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2021-11-22 03:30雷辉旭周丽华赵伟丽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管部门素质教育体系

雷辉旭,周丽华,赵伟丽

(湘潭大学体育教学部,湖南 湘潭 410000)

2020年8 月31 日,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可见,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加快推动、深化体教融合。基于此,本文以素质教育为基点,分析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路径和举措,探索解决学校体育改革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建言献策。

1 素质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1.1 素质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出发点之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需要。多年以来,体育教育界为推动和落实素质教育进行了不懈努力,进行了无数次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工作,这些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对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工作只解决了体育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没有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出发点之二,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当代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增加的素质要求与学生时期在父母、社会的保护下无生存压力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普遍是为了考大学而学习,学习兴趣不高,缺少自己的追求和爱好,毕业后因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而无法很快适应社会等现象。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做好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1.2 素质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落脚点

素质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全面性,即所有学生的素质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首先,体育教育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所有素质,其次,体育教育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参与。(2)群体性。体育教育模式是群体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协作能力。(3)兴趣性。体育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提升教学质量。(4)评价的个体化。体育教育评价标准不以成绩为目标,而是追求自我超越、自我提高。 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落脚点,从技术、运动训练教育中跳出来,充分认识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体育教育目标,树立体育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理念。

2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路径

2.1 创新与完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目标是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构建以体育实践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应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教育管理制度、问责机制、制定与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制度等政策的调整工作;做好法律保障体系、筹集资金及体育设施等保障工作;调整与完善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体系、师资配置、场地建设和经费投入等管理制度;协调、灵活、高效地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满足政府、学校、社会多方面需求,达到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目的,完成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任务。

2.2 厘清教育主管部门职能

教育主管部门掌握着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指挥棒”, 在改革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教育职能,由知识教育向知识与素质教育并重转变,要在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职能并重的基础上厘清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职权、转变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模式。厘清教育主管部门职能是从领导、管理向制定规则、服务保障转变,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做好物质、法律保障上来,积极理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职能之间的职责边界,建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职能间协调配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最核心的工作是建立和完善以知识考试和素质考核并重的高考体系,这是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2.3 构建和完善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学生实践体系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学生实践体系是素质教育中的学生实践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学生素质教育实践体系重要部分是学生运动实践体系,构建和完善学生体育教育实践体系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以及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学生实践体系是为了满足素质教育、体育教育的需要,由政府、学校和社会提供,供给社会所有适龄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育实践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提供素质教育实践、体育教育实践服务不仅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也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学生实践体系是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为学生及教育部门、各类体育培训机构提供的旨在满足学生基本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具有以下特征。(1)覆盖所有学生。从义务教育的小学一年级到高学历人才研究生的全学段学生均能参与。(2)实践内容全面,既包括奥林匹克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项目,还包括体育竞赛的组织与策划、体育宣传与推广、体育志愿者服务、体育商业活动等诸多内容。(3)运动竞赛体系完整。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完整的竞赛体系,有各级的竞赛组织机构。(4)实践体系完善。体育教育实践体系,既包括课堂内外相结合,也包括校内外相结合。(5)将素质教育、体育教育纳入国家高考体系,将学生的品德真正纳入人才评价体系。

构建和完善学校体育实践体系,首先,政府在提供基本体育实践体系服务体系中要起主导作用,还应提倡、鼓励社会力量加入体育实践体系服务体系。其次,应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实践体系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做好人、财、物的保障工作,促进体育实践体系服务体系的建设, 以加快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学生实践体系工作机制。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竞争环境、社会环境中体验生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应纳入国家体育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吸纳社会资金进入,纳入社会体育组织的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体系。

2.4 建立国家层面的素质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推动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体育教育为载体的国家层面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协同发展。近年来,国家将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等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构建和完善以学校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为载体,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容,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群众身体健康、助推体育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系。 建立了国家层面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协同的发展机制,从而协调、整合好 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等的投入、保障、服务等问题。

2.5 正确处理好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事权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好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事权关系,才能高效地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体育教育的改革工作。处理好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的事权关系关键在于教育主管部门, 教育主管部门要厘清政府职能,做好制定规则、服务保障工作,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效率”。 教育主管部门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从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 将精力放在制定规则、服务保障和素质教育大环境的营造上,做好战略工作和公正的裁决工作。学校要落实好政策,做好具体的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6 做好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素质教育的难点是学生素质考核,更难的是如何将素质考核融进高考体系。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实践体系改革是新的领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以借鉴,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尤其是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先试点。 要取得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成功,核心工作是要做好体育教育政策和体育设施及教育资金等的保障和服务工作;重点是构建以体育实践为核心,多层次、多项目、多形式的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实践模式;难点是如何将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评价体系融入国家人才评价体系和选拔体系中。通过试点,开展学校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框架内容和标准研究,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依据,为推广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 结 语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改革是以个系统工程,要想顺利的推进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从上而下国家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做好政策引导工作。其次,调动学校、家长、社会多种力量,同心协力,共同推动体育素质教育改革。最后,做好物质、资金、场地、法律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猜你喜欢
主管部门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林业工作站职能作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