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地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

2021-11-23 19:15李萱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资助育人

文/李萱

在“三全教育”背景下,资助学生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内容。我国高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构建了相关的学生资助体系。为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学生进行经济帮扶,资助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新思想理念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资助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在“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当地高校应重点关注资助育人工作,将资助育人工作进行有效落实,让学生在资助工作中提升思想信念、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养,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地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资助工作中育人是主要目的。时代的发展突出了资助工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资助工作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1]。

(一)资助育人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当地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国家始终把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相关政府部门下发的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把资助和育人有效结合起来,在解决学生贫困问题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部门为了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能力,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质量,明确提出了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实现育人格局全员全方位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接班人,而理想信念教育和品德教育中资助育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下有着重要作用[2]。

(二)资助育人内涵不断丰富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发展,资助育人的内涵愈加丰富,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不断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教育相关部门针对资助育人进行了深刻的内涵探讨,并提出了“三全育人”背景下资助育人的方向和工作重点。高校要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受助学生未来的就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现代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资助工作从以往重点帮助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转变为更加重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坚定理想信念,还要加强对受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资助育人工作中,资助与育人的关系也是重中之重,资助是实现育人的方法,最终的目的还是育人。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资助育人的指导思想也在逐渐完善,只有资助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才能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3]。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思想陈旧,重资助轻育人

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资助育人的成果和学习资助育人的思想理念息息相关,目前很多高校资助育人的理念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问题,高校非常关注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帮扶工作,却对资助工作的育人教育没有足够的关注。这样的情况导致了资助育人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时,育人的价值被高校忽视;第二,高校资助育人比较功利,有的受资助学生随意挥霍得到的资金援助,或者受助学生缺乏感恩的心,让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受到阻碍。

(二)资助育人对象定位不准确

高校资助育人最重要的步骤是要明确资助的对象,这也是资助育人体现价值和作用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并没有构建全国共享的大数据信息平台,这让当地高校的信息没有办法和各个地方政府进行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学校只能依靠学生自己提供的身份证明材料和相关信息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由于很多地区民政部门在出具材料的时候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工作,这就导致高校得到的学生信息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学习在进行资助育人工作的时候没有办法准确的确定受资助的对象[4]。

(三)资助育人定位和育人体系构建不成熟

高校资助政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完善,资助力度也越来越大,基本保障了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但当今的情况来看,资助和育人工作有脱节的现象,还存在着育人的对象不够清晰,育人的方式不够多样化,育人的效果很难保持等问题,高校对育人的概念还局限于简单的经济援助,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培养,理想信念、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不重视,在这些方面并未投入充足精力和物力,导致育人的效果未达到预期。高校在构建资助育人体系中,还是以保障学生的经济援助为基础,欠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支持方面不够关注。高校应加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资助育人的实施力度。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革新措施

(一)实现全方位育人

全员育人中高校所有与资助育人相关的教职员工都要在积极参与资助育人工作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服务水平,让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校的管理层应对学校的相关员工加强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知和了解,对资助育人工作要高度重视,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积极探索,总结出对资助育人有针对性的策略。学校领导要做到清晰的统筹规划,为资助育人工作确定主要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关的育人计划,帮助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层要严格按照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和方针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设专门的资助育人的工作团队,让各个资助育人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最大化的发挥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高校决策,帮助资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在高校管理层和资助学生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以保障高校资助育人能与资助的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目的。资助工作的教职员工都是可以直接与资助学生接触,教职员工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引导能力,积累丰富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综合水平,让受资助的学生更加认同资助育人工作,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效果,高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也在资助育人环境优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让后勤工作和资助育人的理念相结合,在这一基础上,后勤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服务理念的培养,让育人理念也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后勤服务水平,让资助育人工作更好地开展[5]。

(二)构建精准认定模式

根据学生个人上交的个人身份证明和相关申请材料,由班级的辅导员先初步审核学生上交的申请材料,在辅导员初步审核时学生的相关信息并不准确,造成审核不够科学合理,而且审核结果也会出现偏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可以采用线上量化线下回访的方式来选择资助对象。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源地信息,学生父母亲的职业,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注意观察学生在学校的经济消费能力来了解学生具体的经济情况,与学生生源地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加强联系,确认学生的家庭情况,最后再认定高校资助育人的对象。采用这样的认定资助对象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资助对象选择中的主观性,更加真实地了解了资助对象的真实家庭情况和消费水平,深入了解学生经济能力,让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更加合理科学。

(三)明确资助育人体系

在国家拨款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基础上,高校建立健全资助育人体系,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建立完善的奖学金制度,树立学生中的榜样,激励全校学生积极进步。奖学金制度可以激发学生较高的主动学习的激情,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学生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模板,奖学金制度在资助育人中有着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营造出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学习氛围。高校在筛选奖学金人选时,要严格审查,认真评选,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不偏不倚;第二,在助学贷款基础上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家庭情况较差的大学生在申请得到助学贷款后,在解决了眼前的经济难题后,心存感恩之情,在完成学业之后尽可能地去回报社会。高校为了实现这样的育人目的,让受资助的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受到国家和社会资助才有了自身良好的成长,要加强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展学生的诚信教育课程;第三,高校要合理地使用社会捐赠的资金和政府部门的拨款。高校负责资助育人的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得到的捐赠和拨款的情况,合理使用这些款项,要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符合教育部门和捐赠者的相关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

四、结语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能有效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困难,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升自我价值。在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中,思想观念稍显落后、资助对象认定不准确、资助育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都影响着资助育人工作的工作质量,高校必须要实施相关策略来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思想意识的培养,完善资助育人体系,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提升资助育人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