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对村落体育发展的影响

2021-11-21 21:50宋相川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31期
关键词:熟人变迁村落

宋相川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村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千百年来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稳定的环境中缓慢的进行着变迁,虽然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但对土地和家庭的依恋仍然是农民的典型特征,乡土文化表现出相对封闭和保守[1]。农村传统体育是村落文化结构的重要成分,在繁荣村落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村民的健康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村落,作为村落文化组成部分的村落体育也必然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当代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特征及影响因素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2]。在社会结构快速变迁时期,村落文化的结构与发展必然受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但任何乡村社会结构不论怎样变化,其社会形态都有经济、文化、社会关系、人口和土地等要素构成[3]。

(一)村落空间结构空心化与人口加速老龄化

在许多传统村落普遍存在着一种价值观念,子女成家之后就要分家单过。农村家庭结构转向小型化,而这种转变极大的增加了农村宅基地的需求[4]。随着人口的增长,村庄不断的向外扩展,新生的青壮年搬至村庄的外缘,而原有的区域剩下的更多的都是老年人。但是在农民心里普遍存在着对旧屋老宅的怀念留恋之情,久而久之的就形成了“人走屋空”、宅基地“建新不拆旧”而形成的外延膨胀、内部荒芜的“外扩内空”的空间形态[5]。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外流导致乡村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农村的分田到户极大的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城镇非农就业[6]。城镇具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外出打工的人群中主要以青壮年为主。许多青壮年的农民工,经过多年打拼,已在城市成家立业。许多老人故土难离,也为了生活上的自由而选择了固守家园。

(二)村落经济结构的分化:村民经济收入多样化,以务工为主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中国不同区域的广大农村的居民们的职业较为单一,普遍的以务农为主,表现出同质化。即使在村民中存在其他职业,但从业人数也极少。在整个 20 世纪 80年代,农户的整体收入都相差不多,农村社会具有高度均质化的特征[7]。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用于农业生产的时间极大的缩短。农业机械化,极大的解放了人力,也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支出,但是青壮年农民愿意在这些方面增加投入,因为极为充沛的空闲时间资源也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其他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务工收入已成为大多数家庭收入的经济支柱。

(三)村落文化结构:传统与现代并存

农村文化就是农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8]。当代村落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传统和现代在当下的农村文化组成中皆有所体现[9]。农村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也逐渐向开放的、现代的文化方向转变。

农村传统文化在于日常,融于村民的衣食住行当中。日常的最集中表现在于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和祭祀。一些传统节日依然受到重视,但是过节过程中的一些仪式却在悄然发生变化。文化习俗的变迁,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正面临巨大冲击[10]。

祭祀是农民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即使如此,现在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现代文化、移风易俗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流程削减,仪式感在弱化。譬如农村给去世老人陪葬用的纸人纸马中,现在也增加了小汽车、电视机一类的物品,无不彰显商品经济对农民日常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婚丧嫁娶等礼仪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参与者要想获得主体感受,就要投入到仪式活动中;但仪式活动正在丧失精神意义,徒具形式,成了社会性竞争的手段,仪式已被“异化”[10]。

(四)人际关系: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陌生人社会的转变

中国的传统村落大多基于血缘而成,同时兼具地缘性和封闭性。那些自小生于此、长于此的人,其左邻右舍皆是来自于同一个祖先,血缘关系网将每个农民从出生之日起就网罗于其中[11],其天生就具有亲近性。假如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变化,每个孩子都是在长辈的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看惯的,他们都是自己的长辈和兄弟姐妹。这就是一个熟人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12]。

时至今日,经济市场化和城镇化已影响到农村的方方面面,传统村落的熟人社会正在向半熟人和陌生人社会的方向迅速挺进。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村落原本生产生活瓦解;基于人情基础的熟人社会向基于利益关系陌生人社会转变。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村民之间交流少、见面也愈发生疏,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村庄内部分化,异质性增强,传统道德逐渐失去约束力,村庄成员间交往的功利性、目的性增强。农民对村庄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弱化[13]。

二、村落社会结构的变迁对农村体育运动方式的影响

(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村落体育的影响

村落体育的活动形式融于村落的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之中,这些体育活动内容与方式与农村日常高度相关。与日常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运动项目自然容易受到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曾经融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形式由于日常生活环境的剧烈变迁而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日趋萎缩和消亡。

(二)人口流动对村落体育的影响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常态,但是旧时人口流动的规模与当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有学者认为,“生产力压迫人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流动动因[14]。人口流动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他者的影响。与此同时,农村外出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是村落文化传承的中坚阶层,该阶层的流失影响乡村文化传承;农民长期远离家乡,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亦随之衰减[15]。

人口流动致使村中空心、人口稀疏。乡村人口稀疏化致使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产生断层的危机。这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人群,他们许多人都是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者,由于长期在外打工追求经济收益而顾不及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致使很多人认为“现在练那有啥用”。在失去原有的生活环境之后,相应文化因子在他们身上保留的也愈来愈少。而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人数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由于人口的流动、迁徙导致村落人口稀疏,致使一些民间传统体育呈现何以为继的问题。

(三)人际关系的变迁对村落体育的影响

笔者曾在豫北一集镇走访,发现在该集镇及其周边的多个村落存在民间武术团体,当地人习惯上将他们称之为武术队或者狮子队。在考察传统村落武术团体时,发现其人员构成主要是基于地缘、血缘和友情。首先,团体中的人员都是一个村落,甚少有外村的人。其次,团体中有的人员之间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父带子、叔带侄、兄带弟。这样一种人员构成既是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熟人社会”,他们天然对村落传统体育就是认同的。

村落人际关系的变化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村落体育的发展,目前的村落人际关系正在从熟人社会迈入半熟人、陌生人的社会,基于血缘、地缘这样一种熟人社会而生存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受到极大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使得村路群体之间阶层分化、团体成员之间异质性增强,传统的文化制度逐渐失去对成员的约束力,村庄成员之间交往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增强,农民对村庄共同体越来越缺乏认同感及归属感[16]。基于这样的人际关系的变化,许多村落的民间传统武术团体趋于解体,已多年不再进行集体活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与当下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趋于消亡;而那些包含较多文化价值、具有更多历史积淀的体育形式也将继续留存;而一些新的运动形式,可以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与当下的社会结构变迁相适应的体育项目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猜你喜欢
熟人变迁村落
Life Story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和熟人相处之道
一纸婚书见变迁
变迁
和熟人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