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读 探寻文本秘妙

2021-11-22 03:14⦿张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爬山虎文本文章

⦿张 鹰

语文教材选录的文章大多是经典、语句优美且具有教育意义,老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深度,影响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接纳理解程度,也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如何高效解读文本,发挥出文本的最大价值,是老师们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地钻研文本,整合文本信息,挖掘文本内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一、加强引导,走进文本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解读文本,合理的使用文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解读文本,不仅仅要从将文本的表层意思阐述清楚,更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思作者之所想,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在《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解读中,老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建立一个联系,明白作者的所思所想。通过文本的解读及延伸,可以让学生明白,《秋天的雨》名为写秋雨,实际上是在写秋天,作者利用秋雨这一线索,将秋天的所有景物联系在一起,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艺术化,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美丽、丰收的秋天画卷。老师只有深入解读这篇文本,才能让学生吃透文章的结构,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发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见,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老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的品读文本,感受作者笔下的秋天之静美,赞叹秋雨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对秋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深入解读文本,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本整体脉络,有利于老师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发挥出教材的真正价值。同时,通过整体感知,掌握文本中心,使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结构,将文本内容细化,围绕文本中心,解读文本中的词语句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可以更好的理清文章脉络。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将文本全篇线索串联起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这篇文本的解读中,老师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正确读写出“漾起、空隙”等词语,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为导向,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老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使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爬山虎的特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学生们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做总结,表扬学生回答对的地方,补充学生回答不足之处,在师生沟通合作中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文本的过程,老师设置的问题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免问题设置不当,起到教学反效果。

教师在开展一堂课之前,要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叙述顺序,理清教学思路,对文本的脉络和重点内容做一个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形成必要的知识纲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必修课,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仅是文本的欣赏者与研究者,更是学生们的引导者,老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汉语经典,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写作和阅读能力的重任。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重点研读文本,挖掘文本的教育价值,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深挖文本内涵,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观潮》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反复的阅读几遍文章,鼓励学生们能够根据文本中的相关语句想象出钱塘江大潮时候的景象。同时,为了方便对文本的解读,可以借助多媒体,采取音乐、视频、图片并行的方式,用多媒体来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提高文本的解读效能。例如,可以上网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播放钱塘江潮起潮落的轰鸣声及浪涛奔涌的图片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时候语言文字对人体视觉的冲击力是不及图像视频的,有些描写钱塘江大潮如何壮观的句子单纯的解读文字也许没有很大感悟,但是看到声色并茂的图像时却能立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文本产生共鸣。老师对文本进行重点研读,读懂文本的主旨,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后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语文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学科,不仅仅要求老师要拥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具有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更要能够借助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后,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发挥出文本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文本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汇聚,经久不衰。老师只有深入的了解与分析文本后,才能感受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实现文本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爬山虎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爬山虎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爬山虎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