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1-11-22 05:01
北方经贸 2021年11期
关键词:铺路石党史基层

刘 璇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工作重点,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承党开创的宏伟事业进一步明确了路径和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首先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的“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等论述,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作为党建工作的方向指引,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引领和保障高校改革发展。

一、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支撑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丰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根据不断深入的从严治党要求,细化制度设计,延伸制度触角,覆盖制度盲区。如制定了《学校党支部工作细则》,以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规范组织设置的规则要求和程序,分类明晰教工、学生党支部重点任务,确定支部书记、委员工作职责,细化了党支部工作应践行的工作制度,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二是提高制度制定水准,遵循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保证制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如针对不断严格的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个人有关事项申报等方面要求,细化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三是定期开展制度清理,结合上级党的机关新出台的相关制度规定,及时对本单位制度进行相应的修立废补,与时俱进规范党建工作制度。如根据新修订的《党章》及相关管理制度,及时修订学校党员发展工作细则。四是强化制度执行与落实,建立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清单、三级党组织书记述职报告制度等,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杜绝搞变通、打折扣等现象,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确保制度落实落地、管用见效。

二、活化基层党建工作载体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有关论述,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一是创新活动载体,紧跟时代脉搏,结合青年师生特点,引入官微、抖音等平台,采用现场教育、歌舞、比赛、主题实践等形式,在建党周年、建国庆典、重大事件、开学毕业等重要时点,及时设计、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两个作用”找准切入点,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师生价值观的塑造和专业能力提升。二是改进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网络教育平台等新媒体工具,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学习素材和载体,定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讲座,组织参观各种教育基地,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学、往心里走、往实处落。三是建设物质载体,建立党史馆、红色教育基地、党建活动室、主题教育广场等,为基层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开展活动提供支持,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四是固化制度载体,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三、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平台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要求,强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抓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等着力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是探索与合作企业共建党建“实践教育点”,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结合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与素养养成及工匠精神的淬炼延伸至合作企业,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举办“过政治生日·忆入党初心”主题党日、“学党史·办实事”科技大集等活动,形成了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创建党建示范典型,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设立“党员先锋岗”、举办优秀党课展播等,引领带动争先创优风尚;按照设置合理、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全、成效显著的要求,培育党建标杆学院和样板支部,引领和推进高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以规范化推进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常态化,提升党支部按照党内制度规定“自转”的能力。三是积极搭建校内党建工作平台,行政党支部与二级学院党组织创立了“党建合作社”,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工作资源,共同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带领团队进行党建研究、开展组织生活、结合岗位职责及工作实际开发“微党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引领教改攻关等创造条件,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

四、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模式

把握党内集中教育契机,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等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站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大国工匠的政治高度,结合实际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造性地推动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聚焦问题整改促组织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梳理党建短板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措施与进度,加强整改督查和问责,实行销号管理。聚焦理论学习“上热中温下冷问题”,采取“班子成员带头学、思政教师辅导学、中心组研讨推动学、多种形式结合学、课内课外深入学、校企合作共同学、分层分类培训学”等方法强化理论武装;聚焦党支部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流于形式问题,提出机关党支部、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方向和主题等针对性建议。二是推行“党建+”模式,以工程化的思维和项目化的方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把“党建引领”作为重要标准,围绕“党建+课程思政”“党建+专业建设”“党建+科学研究”“党建+产教融合”“党建+社会服务”等制定实施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具体举措,打造党建特色亮点,为争先进、创一流指引方向。三是实施“文化铸校”战略,将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构建了以“当好学生的铺路石”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铺路石”文化体系。将“龙职梦”融入“中国梦”,锤炼师生员工“踏实、承重、坚守和开拓”的“铺路石”品格,将“自强有为,兴业报国”的学校精神和“家国情怀、工匠品格、进取意识、卓越追求”的铺路石精神贯穿于学校各项事业,当好学生的铺路石,当好产业的铺路石,当好民族复兴的铺路石。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直接组织者,是学校党委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的直接责任者,是高校党建工作中最具有战斗力的堡垒,不仅要有战斗能力、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还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高校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设计党建工作好抓手、搭建党建工作新平台、找准党建工作着力点,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将党建品牌的建设成果更多体现在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升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才能促进党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更好担当立德树人使命。

猜你喜欢
铺路石党史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基层在线
铺路石和绊脚石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玉石和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