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融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2021-11-22 03:14毕雁妮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欣赏课融合音乐

⦿毕雁妮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同时创造能力强,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但是小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理解程度不到位,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为了凸显学生天然优势,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

新的课业改革重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设置,并且明确的提出了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常识,还要建立一定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并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艺术概念。音乐教师除了做好“教书”的任务外,还要肩负起“育人”的责任,调节教学方案,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一、”融合式”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概括

“融合式”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科独立性强的弊端,将音乐教学渗透各个学科之中,特别是语文、音乐等语言类学科。另一方面,“融合式”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也积极地拓展了教学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到多媒体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情景创设教学法等等,有效的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活泼性,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殿堂当中[1]。

二、将“融合式”音乐欣赏融入教学流程

(一)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周围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是这种好奇心也有“三分钟热血”的成分,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并不断的对学生产生一种刺激,成为音乐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课上的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对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具有非常强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授“交响曲”的相关内容时,先让学生搜集有关贝多芬的相关信息,并整理成一个500字左右的小文章,在课上与同学分享。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了解贝多芬不断地与命运进行抗争,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坚持谱写出一首首动人心魄的交响乐。

(二)运用律动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内在情绪 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课通常是学生坐着听教师讲,这种单向型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显得过于死板,不符合音乐中所蕴含的解放天性的元素,所以教师在课上可以改变固定的教学模式,有的时候让学生站起来、离开座位,用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欣赏《拍手歌》的时候,让同桌面对面的站着,并且跟随歌词做动作,当听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时,在欢快的音乐带动下,学生会不自觉地跟着节奏一起拍手[2]。

(三)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创作背景 除了人物的经历,故事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特别是格林童话、优秀传统古树等等,与学生的心理年龄比较相近,传递的是善良、诚实、孝敬等观点。例如,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二小的故事,小学语文课本部分的提到二小,经过细致的讲解,学生对二小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更好的感受到《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背景。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导入故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侧面看起到了欣赏音乐的作用。

(四)引入动画片了来欣赏教学 动画片离不开多种色彩的使用,同时动画片也离不开音乐的搭配,可以说动画片与音乐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小学生对动画片具有天生的好感,并且随着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也更加多样化。在欣赏《劳动最光荣》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小猫钓鱼》的片段,两只可爱的小猫深深的吸引了学生,起到了导课的作用[3]。通过观看影片,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劳动最光荣”,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五)在游戏中欣赏音乐 游戏教学法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在音乐、美术、体育等课堂上,游戏教学法的使用频率最高。运用音乐游戏,学生能感受到不同的音乐传递出的不同情绪,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相关的音乐游戏,为学生们创设一个活跃的思维环境,这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其他各种能力很有益处[4]。结合“击鼓传花”游戏,使用不同节奏的鼓点,让学生跟随鼓点进行游戏,营造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学生的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六)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欣赏音乐 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开展“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的心情普遍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不存在紧张、消极、抑郁等情绪,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放松的状态,让很多学生开始走神、扰乱课堂纪律,所以为了纠正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5]。例如在游戏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欣赏音乐时让每个学生能够静静的聆听,欣赏结束后教师也不要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检验欣赏的效果,而是走近学生,通过“聊天”的方式掌握学生音乐欣赏程度。

三、“融合式”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融合相关文化要体现音乐性 当前“融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但是也出现了与教学内容结合不深的问题,即融合的相关文化脱离了音乐性。“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课本,其中所使用到的所有方法、手段等都是一种媒介或辅助方式,所以说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使用“融合式”教学模式,要突出表现教学的音乐性,使用的所有融合内容都要为欣赏音乐服务,否则将会本末倒置。

(二)融合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同样是“融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在课后复习过程中,学生的记忆重新被调动起来,对音乐内容的理解程度更深。复习旧课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教师带领学生在课上复习,通过再一次的欣赏进一步的加深印象[6]。二是学生在课下自己寻找相关资料,例如,在课上结合游戏欣赏了《拍手歌》,在课下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拍手歌》是一首西班牙的儿歌,经过翻译、调整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歌曲。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大量的课堂实践以及分析资料可以总结到,“融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在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也起到着重要的意义。“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但是从课上学生的表现情况来看,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认知,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案准备阶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也积极的应用音乐欣赏知识。

猜你喜欢
欣赏课融合音乐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音乐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