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源 语文方得始终

2021-11-22 03:14王毅豪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悟语文课堂生活

⦿王毅豪

生活是一切的本源,是一汪活水,世间万物则是水中之鱼。而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与学习更是不可分割的,可是渐渐的我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开始与生活脱轨,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迹象。孩子们都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单一的目的,让他们逐渐丧失了对于语文学习本来的兴趣与活力。所以使学生回归生活,使课堂与生活相融,我认为已经迫在眉睫。以生活为语文的产生点,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交相融。

一、将生活化为语文学习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所以将孩子困在已经固化的书本上和钢筋水泥的教室内是无法激发孩子的灵感以及学习兴趣的。语文教学的环境现在看来较为封闭,孩子们仿似沉浸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学世界里。这样的学习,孩子所掌握的内容只会是片面的、死板的。好比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针对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能力,开发寻找生活与语文的契合点,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一处活源。

(一)于日常生活点滴中学语文。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到处可以学语文。”我曾见过一位家长带孩子逛商场时看见店铺内写的转让通知,笑着问孩子你看得懂么?孩子点点头并读了出来,家长竖起了大拇指,紧接着又告诉孩子通知的用途,孩子若有所思。我的内心对这位家长是充满赞叹的,更让我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以生活为供给,在生活中去发现,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具有灵魂和活力的。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践出真知。我曾听一位老师上《姓氏歌》一课,他在课堂最后这样对孩子们总结:你要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姓氏,这就是生活处处皆语文。孩子们似懂非懂。只因教学目标中有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语文这一条,就可以直接将这条鱼抛给学生了么?我认为不妥。这样刻板的灌输是僵硬而无效的,于是我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孩子们交流各自的姓氏,又告诉他们可以在课间与其他班孩子讨论,甚至回家时可以与自己的家人讨论。或许孩子们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这样生活将会成为他们学习语文并加以实践的主阵地。

二、使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连

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确是真理,这真理还应有后半句,即语文时时现生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一点,孩子在校的时间其实远多于在家的时间。所以孩子们真正接触生活的时间很少,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所需给予学生的应是将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连,使之能够时时现生活,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我想一定是理想化的,一定是让学生如鱼得水的。

(一)使教师本身贴近生活。在教学时,教师与学生本身仿似就有一个固定的高度,在孩子们的眼中,教师有一种被过度神化的倾向,或者说是教师自己忽视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以为教师应使自己教态更为亲切自然,教学用语不能刻板老套,对话方式和语气应该循循善诱并且柔和温暖,真正让学生觉得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和蔼可亲的长辈。这样的教师走进课堂就会给孩子带来生活的气息。

(二)让课堂再现生活,富有情趣。语文的课堂应是生动而有灵气的,有情有趣的语文课堂一定能够带领学生真正的感知语文内涵。在教学中要想再现生活,必须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片、实物展示等形式来再现生活的事物,来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于平淡中引人入胜,于真实中体悟语文。例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结,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并以这些问题对学生实施了课堂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那么大家观察过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吗?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植物能够告诉我秋天来了?教师谆谆善诱,学生置身其中,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样把生活和课堂关联起来,使之更富有情趣,因为内容贴近生活,所以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形成具有生活化的氛围。

三、用语文激发体悟生活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最终应该是归于生活。部编一年级的教材中基本所有的课文都是基于生活的,如《比尾巴》、《要下雨了》等等,这些课文都是来源于生活,讲述的都是关于生活中事物与道理的。学习这类课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去体悟生活的道理,吸取生活的经验。教学时,应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作者善于体悟生活的品质,让他们明白只有具有这样的品质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以此来激发他们体悟生活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从课本走向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真正有了体悟生活兴趣的时候,我想他们一定能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与勾勒美的双手,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淀语文的素养,从而达到厚积而薄发的境地。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对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教师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由生活到语文,再由语文到生活。周而复始,却因有了生活、这汪活水而日新月异,使学生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陶冶了情操,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体悟、观察、实践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体悟语文课堂生活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懂,才能得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