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与工作挑战

2021-11-23 19:15刘佳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职业

文/刘佳瑜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之前的工作对象变成了现在的工作主体,因此,研究“90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挑战,对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推进学生思政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90后”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担负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只有转换好从学生转变为辅导员的心理,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学生问题时,才能从实际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排忧解难,更具有亲和力,使工作更有针对性,提高大学生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效率。从社会期待、学校期待、学生期待和自我期待四个维度,“90后”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四个定位。

(一)思政教育工作者

辅导员制度萌芽于政治指导员制度,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职责决定了辅导员的首要角色,就是要当好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90后”出生和成长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面对着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90后”辅导员首先需要坚定个人理想信念,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做好“95后”“00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同时,要在把握好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和可信度,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1]。

(二)学生事务管理者

学生事务管理是高校基层治理的关键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就必须做好日常事务管理,保障学生安全,维护学校和谐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90后”辅导员面对的学生事务管理形势虽然仍然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其工作要求已经逐渐从事务型转向服务型、从实务型转为导向型、从管理型转为治理型。这也对“90后”辅导员们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他们需要尽快地实现工作下沉,深入学生,扎实做好学生基础事务管理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尽快丰富自身学识,提升工作智慧,捋清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使自己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有效地融入学校内部治理、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三)学生成长成才助力者

在高校教师中,辅导员无论从相处时间还是年龄差距上都是离大学生最亲近的群体。师生的角色定位、物理空间和精神层面的贴近性都会使大学生自然而然对辅导员产生了帮助自身成长成才的期待,期待与他们成为可以交流想法、分享观点、共话情感的知心朋友,也期待他们能够作为“学长学姐”给予自己在人生经验、学习规划、心理情感问题上的建议与帮助。因此,“90后”辅导员除了应该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关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督促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应该利用好自己年龄于学生年龄比较贴近的优势,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人生追求,并为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提供支持与帮助。如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和生活计划并督促他们完成落实,解决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的烦恼,为学生排忧解难,当学生遇到心理和情感上的问题时提供支持和关怀,了解学生真实的就业倾向,为学生提供职业启蒙与就业指导,等等。

(四)专业领域实践者

从辅导员自身成长发展的期待而言,必然希望能够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价值,获得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认可。但根据当前的辅导员队伍发展现状来看,如果一名辅导员不能尽早确立个人在学生工作领域的专业发展方向并投入研究与实践,很容易困囿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从“教师”降格为“保姆”,逐渐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被“边缘化”。因此,辅导员必须加强研究和探索,注重专业化发展,成为学生工作中某一领域的“能手”或“专家”,如党建党务工作领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职业就业指导领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青年文化研究、网络思政领域等等,才能更好的实现职业身份重塑与职业价值认同。这就要求“90后”辅导员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学习创新的工作理念,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扎根一线实践、聚焦专业领域、做好科研探索,增强自身工作本领。

二、“90后”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环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对信念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渴求更加迫切。当前,我国社会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种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的情况面临着社会思潮多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挑战和冲击。一方面,知识快速更迭,海量的数据信息知识碎片化,辅导员专业学科背景的多元化,使这支队伍看起来“敬业而不专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任重道远;另一方面,面对庞杂且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及交锋交融的多元文化,由于年龄成长阶段特点,大学生群体也存在着渴求获取知识信息、谋求个人成长的需求与内在核心价值观不稳定、缺乏鉴别能力、容易迷惘摇摆的矛盾与困境。这些无疑都对有效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2]。

(二)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活方式有了新变化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主要为“00后”。较“80后”“90后”而言,“00后”的成长环境更为丰裕、民主、和平,受网络媒体、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拥有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更为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更为务实理性的处世态度。从积极的层面来说,“00后”大学生在理想追求和人生规划方面,显得更为坚定和务实。他们普遍有着较高的国家荣誉感和文化自信,有着较为明确的国家与社会发展认知。很多“00后”大学生在就读大学一年级期间甚至就读大学前就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个人发展规划,为自己建立职业发展目标,规划职业道路。并且,他们能够很好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擅长利用各类数字化平台完成信息知识的获取,呈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而与此同时,“00后”大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展现出更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相信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个人理想,但又因为大多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整体抗压能力较弱,使得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或是面对实际的竞争时,容易缺乏青年人应有的热血与激情,不愿意面对激烈的冲突,显得过于理性甚至佛系。与“80后”“90后”的偏向于彰显自我的“晒文化”不同的是,“00后”大学生更注重自身内涵的丰富,他们的文化爱好追求更为小众化与社群化,也更善于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自己的不同面貌,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这也为辅导员了解学生个体真实情况,更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三)“90后”辅导员自身存在群代不足和职业发展困惑

从时代特征、成长经历、家庭教育等方面看,“90后”辅导员和“95后”“00后”大学生也存在着相同的特点,或多或少地都共同展现出追求个性、敢于担当、讲求实用的代际特征。而大部分的“90后”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走出“校门”又再次走进“校门”,由于从事辅导员职业时间的短暂,虽然他们都有意识地按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但是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碎片化信息的获取使他们更容易局限在“微视野”中看待、处理问题,缺乏宏观视野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于关注自我容易造成内部沟通能力欠缺、团队协作不和谐等问题。这都是“90后”辅导员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所必须解决的问题[3]。此外,相比高校的辅导员前辈们,“90后”辅导员更为关注个人成长发展,更注重工作的获得感和价值感。但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初入职场的“90后”辅导员们很容易困囿于繁杂的学生事务工作,长此以往,自我认同感不断降低。再加上“90后”辅导员也正处于成家立业的人生节点,可能面临着家庭、经济等个人问题。双重压力之下,他们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位认同感降低后,可能会变得慢作为、不作为,从而影响自身工作的开展,不利于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那么“90后”辅导员要想稳扎稳打做好自身辅导员工作,需要不断弥补自身不足,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合理规划个人发展路线,提高工作效率。这对年轻的“90后”辅导员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