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有效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探讨*

2021-11-22 15:37姚月琴
读与写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班规则教学方式

姚月琴

(安徽省合肥市南岗幼儿园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在针对小班幼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幼儿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丰富教学素材,保证幼儿个性化得到充分发挥。区域活动是指利用教室、室外活动区域引导幼儿理解相关社会行为规则,在自我观察、自我探究和自我总结中学习知识。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活动安全性,帮助幼儿吸收相关规则知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幼儿未来发展提出的多方面需求。

1.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区域活动实质是自由活动形式,根据幼儿成长需求和幼儿教育目标而创设,充分利用教学空间和教育资源,通过班级整体、小组以及个人等形式,组织幼儿探索学习,营造良好教学氛围[1]。小范围的区域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行动标准意识,比如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社会法律法规等,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意识。

2.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措施

2.1 结合游戏教学方式。在区域活动中有效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要注意以下几点,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在活动过程中要针对问题建立简单规则。其次,教师要及时制止不遵守活动规则的幼儿行为,融合规则意识相关知识理论进行教育。同时,教师要注意态度,避免幼儿出现害怕、厌恶等心理状态。教师要结合幼儿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更好的了解掌握游戏规则,从而形成规则意识。例如,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很喜欢去快乐农场玩游戏,活动区域经常十分脏乱。这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幼儿集合,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农场这么乱呢?”“小朋友还喜欢这样的农场吗?”等等,引导幼儿思考讨论,并带着问题整理农场。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在活动游戏结束后要将玩具摆放整齐,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理解了整理收纳这一规则。同时,教师还要对后期遵守活动规则的幼儿及时给予奖励表扬,带动其他幼儿遵守规则积极性。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幼儿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思考能力,保证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性。

2.2 户外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园区内户外活动区域,打破单一教室学习知识的束缚,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大大增加了活动区域和教学活动种类。教师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模式,在户外活动中有效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还原他们日常经历的故事场景,比如,很多幼儿会在饭前或者饭后约小伙伴一起玩,玩了一段时间爸爸或者妈妈就会来接自己回家,在幼儿到达幼儿园后,也会在音乐声响起后开始游戏活动,这些都是规则的其中一种[2]。通过户外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相关规则。由于幼儿生活经验有限,理性思维相对还不成熟,看待新鲜事物具有抽象思维性,所以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方式,将抽象知识和道理形象化,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娱乐活动中更能打动幼儿。例如,可以在幼儿观看《狮子王》电影动画后,组织幼儿对动画中的故事场景进行还原,引导幼儿明白由于年幼的辛巴无视爸爸劝告,独自去危险的地方玩耍,而造成严重后果,这一做法的错误性。

2.3 融合故事教学。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过程中,教师不能采取单一教学模式,根据幼儿实际情况积极创新选择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为幼儿创造良好区域活动环境。教师可以给幼儿讲一些规则相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随后根据故事内容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讲小货车和私家车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车祸;动物园组织举办一场运动会,小乌龟、小兔子还有小斑马等动物都觉得不公平等等[3]。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组织幼儿进行一场没有规则的运动会,幼儿可以抢跑、也可以抄近路到达终点,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对活动公平性的影响,从而大大增强其规则意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充分感受规则重要性,积极引导幼儿理解相关规则,将其正确合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教育态度,以参与者身份自觉遵守规则而融入到幼儿和活动中,针对出现问题的幼儿要保证耐心教导,避免幼儿对相关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切实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同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幼儿实际情况积极利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和故事教学等方法,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保证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全面进步发展。

猜你喜欢
小班规则教学方式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