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释读与探索

2021-11-22 00:49陈子涵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学校教育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进行变革,教育领域在科技融入下发展了在线直播模式,并落位到K12、素质教育、职业培训等方面。在线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具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在线教育发展促使教育场域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教育资源从封闭向开放化发展、教育方式从单向传授到教学相长转变、教育理念从共性到个性化发展。文章对多学科视角下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的具体举措进行解读,为学者研究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在线教育;学校教育;多学科视角;规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3-0017-05

在线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产物,是教师与学生以网络为介质开展教学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21世纪以来,在线教育逐渐成为流行的教學模式。近年来,在线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2019年9月,我国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资源和服务更加丰富,在线教育模式更加完善。”[1]在线教育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在线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我国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的时代价值

在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我国通过新技术进行教育改革,旨在通过变革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方式来提升教育质量,促使教育领域与时俱进,向网络化、信息化转变。相较于传统教育,在线教育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在线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场域从单一到多元、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教育方式从单向传授到教学相长、教育理念从共性到个性转变[1]。

(一)教育场域从单一到多元化发展

教育场域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场地依托。在线教育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场地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许多学校及社会教育组织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教育场域从单一到多元化场所的转变。在线教育活动的实施场所可以是学校、家庭、图书馆、书店或者户外适合学习的空间。除了场所的开放之外,在线教育活动的学习时间也不受限制,学习者可结合生活和学习习惯,选择自己习得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在舒适的教育场域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自我能动性具有积极效果。在线教育在教育场域方面多元化的发展为学校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

(二)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化发展

教育资源是指学校组织教学活动需要提供的知识、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等资源的总和。在线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开放化发展,教育资源共享是现阶段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线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知识需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方面,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且学生的学习场域集中在学校,局限于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场所。但在线教育活动可依靠强大的存储与交互性等技术优势,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并建立信息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获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库的容量不断扩大。通过在线教育活动,教育资源不再受地域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向授课教师咨询,可以随时与同学进行有效的学习讨论,在线教育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在中小学,学生可选择注册适合自己的课程,接触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高校,大学生可免费注册学习在线课程,比如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慕课中的第一个“O”是指“开放”,高校大学生可在专业之外,基于自身兴趣爱好进入慕课课堂学习[2]。教育资源更加开放,使个体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更契合。

(三)教育方式从单向传授到教学相长转化

教学方式是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与具体体现。在线教育突破大班授课的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实现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教学方式,真正开展适合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同时,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通过在线教育提升知识水平,也促进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学校教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实验法、讨论法、动手操作法等。现阶段,一些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单向授课进行知识文化传授。在这一教育方式中,教师扮演着课堂主导者的角色,主要负责课堂组织、发展与安排,课程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作业的考评均由教师负责,学生较少参与到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当中。教师时刻掌握教学进程、自主安排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知识点细分化讲解,并融入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3]。在线教育的主要方式包含远程学习、个性化学习、讲授性学习等形式。在线教育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视频教学,即教师以网络为媒介,将授课内容以视频形式发布到教育平台。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四)教学理念从共性到个性化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更加倾向于个性化发展。学校的教育应该遵循某一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4],以促进学生、学校、国家共同发展,侧重学生共性培养与发展。与学校教育相比,在线教育最显著的优势是个性化教学,在线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来保证教学质量,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因材施教。自主性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阶段,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奠定了环境基础。信息时代就业岗位的选择更为多元,掌握了信息时代所需的技巧与能力的学生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能够再以传统的主导者角色完成教育工作,教师需要进行角色转变,向协助者、帮助者方向转变,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多学科视角下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释读

在线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教育的整体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线教育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5]。因此,在线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也更加重要。本文将从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及哲学等角度剖析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的价值,为在线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方向。

(一)教育学视角:在线教育需要符合“教育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19世纪初,赫尔巴特(Herbart)对“德育与智育”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在线教育作为智能化时代的教育方式,其发展过程也需符合“教育性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重视价值观教育的隐形培养。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教育深入世界教育领域各个角落。各种新型的在线教育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线教育行业竞争激烈,有的在线教育机构忽视“教育性教学”原则,以课外知识讲解满足学生好奇心,忽视完整的学科文化知识讲授,与授课初衷不相符。

教育学视角下,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主要从教育内容、教育实施过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线教育的内容。赫尔巴特认为,教育以道德养成为最高目的,学生要通过接受学校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与观念,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教学是道德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道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要融于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二者同时进行。因此,在线教育的教学内容需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在科学文化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这一点与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一致。二是在线教育的实施过程。一方面,在线教育需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在线教育需通过知识传授进行智慧的启发。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二者贯穿学生观念体系形成的始终。在线教育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方式的选择应基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认知,重点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虚拟网络,培养学生科学的网络应用理念,从而实现在线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与教育性教学的原则相统一。

(二)心理学视角:在線教育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仅要传递客观的现成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转化和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建构不是学习主体对于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而是一个学习主体积极主动、不断深化和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观对于教师实际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与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共同作用于在线教育的整个过程,教师基于学生学习能力重新组织知识,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让学生在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的情况下积极完成知识建构[4]。部分教育机构由于在线教育管理规范性不足,忽视在线教育在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的作用优势[7],趋同学校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模式趋于程序化。

心理学视角下,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目标对在线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教育与面授教育不同,教师无法隔着屏幕直观感受学生的学习反应。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线教育教师需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更加细致地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满意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应当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为重心,重视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体而言,一是在线教育机构要重视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确保教师队伍职责分明,合理设置专职、兼职教师,给学生提供教学管理与心理辅导的教师组合,从而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与学习需求,以便教师更好地组织在线教学;二是在线教育机构应注重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在夯实其理论知识、拥有实践教学经验与技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促进在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三是在线教育机构还可以适当调整国内外教师的比例,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充实师资力量。

(三)经济学视角:在线教育需要在线教育机构相关制度的完善

基于经济学家斯莱沃斯基(Slywotzky)提出的盈利模式理论对在线教育行业特征进行分析,在线教育盈利模式主要由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及利润屏障四个要素构成。在线教育的利润源是指在线教育主要服务内容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是在线教育机构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在线教育机构通过了解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具体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在线教育的利润点是指用户购买的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是在线教育机构的盈利手段。在线教育行业的利润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收费及会员收费。在线教育利润点的设置门槛相对较低。在线教育的利润杠杆是指新型在线教育组织或者机构为了获取资金积累而选用的手段、工具和平台,是在线教育利润点与利润源沟通的桥梁,目前主要是指在线教育平台、App类教育工具、移动端平台等。在线教育的利润屏障是指在线教育组织机构具备的竞争利润源的能力[5]。

经济学视角下,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主要依赖在线教育组织或者机构相关制度的完善。首先,在线教育机构应提升在线教育内容质量。若内容质量不合格且无法满足用户要求,会影响用户感受及机构的社会声誉。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43%的用户注重产品的内容质量,约27%的用户注重内容的覆盖范围。其次,在线教育机构应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在线教育销售的内容定价应充分考虑教学产品内容的质量及用户的可接受程度。从百度教育平台数据来看,互联网学习者可承受的资金支出情况中,54%的用户习惯免费,约37%的用户一次学习资金支出在100元以内,约6%的用户一次学习资金支出在100~300元。最后,在线教育机构要重视营销手段。多渠道营销对教育产品的销售具有促进作用,但过度营销对在线教育发展不利。

(四)社会学视角:在线教育是智能化社会发展转型的催化剂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与获取更为便捷、高效,大众的学习习惯将发生转变,个性化需求愈发明显,碎片化学习成为趋势,这为在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大力推动教育领域现代化建设,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引导与规范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有序推动在线教育等新型教育形式的发展,旨在通过新时代科学技术丰富教育服务与学习方式。在“互联网+”政策的推动下,许多互联网企业跻身教育领域,各地区探索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与互联网的融合方式,积极探索在线教育模式,诸如万门大学、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以及作业帮等线上教育应用层出不穷,许多企业借助政策优势与网络资源优势成为行业佼佼者。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在线教育行业相关企业超23万家,表明在线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社会学视角探究在线教育可发现,在线教育是智能化社会发展转型的催化剂。首先,在线教育规范化发展需要技术支撑,需紧跟时代进行技术更新,发掘新技术的优势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在线教育中,促使教育服务工作迭代升级,探索更为智能且高效的教学模式。其次,在线教育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保障其教学质量与效果,形成标准化监管流程,通过设置教学内容与时长等监管标准,构建全国监管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全国范围联动的监管体系,强化对在线教育课程的监督管理,在确保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为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提供有序的竞争空间。最后,在线教育需要重視产权保护,在线教育机构的课程内容属于企业的财产,明确保护教育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是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当出台法律法规,制定明确的惩罚机制,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障在线教育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从趋势上看,在线教育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多学科视角来看,在线教育符合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我国在线教育正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加强在线教育规范化治理十分关键。首先,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促使在线教育健康发展。其次,新型在线教育机构必须明确在线教育发展定位。相较学校教育,在线教育只是知识传播的媒介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但教书育人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最后,为学生选择在线教育课程时,应当注意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09-30)[2020-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 _63 0/201909/t20190930_401825.html.

[2]谢幼如,张惠颜,吴利红,等.以MOOCs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理论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3):50-58.

[3]吴南中.论在线学习范式的变迁:从自主学习到自适应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42-48.

[4]何云峰,王宁,毛荟.多学科视角下“实践育人”的观照与释读[J].教学与管理,2018(3):16-18.

[5]邹帆.中国K12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6]朱筠.新技术如何赋能智慧教育好未来[N].人民邮电,2020-05-29(006).

[7]吴楠,李雨洋.好未来教育集团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营销界,2019(33):25-26.

[8]马志丽.中小学校外在线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作者简介]陈子涵,昌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责任编辑 何一辉]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学校教育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在线教育商业模式探究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慕课中美应用差异的四大原因分析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