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在癌痛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1-11-23 14:33苏刚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癌痛药师药学

苏刚(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疼痛作为一种感觉,主要是指机体发生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是调节时所传递的一种信号,而在疼痛的常见类型中,癌痛十分常见,并且也是晚期恶性肿瘤人群常见的症状。引起癌痛的因素较多,比如受到肿瘤压迫、肿瘤的浸润以及肿瘤本身等,能够对患者睡眠造成影响,导致患者生命质量降低。根据多中心调研结果显示[1],在早期癌症中,有30%-60%的人群存在疼痛感,特别在癌症晚期,约有60%-80%的患者出现疼痛,并且有三分之一为重度疼痛。目前临床对于癌痛一般以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为主,但在用药过程中,存在未能够遵医嘱用药情况,导致疼痛控制效果不显著。而规范化临床药学服务将临床药师作为主导,在癌痛的用药管理中具有重要参与作用,在实施管理中,通过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建立起规范的药学服务环境,从而有效控制癌痛[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化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在癌痛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效果,为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180例癌痛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研究均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完成。观察组年龄25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48.52±5.85)岁,其中男49例、女41例;疼痛病程3-12个月,平均(7.54±2.36)个月;癌症类型:肺癌34例、宫颈癌20例、食管癌31例、其他5例;疼痛治疗时间7-200d,平均(152.65±12.65)d。对照组年龄26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48.96±5.71)岁,其中男50例、女40例;疼痛病程4-12个月,平均(7.86±2.71)个月;癌症类型:肺癌35例、宫颈癌20例、食管癌30例、其他5例;疼痛治疗时间8-200d,平均(152.85±12.77)d。两组性别、年龄等各项基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入院时NRS评分大于等于4分;②经病理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③研究前,患者和家属均签订书面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因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②合并语言障碍,无法有效沟通者;③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①中途退出管理者;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误入研究者;③研究过程中因精神异常拒绝接受治疗。

1.5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给予患者常规检查和诊断,并给予其阿片类止痛药物,叮嘱患者和家属需遵医嘱用药。观察组采用规范化临床药学服务模式:①信息录入:临床药师通过手机APP或纸质版手册建立信息库,主要调查患者各项基本内容,比如既往疼痛治疗史、各项基线资料、疼痛评估结果等。②资料评估:临床药师需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病情进展进行评估,比如发生疼痛的原因、疼痛性质和类型、疼痛发作频率等,给予患者应用止痛药物时,需要遵医嘱进行用药,还需要聆听患者对止痛的顾虑和需求。③药学干预:通过建立信息库,对资料结果进行评估,同时需与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并对患者的病情和意愿进行询问,制定完整的药学计划,同时还需要为患者普及镇痛药物知识和癌痛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此外,需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干预。按照合理的用药调研方式制定药学干预的流程和步骤,分为检查、治疗、诊断、随访等四个阶段,在检查阶段,需对患者各项基本资料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例如患者初始疼痛评估、基本信息采集、止痛药的使用情况、用药依从性;在诊断阶段,需要对药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对患者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和专业的用药指导,制定个性化止痛方式。④动态随访:应用电话或者微信等方式,对患者依从性、疼痛、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

1.6 观察指标 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周以及干预1个月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选择NRS量表进行评估,用0-10分表示患者疼痛程度,其中0分为最低分,用于表示患者无疼痛感、而10分作为最高分,用于表示患者存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烈,同时在干预期间,需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

1.7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均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R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NRS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1周、干预1个月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NRS评分的对比(±s,分)

表1 两组NRS评分的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P<0.05。

组别(n=90) 干预前 干预1周 干预1个月观察组 7.65±1.12 3.25±1.02* 1.25±0.21*对照组 7.66±1.13 6.52±1.47* 4.52±1.71*t 0.060 17.338 18.006 P 0.953 0.000 0.000

2.2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癌痛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规范化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能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避免用药不当所致的意外情况发生,以达到控制患者疼痛的目的,能够用于癌痛患者的管理中。疼痛是人体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并且也是一种主观感觉,疼痛的发生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和心理刺激易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产生负面影响[3]。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认为癌痛作为癌症人群常见症状,其疼痛性质主要以胀痛、钝痛、刀割样痛、针刺样痛、局部皮肤痛觉过敏等作为临床表现,癌痛不仅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同时还可诱导各类应激激素的大量释放,并且还可对机体其他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导致病情加重,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降低。根据研究结果显示[4],每位癌症患者均可在某一时期经历疼痛,而由于我国癌痛的治疗起步较晚,且有部分人群认为癌痛并不属于疾病,导致癌痛的治疗被临床所忽视。药物作为治疗癌痛的常见手段,能够使患者疼痛得到缓解,但在用药过程中,易出现较多不安全事件,如用药错误、用药时间不规范、用药剂量过大或不足等,导致患者用药安全受到影响。而规范化药学服务通过要求临床药师动态分析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并指导其合理用药,从而保证用药安全。

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一共包含四个框架,其中资料搜集采用手机APP将患者信息库建立,利于对患者资料随时调取,同时在实践过程中[5],研究发现对于老年癌痛患者而言,其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减弱,导致无法有效吸收有关知识,并且对于手机APP的操作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通常需在家属的陪伴下完成操作,引起信息延迟接收情况,根据该种情况,通过运用药师工作手册,手册内容与手机APP内容完全相同,利于药师完整录入所有患者的信息;其次为资料评估,采用相关量表对癌痛患者疼痛情况、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通过量表可以发现多数患者均存在擅自减量或者自行停药等情况,而多数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的因素为患者对癌痛知识不了解,而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降低易导致机体疼痛形成,导致生活质量下降[6],而通过对患者进行教育,能对患者认知观念进行改善,将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从而对疼痛实现较好的控制;再进行药学干预,根据该步骤实施个性化用药管理措施,而对于需要联合用药治疗者,需对用药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能预防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最后药师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从而有效评估干预效果,并加以指导[7-8]。

综上所述,在癌痛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运用规范化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减轻机体疼痛,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癌痛药师药学
药师“归一”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熊真的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