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小组合作的问题及策略*

2021-11-22 03:14⦿崔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智能评价活动

⦿崔 颖

小学综合实践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小组合作是新课程中提倡和推崇的,它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完整的发展。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课内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的特性。实践性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注重学生在亲身经历、积极参与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小组活动目标模糊,参与度低 由于受年龄、生活阅历及认知水平的限制,教师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教师忽略了合作的目标是学会设计访谈的问题,而是把重心放在访谈的礼仪、访谈的完整性上,使得整个课堂的效率低下,学生所获甚少,严重影响活动的成效。

(二)小组活动重形式,轻实质

1.学情不了解,小组组建混乱

学情分析是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指导的切入点。基于学情因素,然后再去分析:学生这一小组合作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应该怎样执行好“协调者”“帮助者”“指导者”的身份,实现小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提高合作的效率。课堂不是几个学生的课堂,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成长和进步是我们教学的目标。

2.时间安排不合理,目标无法达成

在多次的听课学习中,不难发现,课堂内小组合作时间太长或是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短是时间控制失当的两个主要表现。

课内小组合作时间不足,使得原本的教学内容只完成一小部分,教学重难点无法突破。教师没有衔接好相关的教学环节,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交流等方面如蜻蜓点水般,教师就下令停止小组合作,这不仅挫伤了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也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课堂内学生合作学习时间太长。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则是较为草率地结束小组合作前的教学内容,学生到底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教师心里根本没底。可见,合理、高效地安排好小组合作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将其流于形式,否则学生将收获甚少,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三)合作要求可操作性不强 有些小组合作虽有要求,但形同虚设,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一是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在教师宣布小组合作开始的命令后,学生们如一盘散沙,不知何去何从,场面相当“热闹”,小组成员都在“争先恐后”地发言,没有组长的组织,到汇报自己小组成果时,谁也不愿意,谁都没有形成完整的成果。

二是小组内有分工无合作。在一些课堂内,在组内的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就无所适从了,小组合作不仅需要分工,还需要合作,尤其是小组合作内有争议的问题,需要集体的力量,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不会合理地处理好交流、探讨等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小组合作并没有实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愿望,小组合作的效果也并不好。

(四)小组活动形式化,评价无效

1.活动和汇报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是把全班同学简单地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围绕一个问题,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课堂的小组合作中会出现虚假的“繁荣”:不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活动规则、学生讨论不充分就让学生展开小组学习的现象。

小组合作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建议,七嘴八舌,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是在成果展示时,我们发现组长汇报滔滔不绝,一个组内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个同学表示赞同,或是提出补充,其他同学的目光呆滞,显然不知所云。

2.评价无痛关痒

评价内容单一化。综合实践活动中虽然注重结果的呈现,但是更注重获得的过程。老师们在评价小组合作时,只是在选择一组汇报之后,评价“很棒”“太出色了”等等笼统的评价,不能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有的放矢地评价,学生一无所获。

二、小学综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指导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 生活化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为素材,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综合实践的教学更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越是贴近生活实际,就越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越能让学生所接受。在执教《插花》这一劳技课时,老师恰如其分地利用快到3月8号这个节点,创设感恩“三八”妇女节这富有生活化的情境,同学们纷纷表达在课堂讨论中,大部分同学要买花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

(二)明确个人责任,发挥集体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因而更应注重在探寻世界中体验、感受并收获。小组合作,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与课程理念一脉相承的。小组合作采用异质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学科的强弱等等均衡分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学习,可以采用岗位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仍然以执教的《插花》这一课为例,在学习完“L”型的构图之后,安排小组合作,先确定插画的造型,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据表格构思选材、造型、主花等。

根据学生的优势来进行合理、细致的分工,这样一目了然,确保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有规可循,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能有实践的机会,确保自己在课堂中有所得,还可以在活动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读教材内容,明确合作目标 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指标。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归宿和终点。明确的活动目标为小组合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教师只有目标明确,做好统筹规划,有序地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达成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具有一定挑战性、探究性且开放性的特点。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合作而合作,目标设定过于简单,无价值。例如,在学习了“L”型插花之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设计其他造型的插花作为他们课后的拓展,符合小组合作要求的探究性,依据课堂内容进行创造型思维的发展,具有挑战性,目标的设定是以“L”型插花为基础的,因而,虽有挑战性,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四)强化激励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至少拥有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或者说八种求知方式。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使得每一个体的智能组合不同,每一个体的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不同。因此,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不能只看结果。

1.多维度评价,重“进步”

给予386例患者科学的对症治疗,高血压患者治疗主要用药包括卡托普利、普萘洛尔代文、络活喜、地尔硫卓、珍菊降压、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甲磺酸多沙唑嗪片、硝酸地平缓释片、氯沙坦钾片、复方芦丁片、颉沙坦、拜新同、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片等;冠心病患者治疗主要用药包括可达灵、硝酸甘油片、络活喜、通心络、倍他乐克、地高辛、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非洛地平缓释片、脑心通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养心氏片、曲美他嗪等。

新的课程理念则是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呈现自己的成果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同伴之间进行评价,这样加强了同伴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应该体现“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一是组内进纵向比较评价,评价的角度可以是课堂表现、语言沟通、实践动手、书面作业等等。

通俗意义上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赛”。看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语言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各项书面作业等方面是否有进步。若是进步,要夸大地给学生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是同类学生横向比较评价。继续以《插花》为例,在作品完成之后,要进行纠错提高,以图3为例,给学生提供一些维度,尤其是强调学生的优点,再阐述自己的建议,这样学生在评价时有抓手,由“扶”到“放”,有的放失地解决重难点,便于找准定位,瞄准目标,逐一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除此,还应对学困生给与关注。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与鼓励与支持,尊重点滴进步。

2.集体评价,重“团体”

对于小组的评价,要坚持“团体成功才能算成功”的原则。多角度评价,关注个体的参与度、活动分工明确、小组合作的收获、合作的愉快、倾听的艺术等等方面,在小组进行汇报、展示时,并不只是关注汇报者,而要关注小组团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以“只要我努力做好自己的一份工作,团体才会成功”为宗旨才会共赢。

对于学生小组团体的评价,强化集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在集体中实现自我成长,帮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达到互利共赢的美好目标。

三、结束语

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课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出发,深入解读内容,明确个人责任,注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增强合作能力,多元化评价,塑造完美人格。

猜你喜欢
智能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