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整脊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1-11-23 14:33宋媛媛赵永凯赵向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河南洛阳471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整脊椎旁腰椎间盘

宋媛媛,赵永凯,赵向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河南 洛阳 47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出现退行性病变后引发的一种疾病[1],临床症状为双下肢麻木、腰痛及活动受限等[2]。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长时间保持坐姿或者站姿,其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3]。临床上目前常常采用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但单独使用整脊手法对骨质的损伤较大,并且无法改善炎症症状[4]。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的放射性疼痛,有效缓解神经周围水肿及炎性刺激[5]。但国内对于两组治疗手法联合使用的案例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整脊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医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本院确诊的2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3例,女103例,年龄30-58岁,平均(44.70±5.42)岁;病程1-7年,平均(4.05±1.02)年。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腰间盘突出[6]诊断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②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者;②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③先天性腰椎畸形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03)和对照组(n=103)。观察组男51例,女52例,年龄30-57岁,平均(44.72±5.45)岁;病程2-7年,平均(4.55±1.01)年。对照组年龄男52例,女51例,年龄31-58岁,平均(44.68±5.38)岁;病程1-6年,平均(3.55±1.02)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整脊手法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将患者双足扶住,小腿抬到与膝成140°,膝关节上部平躺,腰部自然放松。双足左右往返摆动,从而使臀、小腿呈S型摆动,此时医师根据患者脊柱错位方向向上定点,左手做腰部按摩。1次/d,持续治疗30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找到腰椎棘突,在腰椎棘突旁边1-2cm处皮肤做一皮丘。将7号长针与皮肤呈90°刺入,感觉刺入有明显阻力时停止。在针管距离皮肤2cm处做标记,拇指食指捏住标记处,然后将针轻度抽出,倾斜30°左右沿着后方避过棘突刺入1cm左右。在避免刺入血管和硬膜的同时,能够明显感觉到有刺破感和落空感时,将注射器连接到长针上反复抽吸,确定无血液和脑脊液后,缓慢注射盐酸利多卡因(5ml∶0.1g,5支)5mL+复方倍他米松(1ml/支)0.5mL+氯化钠注射液25ml的混合液。注射完成以后采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胶布固定。1次/周,持续治疗30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CT扫描腰椎间盘膨出明显减小、疼痛消失;有效:CT扫描腰椎间盘膨出有所缓解、疼痛消失;无效:CT扫描腰椎间盘膨出没有改变、疼痛没有消失。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功能障碍、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性测评 分别于治疗前后,参考相关文献[7-9]评判标准。功能障碍测评选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总分为0-29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小;疼痛程度测评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为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腰椎功能性测评采用腰痛评分量表(ODI)测评腰椎功能性。ODI评分采用0-100%百分制,占比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功能性障碍、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性测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AS、ODI评分相对于对照组下降得更加显著(P<0.05),JOA评分相对于对照组升高得更加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JOA、VAS、ODI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JOA、VAS、ODI评分比较(±s)

组别(n=103)JOA(分) VAS(分) OD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1.69±3.29 23.56±3.21 8.36±0.32 3.18±0.35 64.35±8.95 41.48±5.21观察组 11.67±3.25 25.94±3.25 8.34±0.36 2.54±0.36 64.32±9.06 32.11±5.12 t 0.044 5.287 0.421 12.936 0.024 13.018 P 0.965 <0.001 0.674 <0.001 0.981 <0.001

3 讨论

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久坐久站、弯腰负重、坐姿不正、受寒等,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部疼痛,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10-11]。目前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整脊手法治疗,但治疗疗程时间长,并且不能缓解炎症症状的发生,部分患者出现了排斥心理[12-13]。于是寻求一种在不降低临床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痛苦的方法是目前临床上的研究重点。

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主要的方式是采用两种药物治疗,即盐酸利多卡因和倍他米松。盐酸利多卡因是一种通过血液给药抑制神经兴奋传导的局部麻药,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消炎效果;倍他米松是一种典型的抗炎消肿镇痛药,疗效持久,适合疗程周期长的疾病使用。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ODI评分相对于对照组下降的更加显著,JOA评分相对于对照组升高的更加显著。VAS、ODI、JOA评分能够体现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功能性障碍、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性。结果表明在整脊手法的基础上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改善腰椎功能。张虹[14]等人研究发现,整脊调曲法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可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提高腰椎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与其相仿,可能是因为在腰椎棘突局部注射了盐酸利多卡因和倍他米松,抑制了兴奋的传导,从而导致疼痛感无法传递到神经中枢,患者疼痛感减轻,同时倍他米松的抗炎作用也很好地抑制了炎症的加重,促进了腰椎的功能性恢复[15]。提示临床医师可以将此方案作为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参考。

综上所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整脊手法治疗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治疗的痛苦,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降低疾病复发率。

猜你喜欢
整脊椎旁腰椎间盘
肌骨超声评估支具干预对Rigo E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整脊”真能让人立刻长高吗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全麻复合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VAS评分的影响
推拿、整脊(宫廷理筋术)配合刺络药罐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3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