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升小学生道德和法制核心素养

2021-11-22 03:14徐士才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道德观所学情景

⦿徐士才

道德和法制这门课理论知识繁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门课不单纯是纯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融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更好的融汇贯通,最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在当前教育中,却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脱离实际,道德与法治课更多是泛泛而谈,学生缺乏实践的指导。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规划好教学活动,明确教学目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才是这门课设置的真正目的。下文从联系实际,从生活中领会所学的知识、模拟生活情景,熟练的应用所学知识、借助文本绘画教学,丰富教学手段这三个项目进行研究分析。

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领会所学的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是否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或是对所学的知识是否可以举一反三的关注度少,因此导致学生的思维堵塞,不够灵活,这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小学学习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期,年龄小且对于事情的理解能力有限;二是学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在他们眼里黑是黑,白是白,更加单纯一些,并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我们小声点》这一课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互动,生活中的哪些事例我们觉得很反感,不受欢迎。在学生举出的事例中,有些是最讨厌在自己睡觉时其他人大声喧哗,影响自己睡觉;有些讨厌自己在做作业时,周围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影响自己的思维方式……然后教师进入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习起来很轻松,更使人意想不到的是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也会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是自己和别人所讨厌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改掉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

二、模拟生活情景,熟练的应用所学知识

模拟生活情景,将学习中的理论知识还原于生活,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容易、印象更深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而且还可以自己创造良好的教学工具—场景。在模拟生活情景时,要抓住教学任务核心,并且要注重模拟的情景要形象、生动,可以将其他人代入这个情景中。同时,在模式情景时,选取的情景模式要积极向上,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效果。

例如,在学习《我们不乱扔》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种情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教室对应的分为两部分,在左半部分中,教师打扫的一尘不染,学生的桌子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且靠近左边的窗台上还摆放了鲜花。而相对应的右半部分,则是地上扔满了纸团,而且学生的书桌更是乱七八糟的。教师开始让学生发言,自己更喜欢哪种环境,为什么?学生在亲自感受了这两种环境后,当然更倾向于前者干净美观的环境。通过模拟生活情景,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环境清洁,不要乱扔垃圾,要爱护环境,这在无形中促使他们养成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观,对于培养的核心价值观意义非凡。

三、借助文本绘画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模拟生活情景外,还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来渗透道德和法制的核心素养。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黑板报、手抄报等,通过绘画这个过程,让学生领悟到道德和法制观的重要性。并且,采用文本绘画形式,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充满了活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吃饭有讲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吃饭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为主题,每个人办一份手抄报。学生运用文本绘画的方式将餐桌礼仪一一展现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也懂得了在生活中他们应该怎么做,不仅学会了吃饭时该注意的礼仪,也懂得了谦让和孝敬,懂得了感恩和包容。

四、结语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和法治观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二是可以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和法治观,三是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来渗透道德观和法治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上就是我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道德和法制核心和素养的几点看法,希望在社会的关注下,教师的精心教育下,小学生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道德观所学情景
情景交际
非所学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谐图趣语
非所学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试论劳动法的道德观
创新理念下大学生道德观问题探析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