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有效性提升研究

2021-11-22 03:14⦿周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口型音节调动

⦿周 洁

一、关注学生本身调动学生拼音学习兴趣

由于拼音教学一般在小学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语言文字系统尚在发育完善阶段,语言思维组织能力也一定还在成长,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较差。因此,不能够以要求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来要求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拼音,这样会让小学生对拼音学习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认为拼音学习枯燥乏味,不专心学习,这样无法保证拼音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因此,教师要明确,不管是什么课程的学习都要立足于持续稳定的心理动机,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产生持久的内驱力,更能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换言之,就是要让学生本身对于这种课程的学习感兴趣,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之中,对于低年级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就要考虑关注学生本身,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考虑到现阶段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以生动和形象的基础动画、动作来调动学生兴趣[1]。汉语拼音教学特别讲究口型的变化,而低年级小学生天性就是好奇心强,喜欢关注模仿一些有趣事物,好动活泼,所以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可以集中到汉语拼音发音时口型的细微变化,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性,形象夸张地表现出拼音发音的口型变化,让学生模仿学习,充分调动学生拼音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单韵母a、o、e、i、u时,教师可以多用一些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形象夸张的口型表现出韵母的发音。同时教师还可以用儿歌调动学生拼音学习积极性,如:张大嘴巴a、a,小嘴微张e、e,一根蜡烛i、i……等,把轻松欢悦的儿歌结合夸张的口型表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兴趣,从而保证拼音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结合生活经验降低学生拼音学习难度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认识能力还比较弱,思考学习速度还比较慢,教师应注意拼音教学要循序渐进,切忌“一口吃成大胖子”。教师要把拼音课程内容分块分模板部分来让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结合生活经验来降低学生学习拼音的难度[2]。一般的拼音教学中,主要包括声母、韵母、音节等部分,在这些教学部分中,音节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容易出错的地方。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自信心建立,才会更好的推动学习进行。然而,对于较难的音节学习,小学生不断出错遇到困难,长此以往,自信心会受挫,容易对音节学习产生负面抵触心理。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直面困难,利用生活经验降低学生学习拼音难度,帮助学生更轻松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b-a-ba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b-a拼读发音与生活中什么发音相似,让学生模仿这一发音特点、感受,更好的发出b-a的正确拼音。同时认真聆听,及时发现学生错误纠正,给予发音正确的学生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更有利于突破音节学习的困难。教师可以借鉴这一方法,运用到拼音的其他部分学习之中,让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模拟生活所听到与拼音发音相似的声音,更有助于拼音课堂学习的进行,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系统的发育和成长。

三、遵循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组织拼音学习实践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成长发育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往往对于一个较难的课程内容无法完全理解,这样直接讲授拼音教学内容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了解现年龄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征,知道这一阶段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遵循这一语言思维能力特点,给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时间学习平台。教师应响应新课标创新教学方式的号召,发挥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这一优势,利用于拼音教学之中。教师应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讲述来让学生学习拼音,引导学生互相沟通交流,让学生做拼音学习的主人,自主参与到拼音学习这一实践活动中。

例如,在拼音发音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同桌间组成四人小组,互相安排角色,来相互学习拼音发音,学习对方发音优点,并找出对方发音问题,一人聆听一人纠错的方式不断角色互换学习。同时,教师应在一旁鼓励和帮助纠错,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喜欢参与到拼音学习之中。这样浓厚的拼音学习氛围,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拼音学习节奏,让拼音教学更高质量、高效的完成。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拼音学习长久来看内容是有些枯燥乏味的,但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拼音学习课堂氛围,让拼音学习更具趣味性。这样,也能够在提高小学拼音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小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根基,为小学语文教育长效发展铺平道路。

猜你喜欢
口型音节调动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浅谈口型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探究
拼拼 读读 写写
数独驾到
响鼓
看音节说句子
不一样的/e/和/?/
口型很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