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2021-11-22 03:14朱亚军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圆柱体圆锥体积

⦿朱亚军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长久的生命力,而国家发展靠的是人才。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小学生的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也在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着讲解、教授理论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引导创新实践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学生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一、营造创新氛围,诱发学生创造动机

长时间的实践表明,在自由、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会处于放松状态,行为会主动积极,思维也会更加的活跃,脑海中会浮现出很多新奇的想法。在接触、认知新知识的过程有了一些想法后,学生会尝试进行探究、实践,而这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鉴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而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通过提出一定的问题,营造出创新氛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将这样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植树节的时候,学校安排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在校园里种树,将120棵树按照1:4的比例分配植树任务,那么二年级和五年级各种多少棵树呢?在写完这一问题后,教师不要急着给予任何提示,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解题。在学生求出答案后,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讲台写下自己的解题方法,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有学生按照例题的思路进行了解答,把比例相加,然后用分数的乘法求出了答案:1+4=5,120×1/5=24(棵),120×4/5=96(棵);还有学生将120棵树平均分成了五份,然后用比例求出来的一份的得数求出了最后的答案:120÷(1+4)=24,24×1=24(棵),24×4=96(棵)。随后,教师可以询问其他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鉴于学生的入手点不同,解法也是各异的,听到教师的询问后立马举手讲出了自己的解法。

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中进行了自我学习、独立思考,并针对一个问题想出了多种解答方法。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进行了思想碰撞,拓宽了知识面不说,创造欲望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创新精神还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二、激发创新兴趣,开启创造的大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接受数学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尝试创新。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教师首先要明确,要让学生自主自发地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其当作教学准则,时刻提醒自己将其贯彻落实。例如在教学“圆柱侧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若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极有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按照课本上提供的方法沿着圆柱体的一条高剪开,得出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说,学生还没有进行思考,所以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记忆了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用测量平面的方法去测量圆柱体的侧面的大小吗?要怎么去测量呢?”这样的问题看似普通,却提出了一个限制,用测量平面的方法去测量曲面。鉴于这样的测量方式学生尚未尝试过,所以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并通过联想、想象,提出一些测量圆柱体侧面大小的方法。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圆柱体的曲面转化成一个平面,再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测量圆柱体侧面的面积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联系学过的知识,已经拥有的测量经验说出测量的方法。

三、引导创新实践,挖掘出学生创造潜能

创新与创造本就是一体的。让学生光想不实践,他们会难以将探究到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这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屏障,使得学生不再积极的探究、不再创新,不能获得思维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实践。如在“时、分、秒”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个简易的钟面,标一标刻度,想一想时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知。当然,不同形状钟面的设计,钟面的对称等的认知,也会使得学生对平面图形的一些特点有所发现和感知。再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无法用V=sh这一公式进行计算,并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意识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一定的联系。随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要怎么证明自己的猜想呢?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深入地思考,自由地发表看法。有的学生通过思考说:可以往圆柱体里倒水;有的学生说:可以往圆柱体里倒米;有的学生说:可以往圆柱体里倒沙……随后,教师可以将拥有同样想法的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们进行实验,并要求学生将实验准备、过程、结果记录下来,从而总结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并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1/3πr2h。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其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起来。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出创新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效打开创造的大门;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有效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圆柱体圆锥体积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学包圆锥粽
谈拟柱体的体积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谁的体积大
找出圆柱体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