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培养导向的酒店管理教学创新探析

2021-11-21 23:47
当代旅游 2021年22期
关键词:岗位职业高职

王 莉

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专家多次召开教育工作总结大会,并在会议上提出高职高专学习的教育转型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高职院校应重能力培养,将陈旧的教育思路向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以及创业能力过渡。根据高职院校的转型路径来看,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正逐渐重视学生的岗位能力优化,尤其是在教学创新顶层优化环节,已经逐步完成人才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平衡,但酒店管理专业尚存在部分教学创新过程中的弊端,根据弊端研究教学创新策略,以此完成该专业的学生岗位能力全面提升。

一 岗位能力简述

(一)岗位能力的内涵

高职高专教学过程,学生岗位能力被视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优化学生岗位能力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的重点任务。岗位能力指的是从事于任何岗位的工作能力,岗位能力可体现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运用以及专业技能,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更需要专业的岗位能力才可胜任酒店高负荷工作。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层面均对酒店管理的岗位能力给予更多的重视,受我国整体社会形态的影响,职业教育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创新优化岗位能力培养,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任务。

(二)岗位能力的要求

不同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不同,相同点是对于该行业的理论知识应运用到工作岗位中,与此同时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该行业的创新发展。酒店管理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应胜任酒店工作繁复细节的工作任务,常规情况酒店管理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通常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岗位能力思想层面,做好酒店管理工作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提升能力的基础环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重视职业素养养成[1];其次是岗位能力实践层面,工作过程是能力的表现过程,学生是否具有高超的工作能力、专业素养均可在工作过程展现;最后是岗位能力综合层面,如若学生想在该行业长期发展,综合能力是促进长期发展的必要要求。

二 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高职院校转型

伴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环境的改革,高职院校就业率与创业率持续呈现走低,推动高职院校改革以此优化岗位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技能型的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平衡理论教育与岗位能力培养,但现阶段教育的平衡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并不理想,分析教育部调查研究数据,可看出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出现就业率,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一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岗位综合能力。客观分析教育部调查研究数据,我国高职院校想实现转型,必须区别于本科教育,重视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有效结合理论教育,最终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成为技术与能力培训型的高校。

(二)优化专业发展

纵观现阶段我国服务行业,逐渐由服务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服务密集型过渡,其中酒店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根据学生从事于酒店管理工作经验分析,工作过程岗位能力只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得到提升,由此可见促进完成教学创新应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以此促进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

(三)优化人才个体发展

当代学生正面临着能力与学历不匹配的问题,以酒店管理专业分析,学生面临着众多压力,在学业压力以及岗位压力双重基础上,学生应通过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注重自身能力优化。纵观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发展路径,多数不具备能力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将失业的状况,更有部分学生转行发展,此问题若一直出现在该专业,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同时会造成专业人才吸收率减弱,更甚者造成该行业发展的人才断层问题。

三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导向的酒店管理教学创新策略

(一)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依据以往的高职院校的岗位能力培养方案,制订出新时期教学创新理念下的岗位能力培养方案,以此树立高职院校职业能力的优势[2]。教学方案制订过程应落实岗位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率先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案调整,传统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的课程安排环节,通常是学校先进行顶层调研,为学生进行课程时间以及数量的选定,此过程不重视课程比例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完善创新教学方案的制订过程应重视课程细节,以课程细节集中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可实现创新教学方案的落实。

(二)强化教师对于专业与职业解读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有导向作用,教师通过课堂会对学生进行过理论知识讲解以及专业技能培训,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更应紧跟社会人才需求,重视自身对于所授课专业的职业技能的高度解读。教师的职责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担负着职业道路上的引领作用,重视双师型教师教育价值,更可有效完成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教学酒店管理教学创新。双师型教师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特色,此类型教师对于专业教学以及职业岗位能力均有着深刻理解,利用该类型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授课或能力培训,可优化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3]。强化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完成教学创新,高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稿,应将教师对于专业与职业的解读作为教育理念重点,鼓励教师做更多的职业调研以此丰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策略。

(三)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创新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导向的教学创新,应正视教材的教育价值,学生通过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完成能力提升,应落实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创新[4]。现阶段用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类型较多,但根据教学经验分析专业教材内容偏重管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岗位职责定位,这一现象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能力教育理念相违背。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理论内容与技能内容不匹配,同时更缺少能力培训的教育价值,进行岗位能力培养过程落实教学创新应有一定的限制,具体原因是学生进行实践过程之前会对所学专业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若教材内并没有岗位能力的培养的内容模块,教学过程将限制教师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创新实践

落实教学创新实现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教师应重视教学实践的教育价值,有效的工作实践过程可实现学生岗位能力的优化,将校园实践结合酒店管理大环境进行融合,突出实践对于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5]。首先,应强化学生在校内的技能实践,教师应重视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理论知识与创新技能实践同时进行教学,此时优化学生岗位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完成校内能力养成;其次,加强教学与企业实习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提升自身实战工作能力。现阶段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通常采取2+1教学模式,两年内校内学习一年企业集训实习,教师通过校内实践与企业集训两方面入手,调整传统实践与集训过程中的策略,将企业集训时间延长,以此完成教学创新[6]。对于上述文字进行总结,酒店管理专业实现教育创新并落实岗位能力培养应将理论学习、校内实践、企业集训时间进行平衡,最终实现高校教育的创新。

四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优化设计

(一)一个导向

岗位能力为背景的人才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此时以教师为主体的学院领导,应明确教学工作重点,对于学生主体能力确定、高效学习与教学环境以及差异性个体的不同表现,教师联合院校领导均应该系统分析。岗位能力培养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与院方扮演督促与引导作业总,此时教师联合院方领导应围绕职责能力培养组建研究小组,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教学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案调整做出规划,同时研究小组应围绕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课程安排上,增加教育用时调整,此时根据研究小组的方案设定出一个目标,应用过程进行动态化教学效果观察。基于学生角度而言,能力养成受益终身,学生应充分配合研究小组的方案,不能以短期职业能力改变不明显,造成主观意识上排斥。

(二)两个方面

岗位能力为背景的教学创新,始终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本段文字分为课内实践机会与课外实习机会总结。第一课内实践,纵观酒店管理专业教科书,对于管理型理论知识更为偏重,然而传统课堂授课时,教师亦注重管理型理论知识讲解,这与职业型高校培养计划相违背。此时教师联合高校管理者,应为学生创造课内实践机会,在研究计划不变基础上,通过课堂上实践锻炼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将人才优化在课内率先完成。第二课外实践,此时研究小组应调整学生学习安排,增加课外实操机会,以往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学习安排是,统一在第三学年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一过程无法体现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此时教师与研究小组应为学生以第二学年为主的校园岗位实练,此学年降低学生理论学习时间,通过校内活动提升岗位能力。

(三)三个配合

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应重视实践,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可积累职业能力,此时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注重学生、高校以及企业之间的三方配合工作,本段文字以上述三方的角度系统分析如何进展。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应借助学校提供的平台锻炼机会,充分应用锻炼自身职业能力,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才可系统性增强职业技能的专业化工作,通常情况下基础繁复的工作,学生了解更多的岗位知识,实现自我能力提升。从学校角度分析,院方的教学目的以及目标应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发的相关规定,注重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型人才,院方应始终跟进政策积极做出调整,校内授课增加校内实践机会,对外联合企业进行研讨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此时教师与学生搭建好合理的沟通桥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好对接工作。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锻炼平台,不仅实现企业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同时还可为企业吸收更多的人才。综合上述,做好三方配合,最终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核心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

(四)四个环节

学生认知、理论学习、操作实践以及创新教育,这是完成人才优化的四个重要环节,本段文字逐条总结。第一,学生认知。所谓认知是对事物的核心认识,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知,影响学生后期发展,以酒店管理专业领域范畴,培养学生对职业以及自身能力的认知优化,此时教师应起到作用,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初始,应引导学生对职业规划与能力的深度思考,对于有明确职业认识以及自我认识与未来规划的同学,此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然而对于并未建立起清晰职业认知的学生,教师首先应做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概念,让学生建立在职业认知、岗位认知以及能力认知的基础上,而后进行知识学习,这是岗位人才优化的基础。第二,理论学习。重实践不能轻知识,现阶段重视职业教育,但此时不能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而忽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学习过程,无法平衡问题,这是教育事业的掣肘,此时教师与院方应以人才计划为架构,对学生开展知识与技能双修的教学过程,以此完成能力培养,让人才计划落到实处。第三,操作实践。上述内容提及理论学习,此小点总结学生操作实践,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型专业,学生借助院方提供的校内实践平台,可拓展未来发展之路,此时学生应以职业能力为锻炼目标,认真把握实践机会提升自我。第四,创新教育。创新不单单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编排、教师授课方式以及智能化课堂的应用,等等所覆盖的内容均应创新,让学生在新形式课堂上增加自我见识,教师在创新中思考职业能力培养与创新教育的联系,如何培养好学生。最终在多方努力下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建设出特色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

五 结语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学生岗位能力被视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优化学生岗位能力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的重点任务。教学创新过程中应始终围绕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进行策略应用,具体的教学创新策略有四点分别是: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强化教师对于专业与职业解读,完成上述两点在进行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最后通过教学创新实践完成能力优化。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岗位能力,教师应立足于高校教育革新与转型的整体教育环境,分析该专业提升学生岗位能力的重要意义,做好优化岗位人才教学计划,重视工学实践以此完成该专业教学创新。

猜你喜欢
岗位职业高职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职业写作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