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对提高护士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信行水平及降低感染发生率的作用

2021-11-23 14:33梁佩芝陈惠芬钟晓琴黄平汤洁莹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广东东莞52338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耐药护士护理人员

梁佩芝,陈惠芬,钟晓琴,黄平,汤洁莹(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广东 东莞 523380)

多重耐药菌(MDRO)指的是对三类及以上抗生素同时出现耐药现象的细菌[1]。多重耐药菌感染将会造成治疗时间、医疗成本等的增加,且会增加患者病死的风险,而如何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也已经成为了病房护理工作的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2]。通过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有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可提高医疗安全性,但在目前管理工作中,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整体能力仍然较为欠缺,防控措施并不到位[3]。PDCA循环法属于近年来临床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四项内容,通过该四项工作的不断循环,能够有效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我院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故现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职护士60例为研究对象,就常规护理管理与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做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职护士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有护士执业证;②护龄1年以上;③研究期间均在岗在职;④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实习护士、进修护士等;②未全程参与研究者;③不同意参与研究者。按照管理方案差异将护士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9例,均为女性,年龄20-41岁,平均为(30.58±3.42)岁;护龄1-18年,平均(9.73±2.13)年。实验组31例,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为(30.22±3.68)岁;护龄1-19年,平均(10.04±1.89)年。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定期进行细菌检查,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注意对MDRO感染患者的监测工作,定期进行病情汇报。实验组则采用PDCA循环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计划(P)。结合医院现有资料以及知网等数据库资料,分析造成MDRO感染的主要原因,分析医院管理现存问题,并对根据问题拟定改进计划。②实施(D)。定期举行分析报告会议,观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视频资料,对参与护士进行培训,明确参与护士职责。每一个月开展1次例会,评估护士的职责是否落实到位,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等的监督,每日进行护士手卫生、科室消毒等的情况。强化与医务科、药剂科等的协同合作,强化抗菌药物管理,严格遵医嘱控制好用剂量,从源头减少MDRO感染的风险。③检查(C)。每月不定期进行防控MDRO感染执行情况的抽查,及时发现科室在护理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④处理(A)。每月进行感染防控工作情况的公布,并进行考核,将发现的问题以及制定的改进计划落实到下个月的循环中,并对问题进行循环考核,形成良性循环。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多重耐药菌知识评分,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从MDRO基本情况、手部卫生、防控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维度分值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情况越好。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知识、态度、行为水平,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以及鲁梦舒等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评价[5]。知识方面共26项,总分0-26分;信念方面共8项,总分8-32分;行为方面36项,总分36-18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的知信行水平越高。③对比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其中MDRO知识得分、知信行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多重耐药菌知识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MDRO基本情况、手部卫生、防控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MDRO知识各方面评分均显著提高,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多重耐药菌知识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多重耐药菌知识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MDRO基本情况 手部卫生 防控情况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9 52.18±6.15 72.62±5.94* 59.69±5.34 75.42±6.33* 55.18±6.20 84.35±7.10*实验组 31 51.35±5.84 80.37±6.50* 60.22±5.68 82.05±6.94* 56.27±6.45 89.46±6.23*t 0.536 4.811 0.372 3.858 0.667 2.968 P 0.594 0.000 0.711 0.000 0.508 0.004

2.2 两组知信行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知信行评分均显著提高,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知信行水平比较(±s,分)

表2 两组知信行水平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知识 信念 行为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9 16.25±2.48 19.22±2.31* 19.31±2.63 26.41±2.05* 95.44±8.70 148.35±9.45*实验组 31 15.77±2.26 22.41±2.10* 18.65±2.95 29.10±2.61* 96.83±9.10 165.64±9.18*t 0.784 5.603 0.912 4.419 0.604 7.154 P 0.436 0.000 0.365 0.000 0.548 0.000

2.3 两组护理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MDRO感染发生率为2.53%(56/2212),低于对照组MDRO感染发生率为5.26%(109/2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1.545)。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医疗领域攻克的重要课题,旨在阻断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预防交叉感染以及爆发流行等[6]。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提出,反映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这一不断循环改进的过程。在MDRO感染防控管理中,采用该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并进行检查处理,能够督促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MDRO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对患者、医务人员等的危害,有利于护理人员将所指定的防控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再通过分析工作中所实际遇到的问题,指定改进方法,并循环到下一个循环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形成良性循环[7-8]。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实验组MDRO基本情况、手部卫生、防控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防控MDRO知识的掌握水平。

知信行理论将人改变不良行为的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即掌握健康知识、构建积极信念、养成健康行为。在MDRO感染防控管理中,通过强化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MDRO知识的掌握水平,促使其了解MDRO的危害,再通过监督与改正,可促使其逐渐形成积极防控MDRO的信念,再通过具体落实并形成循环,则有利于促使患者形成有效的防护行为[9]。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实验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了PDCA循环对改善护士知信行水平的作用。孟雅研究中[10],对护理人员进行PDCA循环健康教育后,防护知识、防护行为、防护态度评分分别为(14.76±2.34)分、(86.57±15.63)分、(88.52±9.1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一致,进一步证实了PDCA循环对提高护士防控多重耐药菌知信行水平的作用。而实验组护理患者MDRO感染发生率为2.53%,低于对照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1.545),则说明PDCA循环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整体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质量,可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PDCA循环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知识的掌握水平,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知信行水平,对降低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风险有显著意义。

猜你喜欢
耐药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超级耐药菌威胁全球,到底是谁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