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性体能”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22 03:30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3期
关键词:运球篮球运动篮球

濮 梅

(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0)

2018年9 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运动,也是初中学校推广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初中生的喜爱。该项运动能全面地锻炼身体,发展初中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初中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培养初中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1 初中篮球教学现状

1.1 课堂练习时间不足,无法达到锻炼效果

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授课时未能做到精讲多练和少等多动,有时会将时间花费在对学生细节动作的反复讲解和纠错上,或是在频繁的队伍调动上,影响了学生的练习密度。学生在课堂上等待时间较多,实际练习时间较少,导致课堂上的运动负荷不足,动作技能练习不到位。

1.2 教学形式单一,初中生练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低

在进行篮球技能巩固练习时,初中生往往是机械重复、方法单一、要求无差异、缺少趣味性和挑战性。基础好的初中生不想练,觉得太简单;基础差的初中生错误多、失误多,觉得难度大。初中生在课堂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低。

1.3 “学”和“用”脱节,目标达成度低

在日常篮球教学中,一些初中生已经上了多节篮球课,也学了一些基本的篮球技术,但是,就是不会“玩”篮球,无法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或是在实际的篮球对抗练习时,体能无法跟上对抗强度,不能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技术动作,失误多,且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等。

1.4 小 结

基于以上3种现象的客观存在,本文认为在初中篮球教学中,要让初中生较好地掌握并运用篮球运动技能,教师可以将“补偿性体能”教学融合到篮球动作技能的教学中,通过有价值的、新颖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教会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体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 “补偿性体能”概念界定

“补偿性体能”是基于课课练、循环练习、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下降、有效教学理念等历史背景提出的,是指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的,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练习。

“补偿性体能”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中的技术动作为出发点,设计有价值的、新颖的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将传授技能和发展体能这2项中心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在形式上互相渗透、在效果上互相补充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3 “补偿性体能”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以3个篮球基本技术(水平四)的教学为例,基于日常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反思,研究“补偿性体能”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

3.1 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是若干传接球技术中的一种,也是初中篮球教学中最基础的一种传接球技术。在该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仅关注传接球时上肢动作的教学,如持球手形、手指动作、迎接球和接球后的缓冲等,讲得较多,学生原地听讲,练习较少,且学生的练习多以原地练习为主,缺少跑动练习,运动强度不够,导致无论是该项运动技术的掌握,还是体能的提升,都达不到既定目标。为了提高该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补偿性体能”教学的相关设计,围绕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设计相关或相异的体能练习方式,使其渗透到该技术的课堂教学中。

3.1.1 在课的热身部分,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体能的素质练习,设计与主教材相关的身体练习,实现既能热身又能发展体能的预期目的。(1)初中生绕篮球场地行进间运球3~4周或沿着场地线随机跑动,如有塑胶跑道,可以沿跑道行进间运球300~600 m(速度中等偏慢),既能熟悉球性,又能锻炼心肺功能。(2)将球放在固定托盘上,散点布置在球场中间,初中生在慢跑的过程中,可随机进行绕球跑或跑跳等练习,听哨音进行“抢球”游戏,发展灵敏素质。(3)与主教材相关联的球性练习:指拨球,各种形式的原地抛接球练习若干次,在指拨球和抛球的练习过程中提醒初中生手指手腕发力,在接球的练习过程中强调主动伸手迎接球。在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微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在抛接球练习中“零失误”,从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也可以增加“指推墙”练习,增加手指的力量,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基础铺垫。

3.1.2 在课的主教材部分,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通过技术的反复运用,发展体能,提高技术的熟练度。(1)单一动作加移动。传球人原地不动,接球人听信号移动接球,强调传球到位、移动到位、主动伸手迎接球等技术动作。(2)传球跑动练习。4人1组,两人间隔3~5m,面对面站立,传球后传球者快速跑动到对面排尾,完成规定连续传球的次数,方可晋级挑战更高难度的练习(8人1组进行四角传球练习、四角传2只球的练习等)。该练习采用挑战晋级的形式,趣味性强;加入跑动因素,运动负荷明显提高。(3)“角篮球”游戏。通过规则设计限制游戏条件,初中生在游戏中只能使用原地双手传接球的技术来快速转移球。该练习通过游戏提高了初中生运用已学运动技能的能力。通过以上3个由易到难的练习,在提高初中生练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初中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初中生运用该技术的能力,锻炼了体能。

3.1.3 在课的辅教材部分,采用10 m×4往返跑练习,2~3组,发展初中生的灵敏素质;进行深蹲起接力(俗称“人浪”)练习,3~4组,发展下肢力量练习。通过以这2组练习也能较好地发挥补偿体能的作用。

3.2 行进间运球

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其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易与其他动作衔接、快速转移球、在比赛中运用广等特点。在该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技术的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与初中生渴望“玩”球的期待之间的矛盾,出现由于教师反复讲解、纠正错误动作,导致初中生练习时间减少、课堂练习强度降低,部分初中生游离于课堂教学外,未按照教师的要求“擅自玩球”的现象或是成为课堂的“旁观者”。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将“补偿性体能”教学运用到该技术的课堂教学中。

3.2.1 在课的热身部分,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方式,采用原地运球、绕体操垫运球、球性练习、快速运球、蛇形运球等运球方法,将有难度递进的技术动作进行组合,提升全体初中生的学练兴趣、参与度、练习情绪。在练习中,初中生动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同时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3.2.2 在课的不同部分,依次设计运用运球技术的“闯关”小游戏,不断提高练习难度和运动强度,让初中生在游戏过程中巩固技能、发展体能。

3.2.3 在课的基本部分,可以进行全场或半场听信号运球急停急起、全场或半场听信号变向运球、10 m×4往返跑、听信号低、高重心跑等形式,进行相关技能和体能练习。

通过采用以上“补偿性体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练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练习密度、运动强度均明显提高。

3.3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投篮是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最能激发初中生兴趣的一项练习,即使没有正规篮球学习经历的初中生,也能进行自主练习。在日常的投篮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投篮动作正确、规范”为关注点。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教师会花费很多时间进行讲解、示范、徒手模仿无球练习、2人1组无筐练习等,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都会受影响;而初中生则以“投进球”为兴趣点,在教师进行上述讲解、示范、练习时,多数初中生往往漫不经心,导致在完整投篮练习时动作不规范、命中率较低。

根据球类教学的特点,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以新课标强调“在比赛中运用技术”为引领,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比赛、组合等方法,让初中生在游戏、组合和比赛情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技术,感悟比赛意识,最终实现技术、体能的同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有目的地重复练习和一定负荷的练习,如在教学过程中将俯卧撑、原地单手摸标志物、连续单手肩上投篮等作为“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到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体能,为初中生篮球运动技能的发展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初中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和信心。

4 “补偿性体能”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运用“补偿性体能”教学时,一方面要结合学情合理地安排运动量,针对不同身体基础的初中生设计不同运动量和运动难度的练习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要结合单元教学计划科学安排与主教材相关或相异的练习内容,遵循全面锻炼、持之以恒、因材施教等教学的基本原则,避免进行片面的、间断的、随意的练习;另外,要教会学生“补偿性体能”的学习方法,实现终身体育。

猜你喜欢
运球篮球运动篮球
街头篮球文化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双人运球”乐翻天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