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营建小学语文互动课堂

2021-11-22 03:14魏冬芳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师生语文课堂

⦿魏冬芳

教学活动,虽然教师是主导,但是学生是主体,这两者之间其实并不是单向的。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必须互动,这样才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节奏。而且传统的一言堂的模式,让学生感到极端压抑,他们的活力受到了压制,无从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一味地迎合与顺应教师,兴趣被抵制,能力也得不到释放。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前提,其所包含的识字、阅读、写作等内容,对于学好其他学科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起师生互动,用教师的用心教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学生如饥似渴的学来激励教师更努力的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一、师生互动的内涵

所谓师生互动,其实是师生间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双向沟通,这个沟通内容包括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传递、思维的互动、氛围的营造等。简单来说,师生互动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沟通与促进[2]。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必须是双向的,不存在教师绝对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情感宣达、思维调整,教师要想尽一切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主动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他们兴趣的提高、能力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师生互动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氛围 传统的语文课堂,多是教师机械而死板的讲解,学生面无表情无动于衷的听,看似课堂纪律良好,实则是课堂死寂一片。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低效的,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良好形成,也不利于他们能力的锻炼。而师生积极互动的课堂,师生之间可以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的意见不会无视,课堂氛围比较浓厚,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更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更多量的知识。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的有效形成 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封闭、死寂的课堂,对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的形成有阻碍作用。教师单向的知识输出,虽然也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冲击,但是这种作用并不是持久的,甚至于导致学生封闭他们的心灵,长期以往,他们就对语文的学习丧失了兴趣,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会由此而休眠。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他们的思维堵塞点进行疏通和引导,使他们进而明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思考,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劲头比较好,学习自主性也比较强,时间长了,他们就会为自己的能力比较自信,而自信的孩子能力提高比较快,他们的自主意识也会不自觉地形成。

(三)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多是单方向的,学生的质疑非常鲜见,而且丝毫引不起教师的注意与重视,学生对教师十分敬畏。而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他们对学生的疑问可以积极解答,对他们提出的质疑能够认真思考。为了应对学生各种问题,教师会有意识地提前备好课,并备好学生。这样的师生关系,是比较理想的,学生对教师的敬爱是发自内心的。

三、师生互动存在的认识问题

师生互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大有裨益,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吃透师生互动的真正内涵,以致于犯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

(一)对师生互动的功利性运用 有些教师在教学上比较赶时髦,新课改提倡什么模式,就马上采用什么模式,完全不顾班情、学情,只要是上级号召的,就立刻照搬照用。这样的师生互动,没有经历教师自身的思考,无法在实际运用中得心应手,很多都是流于形式。比如,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角色表演,看似这样的课堂比较热闹,学生也劲头十足,参与度比较高,但是最终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有益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的地位失衡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应该是相对平等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配合教师来完成所谓的师生互动。这样师生互动是不真实的,学生从中没有得到有益的收获,能力成长也十分有限。师生间的互动必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要在交流与合作中,就某个学习点达成默认的学习联盟,共同解决问题。

四、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小学语文由师生共建,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性,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3]。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为所有的师生互动,要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而不是被动地让学生接受互动。

(一)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 教师要打破“严师”的形象,做一个富有亲和力的教师,让学生敢接近自己。教师要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而不会因为个别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而对他有所偏见。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让每个学生都接受自己的关爱,让他们在爱的关怀下去努力成长。和谐的氛围,需要多变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固定某种教学模式,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而预知教师会做出哪些行为,这样的课堂会是失败而低效的。教师要在保持威信的同时,努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做一名“善变”的教师,让学生每天都有新鲜感。

老师的一句夸赞、同学的一次掌声都会变成学生成长的动力,语文课堂上教师可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这位同学,你说得可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的想象力好丰富!不单单是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是对学生表现的一种认可,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老师和蔼可亲,同学们自然愿意听取老师的指导和建议,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和谐,学生们学习起来也愈加有冲劲儿。

(二)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灵魂的沟通 师生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师生间的对话。而有效的对话,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灵魂与心灵的沟通。教师要多做这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的内心有所触动,使他们从中有所收获和成长。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而不是封闭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在“龟壳”缩成一团保护起来。为此,教师不能只顾按照教材进行讲解,而要有所见解,形成自己的主见,而不是教材的传声筒。教师有了自己的见解,就会让自己的讲解有了灵魂,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驾驭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用。这样学生才能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他们的能力才会提升较快。

(三)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 师生互动切忌作表面文章,流于形式。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不同方面,照顾他们的情绪,激励他们努力成长,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抱怨甚至于放弃。教师要禀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不单单是仅做一名教书匠。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如饥似渴地汲取不同方面的知识,并着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勇于向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利用一切方式进行充电,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否则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从心理上轻视教师,更谈不上与教师沟通交流了。教师自身的素养提高了,才会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敬重,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愿意和教师互动从中获益。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天职,为人师首先要有良好的素养,如此才能更好的去教导学生。教师要多一些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在课内外和同学融洽交流和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入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另外,要多参加校外培训活动,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去正向引导学生,促进他们未来不断发展和进步。

(四)教师要学会降低姿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多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从不注意学生的内心需求,甚至认为是不必要的。他们只是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任务,而疏忽了学生的成长。因此,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学会降低姿态,低下头来,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让他们学会表达、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礼敬,他们认为教师非常看重自己、关心自己,封闭的内心也会敞开。哪怕是学生幼稚的不太成熟的想法,也要得到认真的倾听,否则他们的心理很容易产生自卑感,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这样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会交流,大胆地与身边的同学、与教师进行交往。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领者的角色,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进行及时点拨。当教师察觉到某一小组“沉闷”的时候,就要上前询问:同学们,你们讨论得怎么样了?这时学生会回答:还没有。教师就要继续说:那你们肯定遇到难题了,跟我说说,看看我能否帮得上忙。就这样,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和同学相处,课堂气氛愈加融洽,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教师要努力创新师生互动的方式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够保守,要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传统的师生问答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沟通需求,而且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擅于表达。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教师的思想比较古板僵化,学生的思维也必然是僵硬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实现对自我的创新,更要引导学生创新。师生都在互动的方式进行创新,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生本课堂。

可以编课本和话剧的形式进行教学,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按照课文内容将文章改编成剧本的形式,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情节重建,让剧本贴合实际。《将相和》教学中,老师就可让同学们去分别饰演三个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让他们去揣摩人物特点,然后投入演出,如此便可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并且对知识记忆也愈发深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顺应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主动变革自己的教学模式,积极创设条件,打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积累和丰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的人格修养得以顺利塑造,并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师生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麻辣师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