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概念研究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

2021-11-22 15:37练琴玲
读与写 2021年17期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效果数学知识

练琴玲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第二中学 江西 萍乡 337200)

前概念,相关学者对此的定义理解为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之前或是开始时,通过个人的经验积累及产生的观点,向更加科学全面的概念性质靠拢的过渡阶段,进而体现出来一种模棱两可的概念定义。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人们自出生开始就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紧密的接触起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被数学教育所影响渗透,而后又接触了正规学校的数学教育,这样更加刺激了学生大脑中对各种事物现象感知,进而对一些事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样就对应科学的数学现象形成了“数学前概念”。[1]

1.研究数学前概念,注重概念的延展性

“数学前概念”它代表更多的是人们自己的见解与认知,所以说不一定真确,进而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延展性特别强。在对于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个特点,将数学的前概念不断的延申、深入,进而学习新概念。

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函数》的学习中,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函数一词于学生而言,陌生的同时又很枯燥,故而教材在学习内容之前优先放置了学生们比较常见的“摩天轮”,让学生们想象或者实际模拟摩天轮的旋转过程中,高度与时间的变化。并且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将各个结果填写至表格中。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将学生们脑海中的数学前概念不断的引申、深化,最后教师再给出更加科学的函数定义。学生通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中,对定义概念有力更加深刻的印象,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针对前概念的学习方法,优化数学概念教学

前概念的学习方法能够让课堂提问更加优化,首先提问要具有目的性,数学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包含教材知识点,并全面考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现状。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坚持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理念,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前概念思维,进而争取全面调动学生思维,助力其主动学习全新的数学知识,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加以关联,进而达到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师设计课堂提问问题前,需明白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前概念。同时也要具有启迪性。换言之,缺少启迪性的问题,不能发挥提问实效性,无法全面延申学生的数学前概念。数学问题提问的初衷,在于让学生开阔大脑、锻炼思维,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此外,趣味性也至关重要,初中生学生虽然没有小学生的稚嫩,但是身心正在快速发展阶段,对一切未知事物都保持好奇心理。如果数学课堂极为平淡、无奇,则很难吸引学生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一路下滑。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应该创设相应的环境,为课堂问题平添几分趣味性,以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拓展新概念。

例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提问:(1)生活中的有哪些是由三角形构成的?(2)量一量你们手上的三角板,看一看每一个不同的三角板三边各是多长?第一个问题,联系了生活实际,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三角形前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第二个问题,引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们动手测量,自己发现,进而更加深了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向同学们讲述古代关于勾股定理的故事,让课堂又平添了几分趣味性。

3.结合前概念和新概念,强化概念教学效果

前概念自我认知理解的模棱两可,新概念教师教学的科学定义,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将学习效果发挥至实质。这样教师可以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将二者更深层次的结合[2]。

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的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有机生成的原则,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再结合《位置与坐标》教材内容中的相关理论概念,从而生成立体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格外的注意,教学情境的生成一定要依赖于教学设施,并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放松自己,从而沉浸其中,才能够达到教师理想的情境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根据她给出的位置来自主排座,例如“2排3座”,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让学生们先自己寻找,如果找不到再来征求老师的意见,最后再获取到更加正确的座位[3]。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先让学生们按照自己数学前概念来自主判断,判断失误座位将找不到,教师再在此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即“新概念”,通过这样自主寻找的过程,学生将新前概念有机融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此外,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不断的反思与进步。在情境教学法的模式下,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所以。教师要完全的摒弃过去老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进而得出更加科学严谨准确的评价。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习的前概念过于抽象进而影响后续新概念的学习,教师就要建立这样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进步。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数学前概念”,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数学前概念不断的孕育发展,进而形成新的“生长点”,该点能够促使学生建立更加科学而又完整的新概念。概念教学法,前概念的理解深入能够在无形中让课堂提问更加优化,具有目的性,也要具有启迪性。换言之,让学生开阔大脑、锻炼思维,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趣味性也至关重要,为课堂问题平添几分趣味性,以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拓展新概念。最后则是结合前概念和新概念,强化概念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理解,进而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教学效果数学知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以画之名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国际足坛108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