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

2021-11-22 03:30祝晨晨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初中生学科

祝晨晨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7年12 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重新修订了体育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内容的呈现遵循水平阶段—学习方面—内容—学习目标的递进层次,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涵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要素。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特有规律的体现和内在驱动的结果,也是学校体育目标的综合体现及其价值的高度凝练,可以说学校体育承担着“如何培养人”的应然使命。

1 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

1.1 学校因素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更注重初中生文化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且初中生面临的是体育中考,导致学校体育计划的重点仅是体育考试范围内的运动项目,对其他运动项目置之不理。

其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运动技能时往往采用的是灌输的方式,没有发挥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休闲娱乐功能,导致初中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有的体育教师不懂得利用初中生练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存在因达不到体育目标对初中生进行批评、指责的现象,这样很容易挫伤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技能训练目标难以完成等后果。

最后,一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够完备,无法达到让初中生全面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的目标。

体育是一门具有竞争性、风险性与挑战性的课程,学校在加强初中生体育安全教育的同时也相应减少了一些具有危险性但又具挑战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严重阻碍了初中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高和体育品德的培养,不利于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1.2 家庭因素

首先,多数家长对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多数家长对初中生文化课成绩的期望值过高,仅将能否考上重点高中作为衡量初中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其次,家庭经济条件直接关系着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和体育欣赏水平。家庭条件欠佳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不高,家长业余时间较少,家庭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不能及时发掘初中生的体育潜力、培养初中生的运动兴趣;而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对初中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支持程度更高,也有足够的条件为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进行投资。

1.3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往往取决于其学历高低和文化底蕴,而忽略了其本身在体育方面的核心素养。社会普遍认为初中生就应该以学业为重,其他方面的事情,该放则放,这种价值取向也影响着初中生教育的发展所向,阻碍了初中体育教育中课程标准的落实,进而导致初中生缺乏运动意识,没有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局面。

2 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2.1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提升自身素养和育人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选择让初中生感兴趣又能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内容,并合理运用评价标准进行及时反馈,因材施教,以便更好地进行个体化、差异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初中生的特长。鼓励初中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不受形式的限制,从而掌握更全面的体育知识、发展更全面的运动能力。

2.2 有效变革教学及学习方法,强化育人效果

机械性的灌输教学会泯灭初中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此选择更具活力的新型教学方式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模块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或运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竞争性学习等教学方法,促进初中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运动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利用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初中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参与度,可以建立和组织体育社团、体育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体育运动,让拥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初中生在切磋技巧的同时结交好友,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并设立小团长和小组长,使初中生在锻炼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

2.3 渗透健康知识,引导健康行为,加强家校合作交流

丰富初中生的健康知识,有助于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组织体育知识的讲座或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初中生多学习和巩固各种体育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以及体育锻炼活动的医务监督和自我保护等体育知识,并注重其实际运用,从而激发初中生运动参与的欲望。家庭教育在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师可据当天体育课所学技能布置家庭体育作业,还可以让家长与初中生创新运动项目,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达到每日的运动强度。家长在引导初中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时,也加入了体育锻炼的队伍,能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初中生的交流,并达到健身锻炼的目的。同时,利用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体育教师可以对初中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与纠错,并通过定期反馈,不断引导初中生良好运动习惯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2.4 强化德育渗透,注重对初中生情感与品格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对初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往往被很多体育教师所忽略,平时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向初中生传授包括体育溯源、奥林匹克发展史、体育精神等体育运动知识。学校可以举行不同的体育文化知识竞赛,调动初中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积累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加强初中生品德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对体育运动精神的理解和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体育教师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因势利导,加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结合具体案例和运动实际,培养初中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的体育道德,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胜负观的体育品格。

2.5 加大信息化教学投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呈现信息化改革趋势,各种用于体育的科学技术应运而生,如多维技术、影像捕捉技术及智能穿戴等技术将一些让初中生难以理解的抽象体育概念与动作分析变得形象具体。随着未来教育领域的终端教学设备(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教育课程、智慧教学系统等)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把传统式教学手段与信息化、科技化手段相结合,确保在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正常使用的同时提升软件配备的质量,并全面展开对教师定期进行信息化培训,以适应未来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2.6 校内外教学相结合,助力提升社会适应与理论学习转向运动实践

体育教学的目的包括对初中生未来生活产生的良好影响,这就要求学校体育的开展要注重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实现从运动知识理论学习向运动实践的转移。因此,可以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的联系,也可以将合适的校外体育活动积极地引入体育课程中。广泛开展课余体育活动,指导初中生学以致用,可进行校外体育指导与交流活动。例如,学校或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到小区、广场的体育场地中指导社会人士使用健身器材与运动学习、健康知识应用交流等活动,使初中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校外实践中。这种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能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初中生的需要,在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增强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2.7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多元化教学评价对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来说不仅是促进认知的过程,更起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对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能促进初中生学会学习、反思与提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要以初中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初中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以促进不同层次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使初中生在反思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重视对初中生身体能力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初中生思想品德、个性及人格发展的评价,在评价初中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又要评价教师教授过程,评价初中生在体能、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其体育参与态度、情感方面的发展。

3 结 语

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在学校制度的支撑下,将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初中生的合理运动练习相结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投入的加大,教师要主动变革教学方法、强化德育渗透、引导健康行为,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交流与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建立,相信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合力下,培养初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初中生学科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