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模型的构建

2021-11-22 00:49刘丽萍蒋德龙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刘丽萍 蒋德龙

[摘 要]文章以混合学习理念为指导,汲取传统课堂教学时空一致性和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性,以学习共同体支持为基础、从资源支持、工具支持、策略支持、协同支持、评价支持五个维度来构建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模型。该模型弥补了当前项目式课堂学习资源的不足,也可解决网络异步学习存在的师生时空隔离所带来的问题,为项目式学习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以多种方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协作,及时地得到帮助,方便地获取资源,从而优化项目式学习效果。

[关键词]B-Learning;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3-0027-04

一、问题的提出

项目式学习因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真实复杂的项目,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而广受推崇[1]。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中存在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完全基于网络的项目式学习中存在学生对项目的管理能力不足、自主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不足等。鉴于此,本研究提出构建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以期为学习者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优化项目式学习效果。

二、概念界定

(一)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又称PBL,是Project-Based Learning的英语首字母的简写。项目式学习是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真实的项目为目的,以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为主,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自己高阶的思维能力[2]。

(二)B-Learning

在线技术与面对面课堂教学的结合被称为“Blended Learning”(简称B-Learning)[3]。 B-Learning将基于网络学习的优势与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优势相结合,实现了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及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是指在混合学习中的学习资源不仅有课堂教学中的讲义、课件,还包含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混合是指学生学习的环境为“互联网+教室”。学习方式的混合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研讨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学习,同步或异步的教师讲授、线上或线下的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因此,B-Learning有助于双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论的落实。

(三)学习支持系统

关于学习支持系统,目前没有一致的定义,陈品德认为目前关于学习支持系统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4],广义的学习支持系统是指影响学习过程的社会环境,既包括教学支撑软件平台及基础通信设施,又包括学习管理活动、学习的组织形式等。狭义的学习支持系统是指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对学习的支持行为,这些学习支持行为通过软件的功能表现出来。本文采用广义的学习支持系统的定义。

三、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

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就是在“互联网+教室”的学习环境中实施的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活动流程一般包括项目导入、制定计划、项目实施、分享评价四大环节[5]。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的活动流程如表1所示。

四、模型构建: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服务设计

由于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与项目组成员协作完成项目,且完成项目需运用跨学科知识或综合运用同一学科的一些知识与技能。学生可能会因为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或知识储备等问题难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项目。因此,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服务设计就是围绕项目式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各类学习支持服务。根据项目式学习活动的特点,构建了以学习共同体支持为基础,融合资源支持、工具支持、策略支持、协同支持及评价支持于一体的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共同体支持是该系统中的基础,决定了系统能否顺利运行。资源支持、工具支持、策略支持、协同支持及评价支持为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学习共同体支持

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同一学习目标的成员构成的团队,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作或开展某种学习活动以完成知识的建构[6]。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学习者完成项目,促进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传统的项目式学习共同体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项目小组成员由学习者组成。有的项目组成员结构和知识背景单一,在项目学习中完成效率不够高。本研究拓宽了项目式学习共同体的范围,建立由教师、学习者、管理者、社会人员构成的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共同体。学习者是整个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与评价者,学习者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其他成员一起制定完成项目的计划、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项目,并对项目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教师是项目的主要设计者、项目实施的指导者及项目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者。管理人员是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的保障者,与教师一起为项目式学习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提供项目式学习必需的工具与资源。社会人员主要是指与项目有关的政府、企业人员及专家学者。他们是项目设计的建议者、项目实施的支持者及项目过程和成果的评价者。这样一個具有多元背景和知识层次的学习共同体,是其他学习支持的前提与保障,无论是项目的设计、项目式学习计划的制定、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还是项目过程与成果的评价,都离不开学习共同体的参与。因此,学习共同体支持是B-Learning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的基石。

(二)资源支持

丰富的资源是项目式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资源,混合学习环境的资源更丰富多元,既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教师、学习者及相关社会人员等人力资源,又包括各种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不仅包括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及各类拓展资源,还包括互联网上的资源及项目式学习中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等。项目式学习的各个活动都需要资源的支持:在项目导入阶段,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引导性资源,如学习指导手册,以引导学习者了解项目和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制定计划阶段,应提供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及制定计划的参考资料,以帮助学习者学习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内容和制定计划;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类与项目相关的拓展资源及专家资料库,同时需为学习者分享资源提供支持;在分享评价阶段,需为学习者提供评估量表及与评价相关的资料,为项目的过程和成果评价提供支持。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资源,都应该由教师与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组织与设计,并适时呈现给学习者,以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及时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

(三)工具支持

工具是属于资源的一部分,由于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使用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高效完成项目任务[7],是基于B-Learning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关键性支持之一,因而将其从资源支持中独立出来。

在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环境中,促进学习者完成项目、进行知识建构的学习工具有很多,如认知工具、效能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等。这些学习工具的功能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如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表征知识、表述问题;QQ、微信等交流工具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进行协作交流;Excel、讯飞语音输入等效能工具能提升学习者完成项目的效率。因此,在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中,应该针对项目学习活动特点,提供合适的学习工具,如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提供一些认知工具、效能工具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开展探究工作;在协作学习活动中,提供学习者所需的交流工具,有助于协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策略支持

由于项目式学习始于一个劣构问题,因此,为学习者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提供策略上的指导,是学习者顺利完成项目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策略包括项目完成的阶段、步骤、案例、向导、帮助等。如在项目导入阶段,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或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确项目目标,了解完成项目的过程与方法;在制定计划阶段,教师应引导学习者制定合理的计划;在项目实施阶段,应该为学习者提供思考、分析、推理的方法,帮助学习者解决项目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五)协同支持

协作学习贯穿于整个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因此,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需为协作学习活动提供支持。本研究为学习者提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协作渠道。学生可以根据视具体情况选择实时交流或非实时交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线上协作或线下协作。系统为学习者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多样的协作交流工具,如微信群、QQ群、论坛等网络通信工具或虚拟社区,便于学习者交流与共享材料,为学习者的协同工作提供支持。

(六)评价支持

项目式学习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本研究根据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分享评价阶段的要求,为项目式学习评价提供了过程性评价支持和成果评价支持。

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收集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者的学习记录以及学习者参与QQ群、微信群或虚拟社区的频率与数据,再结合线下面对面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平时表现,来分析学习者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情况。若发现学习者在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中态度不积极,教师或助教可与他们交流了解情况,并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网络学习平台支持教师上传评估量表,支持学习者上传和展示项目式学习成果,支持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及社会人员评价,同时也支持学习者对项目式学习成果进行自评。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对项目式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共享。

五、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的应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需要根据项目的目标及内容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包含教师、管理者、社会人员及项目小组成员,项目小组成员主要由学习者组成。

2.教师及相关社会人员设计好项目的策略及所需的资料与工具,由管理人员部署好学习工具,并将资料上传在网络学习平台。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基于B-Learning的项目式学习支持系统的应用(见表2)

六、结语

本研究以共同体支持为基础,从资源支持、工具支持、策略支持、协同支持、评价支持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互联网+教室”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支持系统。该学习支持系统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QQ群+微信群+实体课堂+学习通APP”为学习者提供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学习支持服务;二是六种支持服务协同作用,为项目式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媛,黄荣怀.《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解读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7(4):15-22.

[2]刘丽萍,邓娟娟.基于PBL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以《Flash课件设计与制作》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1):82-85.

[3]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4]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5]熊邦忠,张希明.O2O迭代式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应用——基于首要教学原理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20(4):36-42+57+76-77.

[6]白倩,张舒予.视觉文化课全英文课程“融合式教学”探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2):83-88.

[7]吳莉霞.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基于项目学习(PBL)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刘丽萍,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蒋德龙,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责任编辑 郑 鸿]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