不适应。但通过对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的深入剖析后,发现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有许多的思政融入点。只要肯花时间,及时转换思路,在恰当的技能点将思政内容传达给学生,不但不会让内容突兀,还会增强思政教育的接受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依据职业特征,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针对审计职业特征,设计“强化职业意识、法治观念,培养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爱国情怀”设为首要课程思政目标,建立“专业-课程-项目-任务”逐级分解的整体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随着课程内容的发展逐渐深入,最终实现“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职业意识、法治观念”等课程思政目标。

(二)教学中引入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案例

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审计理论用现实的鲜活的例子展现出来,很多审计案例与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此,既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深刻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坚持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例如,经典的“琼民源”案例,因财务造假而造成了重大损失,其原因就是舞弊者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缺失。还有近期发生的“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财报存在虚假记载”的事件,其20年间一直聘用同一审计机构,期间财报均是“无保留意见”,还涵盖了连续造假的7年。此类事件出现的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缺失了其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连的一家海产品养殖公司“扇贝跑路”事件的深入讨论分析,学会识别风险,时刻保持职业谨慎。通过各类案例不断引导学生以客观、公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引导财务人员必须把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强化廉洁意识、管理意识。

(三)挖掘思政融入点,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目标

首先,要实现审计基础与实务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不是生硬地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套入思政元素,而是结合知识体系与审计工作流程自然而然的融入,在促进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协同效应。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是带领学生走入审计认识审计的良好开端,也是很好的思政融入点,通过学习审计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通过回顾新中国审计事业70多年的风雨历程,既继承了先人的智慧,也有融入了时代的创新,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们认识到,审计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审计循环中审计人员的应遵循的职业道德,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融入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遵循诚信、独立、客观、公正、依法、专业等基本原则,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审计工作中的体现。在审计循环的教学中,要寻找一些有针对性和关联性的,热议度较高的现实案例融入的对应的任务,反映到具体的技能点。通过这些现实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审计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又面临着哪些挑战,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感。同时,让学生清楚审计工作关乎财经法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多个方面,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最后,要反复强调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强化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法律遵从意识。引导学生在审计工作中始终按照法律要求依法办事、坚守底线。

(四)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在思政融合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将现有的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融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思政融合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眼界。课程思政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引入国家最新出台的相关的审计政策或审计会议精神,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的意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准则和制度,深入理解准则的目的与意义。使学生了解社会的进步,了解我们这个行业在新时代下的发展状态,认识前沿技术,鼓励学生锐意进取,使创新意识深入审计课堂。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政素养

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虽说是利用专业课程的阵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同时也是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程的展示以及课后的接触,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摆正位置,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学习课程思政,及时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的专业素养,把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六)提供服务社会,内化思政教育

提供社会服务也是良好的思政学习过程,授课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从课堂出发延伸至课堂之外,换而言之就是除了专业知识的指导,还可以带领学生融入社会,融入工作岗位。我校审计课程的负责人来自企业一线的财务岗位,在教学工作之余,会利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也十分注重对年轻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和指导,常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带教师领团队成员和学生从事审计业务。这些社会服务,不仅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团队审计实务能力,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也让学生了解审计行业的发展动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还可向学生强调不要太过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生们真实的实践经历体会思政教育,大大提高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四、审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要实现课程技能点和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教学设计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利用各类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本次教学设计选取审计货币资金工作项目中的任务是银行存款审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校本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课程共72课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社会审计工作流程为主线,建立了10个相对独立、分层递进的项目。教材分别包含审计的发展、审计的基本理论、交易循环审计、审计报告的撰写四个方面。由于审计理论难理解、审计实践操作难,学生缺乏职业体验,学习起来有困难,因此,本课程利用实训平台,采用实际审计案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审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审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审计知识和实操技能,并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方式和审计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含普高、职业中专等),学生个性化的差异较大,知识储备也不尽相同,专业基础参差不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比较弱,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学生思维活跃,对新媒体感兴趣,通过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很强,但数据计算及分析能力欠缺。

(三)课程内容

货币资金是企业最活跃,也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最容易产生财务舞弊的项目。一般情况下,货币资金的审查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货币资金的数据却十分重要,而银行存款的审计则是货币资金审计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和相关凭证,分析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评估被审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执行控制测试,有利于银行存款实施实质性程序,进而完成工作底稿的编制。

(四)教学目标

(1)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坚持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独立性;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2)知识目标:了解银行存款涉及的主要凭证;熟悉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

(3)能力目标:能够形成初步的职业批判性思维,能对银行存款实施实质性程序,揭示其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

(五)教学模式

课程采用了真实业务,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审计情境,解决了审计教学与审计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运用“全方位融合”的教学模式,采用职教云平台,将资料上传到云端,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端、移动端实现随时随地随设备的灵活学习。“全方位融合”是指多方面的融通与融合,包括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融合、线上线下的虚实融合、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融合、课程内容与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合、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团队的智慧,在促进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六)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向学生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单,学习课程资源,了解银行存款审计涉及的相关凭证及其实质性程序所包含的内容。分小组收集康得新审计失败案例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及案例资料的分析讨论,对银行存款审计的任务形成基础认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善于沟通交流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课中教师展示职教云平台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课中通过康美药业的案例讲解函证银行存款、检查银行存单、检查银行对账单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程序,向学生演示实务操作,通过知识点精讲,使学生理解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回顾课前发布的康得新审计失败案例,积极思考并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点汇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担负起审计人员“经济警察”的职责,培养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职业责任感,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课后发布任务,要求学生对书上案例企业的银行存款编制函证并完成工作底稿。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积极践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工匠精神,把每一项日常工作都打造成精品。

(七)教学总结

本课程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导向,将枯燥的审计程序通过真实案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银行存款审计有了充分的认识,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精准定位;通过个性化的分组及课前自主学习的测试结果,实现了精准育人,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的提升中,培养学生树立客观、独立、公正、诚信的价值观。

利用职教云教学平台,并融合教学视频、思维导图等信息化工具,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造出立体课堂,解决了传统教学难题,丰富了教学手段,破解了教学重难点,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审计人才,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要求逐渐提高,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目前,审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积极推动审计课程的进步,以取得高职审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思政融合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融合》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课“需求侧”
破次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