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2021-11-22 10:23陶瑞萱
现代英语 2021年1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专业课程思政

陶瑞萱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一、引言

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均要求高校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应深挖思政元素,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作为新兴研究领域,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专业课程相融合,将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和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专业知识、技能相统一、思政育人和专业人才培养相统一,保持课程思政和专业培养的同向同行,以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坚定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教育目的。

(一)迎接多元文化冲击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程度随之不断延伸,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所以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我国全面实现国际化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肩负着我国走向全世界的历史使命。在当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群体内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能够坚持党的路线,拥护党的领导。但是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之下,英语专业的学生首当其冲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由此可能导致在大学生群体内出现不一样的声音,如爱国意识淡薄、民族意识缺乏和民族自信心弱化等问题,甚至出现盲目追捧西方价值观等思想。面临这样的情况,在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必要要求

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促使学生较快掌握英语阅读技巧,往往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原版外籍图书、报纸等阅读材料。在长期受西方文化教育影响之下,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更为开放,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更容易以西式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审视,但是,这种批判性思考和审视并非都是有益的,因为大学生的价值观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阶段,其价值判断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和客观评判能力较弱,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的政治立场容易动摇,偏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所以,高校英语教师在阅读课程教学中需要从教材内容的选择、阅读资料的提供等方面严格甄别,做好价值把关工作,坚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阵地。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

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多元文化思想和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课程中关于西方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我国迥然不同,给大学生的知识、信仰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大学生长期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其明辨是非、正确认知世界的能力必定会受影响。所以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甄别优选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将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深度挖掘阅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帮助学生把好思想意识的方向盘。

三、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思政育人的理念,要求高校管理层重视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融合问题,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此达到人才培养中知识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全面统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要求。

但是,课程思政和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结合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课程思政在阅读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弱化了阅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以,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深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路径,才能提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教学理念忽视课程思政功能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及其活动规律的基本认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规范着教学行为,指引着教学方向。目前,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过程普遍存在教学理念缺失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现象,严重影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完成。

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重育才轻育人的问题。英语专业教师认为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教学首要任务,教师只重视讲授英语阅读技巧等知识,无法做到对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设计和整合,严重阻碍了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高效开展,导致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步伐停滞不前。

(二)教学内容缺失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质量、高水平的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内容仍然存在着缺乏课程思政元素,重西方文化轻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首先,在英语阅读的教材或教参中不乏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道德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等。但是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往往机械地进行阅读材料的讲授,忽视了文本的社会文化价值,没有将讲解西方文化内容延展、引申,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其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一味地追求西方文化“原汁原味”的介绍,大量选用有关西方人文、地理和科技等内容,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导致阅读课程教学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无法有效体现,给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教学过程缺乏课程思政育人环节

在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求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多元智力发展,关注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但是在目前的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丛生。首先,授课教师一味关注知识的讲授,关注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价值,忽略了文本中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也需要精心设计以便呈现给学生。其次,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单一,只关注学生是否能习得陈述性英语语言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再次,教学过程缺乏学生课程思政思辨能力实践环节。授课教师没有结合专业素质和思政教育的需要,将社会热点问题、经典案例引入课堂,没有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思考社会文化本质问题创造条件,导致学生缺乏课程思政思辨能力。

四、解决策略

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深度思考。教育工作者想要彻底摆脱阅读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和阻碍,就要牢牢坚定学科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抛弃传统阅读课程教学的桎梏,高瞻远瞩,寻求科学、合理的路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构建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强化价值导向,以民族文化自信为基准有针对性筛选西方文化中的阅读素材,不断丰富完善阅读课程教学资料,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培养。

(一)革新教学理念,构建阅读课程思政改革模型

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授课教师应将“阅读”和“思政”紧密联系、深度融合,秉承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原则,将培养社会主义语言人才和接班人为宗旨,构建“阅读课程思政建设”框架体系,促进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真正改革创新,将培养目标从“育才”转变为“育人”,教学目标从“读文字”转变为“读世界”,教学过程从“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学内容由“专业知识”转变为“思政教育和知识”。

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其内在认知体系的改革重点在形成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将立德树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外在体系是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总架构、实施策略等构建完成。首先,必须要构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宏观教学策略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效应,凸显课程思政显性功能,并将阅读课程中隐形课程思政内容以丰富灵活的形式和途径展示给大学生,真正做好课程思政和阅读课程深度融合。其次,构建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思政的微观教学模式。阅读课程的宗旨不再只是提高学生英语词汇水平和语篇知识,而是要在对西方语言文字精通的基础上,透视、理解西方思维模式,引发学生对西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学会借助文本内容实现不同社会价值观的关联,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觉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目标中。

(二)打造教师队伍匠人精神,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教师必须要承担起育人职责,显而易见,这是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出了规范和要求。从当前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师队伍来看,整体缺乏课程育人意识,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必须要重组、打造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师队伍思政育人的匠人精神,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首先,强化职后继续教育,提高阅读课程教师核心价值素养。开展定期培训,强化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展开校内、校际教师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阅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课程思政问题,共同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其次,阅读课程授课教师要勇于突破专业课程知识本位的窠臼,将专业课知识价值、育人价值、社会价值相统一,三位一体,推动阅读课程的思政改革。

(三)强化价值导向,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要求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要有针对性地将教学过程整个环节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强化价值导向,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首先,英语阅读课程在备课环节需做好教学目标设定,将课程育人目标设置为立足西方文化讲解文本,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价值,真正做到对外开放和弘扬家国情怀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其次,在授课中利用文本资源引经据典,把英语语言内容和社会文化内容有机结合,多维度、全方位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展示中国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

五、结语

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思政改革关系着课程教学实质和最终效果的改变。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一带一路”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改革应高瞻远瞩,关注改革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产生的协同育人效应,将课程思政和阅读课程的改革有机融合,提高课程思政在阅读课程改革中的力度,关注改革的效度,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和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同向同行,切实打造阅读课程中中西结合的语篇解读和认知思维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自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