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对大学生思想影响分析

2021-11-23 19:15张晓明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危机思政

文/张晓明

公共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带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公共危机后如何克服公共创伤?不可否认,危机终将过去,但危机带来的心理创伤、思维冲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以高校为例,提出当务之急是做好公共危机发生时及发生后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指导、心理疏导等工作[1]。

一、公共危机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在公共危机下,大学生由于亲身经历或受各种外界信息干扰,会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和情绪上的波动。面对公共危机,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产生无能为力感,引发悲观情绪,情绪波动明显。公共危机发生后,大学生的情绪多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焦虑、悲伤、愤怒、抑郁等。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应激机制使得部分大学生陷入抑郁状态。部分大学生对危机事件刻骨铭心,即使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无法走出心理困境,甚至出现自我折磨的行为及过激的心理反应,部分抑郁状态严重的学生可能逐渐远离社会,需要引起重点关注[2]。

加强大学生应对突公共危机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是高校应对突性公共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大学生应对突性共危机事件的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根据笔者所在高校的调查,47.5%的学生认为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不足,11.8%的学生认为没有危机事件应对的有效心理准备。因此,加强大学生应对突性共危机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危机应对中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危机事件识别应对能力

公共危机应对要以准确识别与科学对待为前提。在危机来临时,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公共危机事件的识别与应对能力。有效的思政教育可以让高校学生具备公共危机防范意识和能力,力所能及地配合做好公共危机的应对工作。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配合网络授课、公众号推送、定期知识讲座、危机判断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并强化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宣导,提升大学生公共危机事件的思想认知[3]。

(二)借助思政教育弘扬社会正能量

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冲击,在复杂多样的公共环境、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在危机应对中,也不乏迸发的民族精神和积极的社会能量,它为高校思政宣导与教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大学生从中受到爱国精神的熏陶,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砥砺奋斗。借助危机公关、正能量宣导,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公共危机应对中涌现出的正能量素材,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舆论制高点的掌控。

三、公共危机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

(一)加强调研,把握对象需求

公共危机的应对与教育引导要考虑到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了解把握高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危机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开展大学生心理调研、思想动态调研,充分发挥网络调研优势,全面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关注高校学生思想情绪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微妙变化等,聚焦问题,精准施教。要强化人文关怀、共情理解,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公共危机事件反映出高校学生危机事件识别能力弱、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高校学生受网络观点影响较大、危机之下负面情绪大等问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致力于凝聚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合力,多渠道动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等[4]。

(二)挖掘思政素材,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

公共危机是危机,但也蕴含着有关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善于挖掘思政教育素材,提升思政教素材的感染力,实现危机到契机的转变,让公共危机相关素材成为思政教育的丰富元素,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着陆,引发高校学生的思政关注度。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危机发生后,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取得了公共危应对的重大胜利,可以引导高校学生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化其对党的认同和拥护。在公共期间所涌现出的榜样力量、抗疫事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爱国主义热情等强化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使其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自觉地承担起民族繁荣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让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等在心中扎根。如通过公共安全蔓延,国际协同作战共同抗疫,引发高校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反思,强化其对安全命运共同体、健康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与践行。指导高校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自我修养,坚定政治信仰,坚定不移地抗疫前行。如通过我国集中领导,快速反应,集中抗疫的行动举措,强化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担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三)坚持立德树人,筑牢“三全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教育落地的关键在于其具备时代性与感召力,要贯彻“三全育人”的新时代育人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从单纯的理论说教转变为高校学生政治认知的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情感的升华、良好人格的塑造等具体的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立德树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扮演好人生导师的角色,就公共危机应对等思政教育课题与学生探讨交流,加强学生情感关怀与心理疏导。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突发性心理恢复。恢复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可忽视。通过召开集体危机处理座谈会、总结危机体会、展览危机图片、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抗“危”和抗“挫”能力。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被高校学生所认同。教师只有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立德树人,才能让思政教育宣导更有说服力。要树立公共危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加强思想宣导的系统规划,整合全校的优质资源服务于思政建设,要凝聚教育合力,走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育人路线。各个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思政联动,让“三全育人”的主线贯穿于高校育人与管理的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功能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取决于“三全”系统的构建和教育的实施。

(四)完善应急机制,树立危机意识

即使危机有效解决,对公共危机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公共危机预警也要落到实处。通过思政教育引导,让高校学生树立安全健康命运共同体意识,多层次地思考公共危机事件,反思危机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获得相应的发展启示。公共危机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手完善应急机制,强化高校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培养。要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设为载体,不断完善干预机制,减轻恐惧和抑郁感。以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寝室长和学生党员为骨干力量进行及时性心理干预,对刚刚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再如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公共安全事件等,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和危机事件应对演练,建立高校学生危机意识和预警关注,提升自我防范与保护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发扬公共危机的高效积极应对精神,引导高校学生掌握公共危机防范与应对的主动权,在危机发生后快速响应,积极应对。

四、结语

公共危机并不可怕,但我们要做好足够的准备,特别是在思想方面的准备,才能打赢公共危机的战役。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应对,要有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有积极的危机应对态度、要掌握危机应对的专业知识、要具有集体精神、责任意识和奉献品质等,适时、适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升教育实效,实现公共危机高校学生思维、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关注与引导,让高校学生更好地认识危机、应对危机。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危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危机”中的自信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