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11-23 19:15李伟静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价值观职业农村

文/李伟静

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它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农村大学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庞大群体,其就业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引导农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农村大学生指的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生源大学生群体,他们从出生到上大学前,不仅户籍在农村,也一直在非城市生活和学习,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且思想观念受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大。

一、农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问题

(一)职业价值观构建滞后

很多农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不考虑构建自身的职业价值观问题[1]。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问到他们未来想做什么的时候,回答往往是“不知道”或“没有考虑过”。也就是他们很少有意识地去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考虑自己喜欢做什么和未来想要做什么,这导致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目标,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没有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最终,他们可能会接二连三地跳槽,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二)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

受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呈现出自身的一套就业理念。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多会考虑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受到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想要通过大学教育改变农村贫困家庭出身,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更多考虑事业单位、公务员、高校教师、医生、外企白领等或稳定或高收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自身职业价值观,这些功利化的职业价值观影响并限制着农村大学生的就业[2]。

(三)个体本位价值观突出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得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的过程中更多强调自我价值,个体本位价值观凸显。调查发现,农村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更多考虑个体价值观,如先考虑工资待遇,再考虑社会地位,然后再考虑职业发展前景,而很少考虑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如在关于大学生对工作区域选择问题上,更多倾向于大城市就业,而较少愿意到边远、落后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缺乏抗挫折教育

受社会发展及家庭因素影响,农村大学生职业抗挫折能力相对偏低。面对职业选择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在职业选择时容易将找工作所遇到的困境放大,抗挫折能力与调控能力较差。比如:有学生甚至将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失败,归咎为当初不应该读大学,而应该学一门专业技术,否定大学教育的意义。

二、农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原因

随着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以及多元化价值观的涌现,农村大学生的个体价值观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和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思维方式更为独立,更加强调主体意识,这也使得农村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更多功利化的职业价值观出现,个体本位价值观凸显。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铁饭碗的工作越来越少,农村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多面临的变化和挑战逐渐增多,这也使得农村大学生更难在个体价值与职业价值中找到平衡点。

(二)学校原因

学校在培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学校对于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更新,然而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在进行就业教育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于知识的灌输,并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使得学生上课学习兴趣不大,更很难融入,学有所得;其次,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实践性,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对脱节,实用性不大,尤其是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学有所用;再者,在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很少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指导,导致学生在面临实际就业困境时,往往不能学有所悟。

(三)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本身的因素,很多农村家庭父母在农闲时刻会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干脆就是常年在外务工,致使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导,独立意识虽然比较强,但自立能力不足。由于长时间缺乏引导,疏于管教,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出现失衡,有些农村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并不能很好适应。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庭长期处在相对固化的社会,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大,在职业选择问题上,子女受家长影响较多,往往会出现“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学而优则仕”等固化思想,这些功利化的职业价值观会影响并限制大学生就业。与此同时,农村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完成从家庭所属乡土社会到现代城市场域转换后,对于乡村文化会产生不适应和疏离感,很少愿意再返乡就业创业,这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不利。

(四)个人原因

一方面,由于农村大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的,对于个人综合能力的认知相对不够全面。在就业过程中,职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以及顺利完成职业任务的关键。然而由于对自身综合能力认识不足,使得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不能选到职能匹配的岗位。另一方面,农村大学生对于自身精神需要的认知也相对不够全面,对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很难清楚认知,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摇摆不定,不能很好将自身的兴趣、性格等因素放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致使在工作中很难真正发挥自我价值。再一方面,心理发展不太成熟,由于家庭因素、人际关系、自身能力等原因,相对容易产生自卑和胆怯等心理,抗挫折能力也相对不足,这些都阻碍了自身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导致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不清。

三、引导农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一)多方支持,发挥保障作用

政府、企业、社会、高校多方合作,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第一,政府积极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扶持和政策优待,积极均衡、调控当前就业市场;第二,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实习就业招聘等,实现高校——企业的有效对接,培养一体化人才,完成高质量就业;第三,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有效传递,为高校农村毕业生提供更加有效更加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第四,多方参与农村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多方参与,整合政府、社会、企业多方资源,将就业指导与实践融合,开展实习实训、模拟面试,帮助引导农村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二)学校改革,把握五大抓手

充分发挥学校在农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主导作用,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平台搭建、就业帮扶、创新创业教育几个角度入手,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第一,进行就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依照农村大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体系,增设趣味性教学环节,开展现代化教学;第二,改进教学内容,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职业信息,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搭建实训平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各式各类的校内外活动,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第四,联合政府、企业共同构建就业帮扶体系,了解农村大学生就业情况、就业方向并做好后续情况跟进,联合政府、企业工作者举办校招会、宣讲会,构建完善就业帮扶体系,做好农村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三)家庭引导,促进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2012年开始,已经有部分国内高校开始了家校合作,建立了家校沟通体系。家校沟通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增强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家庭引导作用,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手段,搭建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互通桥梁,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四)自身努力,发挥主体意识

农村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树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从能力上来说,农村大学生应当更加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认同。从素质上来说,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提升综合素质。从意识上来说,认真分析了解自身性格、爱好及能力,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了解职业世界,充分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观念。从理想信念上来说,了解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站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世界和未来,并想清楚自己能为成就美好未来做什么,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价值观职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我的价值观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