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2 00:23⦿袁
小学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核心素养

⦿袁 君 韩 冰

小学体育属于体育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筑造基础的重要阶段。且小学体育属于小学阶段教学课程中很重要的科目,不仅影响学生本身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增加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同时也增加了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小学生身体素质也成了家长、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重点。但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短板,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时间不足、个别教师综合素质较低等等。同时,因户外活动参加减少,小学生课后一般呆在家中看电视,看书等,导致现今小学生肥胖、近视眼、营养不良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学校及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改进,完成教学目标,使每一个学生能从体育课程上学习到充足的锻炼知识,从而使体育成绩达标,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接受基础教育,具备有益于社会发展和自身终身发展的能力。所谓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的个人修养,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渗透下,可以显示出体育教育的人文情怀、育人价值,并把教学提升成为教育。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既要关注技术动作的练习和传授,体能的发展,同时还要培养正确的价值导向、规则意识、团队意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做准备。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应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内容单一

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但是从客观事实出发,大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学仍然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单纯采用讲解示范法,导致小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下降;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就是体质监测或是自由活动,缺少必要的体育专业理论的教学和体育精神的培养[1]。同时,小学生对体育锻炼并没有正确认知,可能单纯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耍。有兴趣就参加体育活动,没有兴趣时就不参加。因此,体育课程缺乏足够的锻炼强度,无法达到改善小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需要学校以及体育教师共同关注体育内容,一起进行相应改革,丰富教学内容。

(二)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只关注技能的传授、体能的发展,忽视对运动兴趣的培养和心理与社会适应目标达成的评价。同时缺乏对课程理念的落实,未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三)小学体育教学时间不够充足

小学的体育课一周3~4课时,是小学生眼中的“玩耍课”,有的学校随着其他课程的需求会删减体育课程课时,有时一旦临近或进入考试复习阶段,其他文化课会将体育课取而代之,甚至还存在体育课时删减情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难以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只注重体育课堂上的时间,没有注意到回家后、节假日也应该进行体育锻炼。导致小学生在整体素质提升上无法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而且体育课上学生机械式地做各类型动作,但是无法了解具体动作锻炼的具体部位,甚至动作可能都不太标准,从而无法达到锻炼的目的,学习目标都很难完成。

(四)体育场地受限、器材数量和质量不达标

许多小学并没有合格的体育场地,场地不够大,器材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学生体育课的需求,甚至连安全都无法保障。有的小学只有操场,没有室内体育场所,一到刮风下雨或雾霾天气就只能将体育课改成室内放松课,失去了体育教学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促使学生觉得体育课可有可无,产生敷衍、消极和抵触的心理。

(五)个别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较低

有些学校存在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有的体育教师本身工作态度不端正,仅仅完成授课时间,并不注重课程质量。有的学校将能力较弱的教师安排在体育教师岗位,并不重视体育课程,同时,很多体育教师并不注重体育教学研究,让互动的体育课堂失去了原本的愉悦课堂氛围,学生无法产生亲近感,也无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

二、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在体育教学时,更需要保持持续革新。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可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认识学生的真实状态,按照各个学生核心素养和身体素质的差异,采取分阶段、个性化的教育手段,激发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2]。同时,在提升小学生身体素养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可将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老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倾倒式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一)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体应用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正确认识体育的本质,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理解并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能够在业余时间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1.注重目标引领内容

依据学情、师情,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好体育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环节目标。在目标引领下制定相应学习内容。

2.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

教师应当设置走、跑、跳、投、攀、爬、钻、足、篮、排、技巧多样、有趣的学习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多元化的评价,专业的素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两三项终身运动技能。

3.注重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培养

教师应当在体育教学中设置抗压、抗挫折、合作类、规则类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胜不骄败不馁,学会合作,懂规则讲规则。通过教师的多元评价,不断深化心理与社会适应目标的达成。

4.注重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保证每一名学生受益。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目标、不同规则、不同远度等等,评价要多采取纵向评价。个性化教学不光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更为主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个人兴趣爱好和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创建相应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步一步分层次优化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可更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分层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可解决一系列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地把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老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倾倒式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4-5]。

5.注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根据不同的水平阶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互帮互助学会学习。

6.注重多元化体育活动

课后,可收集学生对各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综合分组,成立兴趣小组,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课后活动。通过组员之间相互督促和学习,增加学生课后户外活动时间,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7.注重信息化教学

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生动的视频、图片以及音频等,带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而传统体育教学中讲述体育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时,通常是教师在一边干巴巴讲解边示范,学生很容易对这种单调的教学产生乏味心理,而且往往并不能学到要领。长此以往便会失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教学的目的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3]。特别是像前滚翻技术动作较快,学生可以随时暂停或提前录制慢镜头微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领悟到每一个动作的技术要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趣味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可达到的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学成果。可以从各方面着手,让现代化体育教学形式更好地锻炼小学生。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了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也对户外充满了期待。小学生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促进其对体育教学乃至所有教学的热爱,从而整体提高了综合素养。

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强健体魄,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育不仅疏导学生的心理,还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小学生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经常进行合适的体育锻炼能促进骨骼发育,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可以使事情的完成事半功倍。从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去促使学生充满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可以使学生在快乐活泼的氛围中得到锻炼,愉悦了身心又能强身健体[6-7]。

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可以让老师与学生加强相应的沟通。这样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变化的过程。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进行不断的优化,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默契,共同进步。形成和谐的老师和学生互动,产生教学共振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找到进行体育锻炼的乐趣,在课外仍选择进行体育锻炼。

三、小结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将以老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倾倒式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成果,有利于学生强健体魄,改善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让老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有效解决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多方面带动小学体育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善自身的健康状态,为今后拥有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课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讨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