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法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2021-11-22 03:30曾德坚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3期
关键词:田径积极性动作

曾德坚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5)

演示法是指通过教具、实物、动作、实验及多媒体等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演示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象直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采用演示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操作技巧,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1 演示法概述

1.1 演示法的概念

演示法是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其进行定义,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例如,《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将演示法定义为: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方法大辞典》中则将演示法定义为:教师配合讲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或者给学生作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此外,《教育学纲要》中指出,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类实物等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知的方法。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讲授方式展示各类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会,使其从中获得直观感受,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1.2 演示法的优势分析

演示法操作简单易掌握的特点使其在现代教学工作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只需要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及流程就可以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其中应注重以下3个关键点。(1)教师要注意演示材料的选择。演示材料除了与演示内容紧密联系之外,还应契合教学内容,如经验获取、知识提升、技能掌握等。(2)教师要对演示内容进行提前练习,并在练习中对整个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3)演示完成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和回顾,了解学生是否通过观看演示获得并掌握知识,并能发现和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演示法的应用能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知识技能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降低学生理解、接受、掌握的难度。同时,演示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将感性的观察逐步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根据现有研究,人类个体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 min。演示法可以使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和形式变得更具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现存问题

2.1 体育教师对田径教学的认知存在偏差

受新课改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田径教学的重要性出现了误判,将“健康第一”理解为“快乐第一”,在教学中逐渐走向“娱乐体育”,给予学生过多的自主权,忽略了学生体质提高与意志品质的锻炼。与之相反,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内容和形式枯燥乏味,盲目安排测试,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2.2 田径教学内容过度竞技化

现今我国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存有大量竞技性较强的项目内容,如跨栏、跳高、标枪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院校很少能将教材上的这部分内容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此外,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较高,很多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达到现有标准,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畏惧心理。

2.3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方面,即着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能力,忽略了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良好情感体验。尤其是在考核方面,以统一的标准对待所有的学生,这种生硬的考核方式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热情的培养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2.4 学生缺乏对田径功能价值及文化内涵的深刻认知

由于学生对田径功能价值及文化内涵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当代学生拥有良好的物质生活,缺少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加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休闲娱乐类型的运动项目,很少参与田径运动。并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田径的课时较少,部分高职院校则进一步减少田径选修课程的内容,以其他项目逐渐取代田径项目,导致田径课程被边缘化。

3 演示法应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1 提高技术动作掌握的熟练度和精准度

一些动作复杂的项目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技术要点。演示教学法非常适合一些技术动作规范性、准确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应用演示法,可将技术动作更加完整、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其在观察中感知、体会、分析、理解动作要点,之后通过模仿练习实现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3.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演示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田径运动缺乏天然的娱乐性,内容较枯燥、乏味,因此很多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将演示法引入高职院校田径教学过程,可以借助灵活多变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田径运动进行动态式的展现,营造生动活泼且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积极融入其中。并且演示法还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田径教学效果,如对于一些复杂的田径动作,可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方式进行重复播放,并根据要求调整播放速度,直至学生掌握要领。

4 演示法应用于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策略

4.1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与应用方式

4.1.1 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演示教学田径运动较枯燥,导致其很难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必须要在形式上做出创新改变,以更加灵活多变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在实际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根据具体的项目及学生特点,通过演示教学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在弯道跑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将直线跑和弯道跑的特点展现出来,再引导学生观察弯道跑过程中的肢体变化特点及身体协调性。

4.1.2 结合变形对比的方式进行演示教学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可运用变形对比的方式实施演示法,即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在推铅球教学中,教师可挑选两名学生进行演示,并要求2名学生在铅球出手时采用投球、拨球不同动作。之后引导学生对2种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进而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模仿学习。利用对比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把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

4.1.3 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教学田径运动的技术动作大多具有结构单一、完成形式固定及动作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实际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教师有时很难进行亲身示范,且由于时间较短、速度较快,也无法保障学生有效地掌握技术要领。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例如,教师可通过视频慢放的方式帮助学生精准地把握田径运动技术动作的细枝末节。同时,为了提高多媒体演示的效果,教师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多搜集与田径运动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在需要时可以直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4.1.4 游戏演示法将游戏引入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弥补田径运动枯燥乏味的缺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田径项目、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学目标等设计游戏内容。例如,在投实心球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熟悉技术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扔沙包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实心球技术动作的要点,逐步形成经验,并迁移到真正的投实心球运动中。

4.2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应该遵循全新的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简单来讲,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在演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题材及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3 提高高职院校田径教师的专业素质

演示法虽然操作简单易掌握,但其应用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包括较高的体育理论修养、科学规范的技术动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因此,高职院校田径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拓展知识技能领域。高职院校方面,也应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田径教师对演示法的了解掌握,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促进演示法与田径教学的融合,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5 结 语

在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应用演示法,能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思想意志发展、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兴趣、提升高职院校田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田径积极性动作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下一个动作
计数:田径小能手
让学生爱上数学——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积极性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