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视角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设计策略探讨

2021-11-22 00:23李洁如
小学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内容

⦿李洁如

为能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当前新课改教学要求,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以公共视角为基础设计主题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才能真正为实际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打下坚实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主题活动设计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角,讨论和学生自身相关的话题,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的认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活动设计重要性

主题活动能够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提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传统静态化的学习方式向着动态化的教学活动开展,从而能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水平。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通过主题活动的设计方式,引导学生对主题活动内容深入探讨,活动中和学生加强沟通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这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保障。

二、公共视角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设计策略

教师为能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能从公共视角出发,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下主题活动设计策略可供参考:

(一)挖掘教材素材创设主题活动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从公共视角出发为学生创设主题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的内容,明确内容的逻辑结构以及丰富内容层次,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创设主题活动,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如为学生讲述《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班级》《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在公共场所》单元内容中,每个课题都有具体教育主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素材,为学生创设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活动当中探究知识。如在《我们的节假日》单元内容中,涉及的课程内容有“假期有收获”“周末巧安排”“欢欢喜喜庆国庆”“团团圆圆过中秋”的内容,这些课程内容组成了单元内容框架。教师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就要注重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让学生能深入到课程中学习,注重教材主题的二次再开发,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活动主题如“回望周末”“认识周末”“展望周末”相关主题,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探讨学习。

(二)结合学生生活融汇教学内容

教师从公共视角开展主题活动,要注重和学生生活相关联,教材中涉及的公共生活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层以及生活和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主题活动。如三年级下册的几个单元中,有《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多元的交通和通信》,第一单元是描绘的班级学校公共生活问题,其他的单元和公共生活直接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教学的需求对单元顺序作出相应的调整。教师自身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能够发现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并从整体逻辑进行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要注重引入生活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由于课程的综合性强,教师要注重内容的统整。如“我们的公共生活”内容讲述中,讲述到“大家的‘朋友’”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知道公共设施作用以及要爱护公共设施。“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当中处处都有规则,规则会让生活更加有序,要让学生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爱心的传递者”课程内容的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爱,感受爱的温暖,了解关心以及善待他人是门学问,愿做爱心传递者。通过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主题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质量。

(三)培养公共精神注重优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涵养公共精神价值引领,课堂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题活动,从中引导学生从公共视角进行思考,如在学习《我们的衣食之源》的课程内容中,“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话题讨论活动中去,让学生对粮食的宝贵有深入认识,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呈现我国的粮食产量,以及人均所得的比例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资源有限,但是在生活中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我们应当强化节约的意识,杜绝食物浪费的现象。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以及交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公共精神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素质。

总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注重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探究,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素质。从公共视角开展主题活动,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内容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