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眶区软组织厚度的美学测量与分析

2021-11-21 07:54陈鹏飞张恒术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年轻化磁共振

陈鹏飞,张恒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医疗美容科,重庆,400042)

在面部老化过程中,眶区的老化征象最先出现[1],故在面部年轻化诊疗中,应对该区域进行重点检查和处理[2]。随着CT三维重建和MRI 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提高了对眶区软组织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并逐步应用于整形美容领域,使建立“美貌人”的标准和实施成为可能,以前难以用一般手段测量的部位得以定量测量,为眶区年轻化的研究提供了不同手段和方法,为美容外科的实施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本研究应用CT 三维重建对照MRI 对川渝地区汉族人群眶区软组织厚度进行测量评估,寻求眶区软组织可靠、准确的测量方法,为面部眶区年轻化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对象

随机采集2016年12月~ 2021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头颈部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的川渝地区汉族人群176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100例),每位受检者均行CT三维重建(88例)和MRI(88例)检查。

1.2 排除标准

眶区外伤、畸形、肿瘤,脑垂体瘤等病变。

1.3 成像系统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MAGNETOM ESSENZA 1.5T 医用磁共振检测仪和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行全头颅MRI和CT扫描,分析软件采用Syngo.via VB20A 工作站(所有量点均在T1加权下测量为首选)和SyngoMMWP VE40A工作站(后处理行头颅三维重建)。

1.4 测量体位

平卧位,法兰克福平面垂直于检查床,受检者头面部肌肉放松,口眼自然闭合[3]。

1.5 测量点及方法(上、下睑眶区及面部中线测量点均为自定义点)

I.经右侧眼球中心矢状面:(图1A、1B)

图1 经一侧眼球中心矢状面和经面部中线正中矢状面MRI(a、b)和CT 三维重建(c、d)分别测量眶区软组织厚度的量点示意图

上睑厚a(mm):测量皮肤至上睑眶骨面最低点的水平距离。上睑厚b(mm):测量皮肤至上睑厚a点垂直向上间隔5mm 的上睑眶骨面的水平距离。上睑厚c(mm):测量皮肤至上睑厚b 点垂直向上间隔5mm的上睑眶骨面的水平距离。下睑厚a'(mm):测量皮肤至下睑眶骨面最低点的水平距离。下睑厚b'(mm):测量皮肤至下睑厚a'点垂直向下间隔5mm 的下睑眶骨面的水平距离。下睑厚c'(mm):测量皮肤至下睑厚b'点垂直向下间隔5mm 的下睑眶骨面的水平距离。

II.经面部中线正中矢状面:(图1C、1D)

鼻根点厚T1(mm):测量皮肤至鼻根点骨面的水平距离。眉间点厚T2(mm):测量皮肤至眉间点骨面的水平距离。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的关系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用CT 三维重建测量各眶区量点软组织厚度与MRI 测量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表1)

根据CT三维重建和MRI 测量川渝地区汉族人群各量点眶区软组织厚度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得出二者的相关性(用r来表示),r均> 0.75,表示二者高度相关(表1)。

表1 川渝地区汉族人群眶区软组织厚度MRI&CT 测量指标比较()

表1 川渝地区汉族人群眶区软组织厚度MRI&CT 测量指标比较()

2.2 以CT和MRI 测量的差值为纵坐标

以CT和MRI 的均数为横坐标,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中间的实线是两种测量方法差值的均值线,上、下的虚线是差值±1.96×标准差。散点在纵坐标为0水平线上、下两侧较均匀分布,大部分散点在一致性限度(差值均数的95%参考值)范围内,且一致性限度较窄在临床认可的界值内,说明两种检查方法偏倚不明显,二者可以相互替代(图2)。

2.3 眶区软组织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上睑眶区(以过一侧眼球中心平行于法兰克福平面的横断面将眼睑分为上、下两部分)软组织厚度均较下睑眶区小,自下而上软组织厚度逐渐减小,受个体因素影响较大;而下睑眶区则有明显的变化,自上而下软组织厚度逐渐增大,受个体因素影响较大。

3 讨论

目前面部软组织的测量评估仍处于摸索阶段,没有一个统一系统标准[4],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以其软硬组织分界面及各解剖层次清晰、伪影少、定量测量精确,同时避免电离辐射损害等[5]优点成为目前临床测量软组织厚度的主要方法。DE GREEF 等[6]近认为,通过MRI 进行面部软组织测量具有可重复性和较高的准确性。近年来,CT 也被广泛用于软组织厚度影响因素(如种族、年龄、性别等)的研究[7,8];在人体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CT 三维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眶区软组织厚度,获得的图像既可以显示宏观大体解剖,也可以进行多层面、多角度观察[9],而且眶区定位点解剖结构清楚,伪影少,软组织与眶骨分界清晰显示。RHINE等[10]首次将CT 技术用于面部软组织的测量,而PHILLIPS 等[11]通过对32个活体的CT扫描数据进行分析,确认CT比较精确。

本研究创新性应用计算机辅助CT 三维重建技术对照磁共振成像(MRI)方法分别对川渝地区汉族人群眶区量点软组织厚度定量、定位测量,探讨CT三维重建和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眶区软组织厚度的可靠性及准确性。研究发现CT 三维重建测量结果对比MRI测量值有较高的一致性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CT三维重建和MRI 均是测量眶区软组织厚度的可靠方法。另外,本研究发现川渝地区汉族人群眶区软组织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T三维重建和MRI测得的上睑眶区(以过一侧眼球中心平行于法兰克福平面的横断面将眼睑分为上、下两部分)软组织厚度均较下睑眶区小,平均不超过7mm,自下而上软组织厚度逐渐减小,最大值与最小值平均差异不超过1.5mm,即受个体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变异系数CV=17.60%);而下睑眶区则有明显的变化,自上而下软组织厚度逐渐增大,最大值与最小值平均差异超过5.0mm,受个体因素影响较大(变异系数CV=30.91%),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化”精准测量,当眶区出现的凹陷老化现象行填充治疗时重点应在上睑眶区下缘和下睑眶区上缘及眉间区域充填,以减轻眶区或眉间的“沟壑”“川字”外观,从而获得较好的增容效果;通过CT三维重建和MRI 测量眶区皮下软组织厚度可为眶区美容外科手术评估,尤其眶区年轻化诊疗,提供客观精准的数据和术前指导。

综上所述,CT 三维重建和磁共振成像(MRI)一同被认为是可以精确进行面部软组织厚度测量的方法[12],本研究通过CT 三维重建对照MRI 观测眶区软组织厚度证实二者进行眶区软组织测量结果是一致的;最后,笔者认为在眶区年轻化诊疗中在保证相同测量方法的条件下应用CT 三维重建联合MRI 对照测量眶区软组织厚度可以降低采用单一测量方法导致图像辨识度差所产生的系统测量误差,从而为面部眶区年轻化的诊疗提供了精准的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年轻化磁共振
中医疗效评价中常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高血压年轻化,如何科学预防与治疗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你好,新青年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无人机影像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