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2021-11-23 23:50李景华
时代汽车 2021年2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李景华

摘 要:《接发列车工作》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日后从事车站(助理)值班员、信号员等岗位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基础,对如何将铁路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堂教学,贯穿教学、考核全过程,最后形成以培养铁路工匠为导向的《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思政改革进行阐述,最后根据在改革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进行反思,切实做到在传授生产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弘扬中国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企业人力资源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工匠精神 接发列车工作 课程思政改革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有效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此背景下,各高职学校均已开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寻求如何科学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文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接发列车工作》为例,探讨如何在基于“工匠精神”的培养理念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效融合。

1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问题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完整地掌握铁路车站(助理)值班员、信号员等岗位办理车站接发列车作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作业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形成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课程自2014年开设以来,课堂教学未能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授课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尚需增强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类老师受固化观念影响,认为思政育人都是思政课教师应该干的工作,自己的主要工作只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平时在授课中基本没有课程思政的内容,有也最多就是在课上简单的说一说安全和职业道德等;另一类老师则受制于自身传统的教学方法,生硬的将思政教育揉入专业知识讲解中,以空洞的说教为主,向学生强调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的重要性,将本应该是隐性教育的专业课变成了显性教育的思政课,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抗拒,效果适得其反。

1.2 职业精神培养与职业技能提升融合不够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所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主要是在校内的模拟实训室完成,一方面无法真正还原企业的真实作业场景,另一方面受限于同时上课的学生人数众多,实训条件有限,课堂无法完全“搬到”实训现场,造成在进行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时的主渠道缺失,学生无法深刻体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和内涵。

1.3 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缺乏且单一

由于受到授课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影响,教师对课程本身所契合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行业精神缺乏理性把握,一方面对相关案例及图片、视频资源储备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对融入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课堂设计等内容的修订。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在强调安全或执行标准时所使用的资源几乎均为近年来的事故案例,只有负面的事后评价,没有正面的榜样激励。

2 基于工匠精神的《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思政改革思路

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铁路人的“工匠精神”是随着中国铁路起步而诞生,随着中国铁路蓬勃发展而得到延伸,概括起来主要有敬畏安全、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耐心坚持。

为了顺应培养“大国工匠”国家战略,我们确定了以铁路工匠精神培育为主线的课程思政改革思路。首先,密切结合铁路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和行车岗位人才需求,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调整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出专业思政元素集;其次,在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再对《接发列车工作》课程进行解析,对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进行优化;最后,修改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并收集思政资源,使思政元素贯穿对应项目、任务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考核全过程,以提高课堂实践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3 基于工匠精神的《接發列车工作》课程思政改革措施

3.1 优化课程团队,提高队伍素质

一方面,聘请吉林车务段的技术状元担任兼职教师,引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进行指导监督,充实《接发列车工作》课程团队,形成合力,共同育人。思政教师主要负责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把关;专业教师负责重构课程框架和内容,做好课堂设计和资源收集;兼职教师则进行现身说法,讲好自身的工匠故事,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课程团队的教师通过专家讲座或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交流活动,充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等,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水平,同时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并到企业一线去调研和实践,在锤炼自己“双师”素质之余,获取企业现场“工匠精神”体现方式的一手素材。真正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便为学生做好示范和引导。

3.2 挖掘育人元素,做好有效融合

《接发列车工作》结合培育铁路工匠精神,加强爱路护路教育,在培养学生较强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工匠精神这根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团队内党员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带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挖掘通用的育人元素,比如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奋斗精神、责任担当等等;另一方面,要么通过走进基层站段的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问卷调查、工匠座谈及企业文化学习,要么通过观看“新时代·铁路榜样”评选活动、“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挖掘课程特色的育人元素,比如“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小东精神、“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等等,将挖掘到的这些思政元素与课程能与之对应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有机融合,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深耕细作,变成学生可以直接了解、感性认知和实践内化的“工匠精神”,避免生搬硬套的枯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3 修订课程标准,强化实践教学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是按照工作难度由易到难进行工作项目设计的,在原有的课程标准上,我们重新梳理知识和技能体系,针对所挖掘出对应的育人元素进行凝练,形成课程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思政)目标;对原有的3个工作项目进行细化,任务由原来的8个具体到13个,并使每个工作任务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侧重各有不同(见图1),通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学生理论学习和教师思政育人的成效;对原有的过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良,增加对学生“铁路工匠精神”养成度的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培育的效果。通过修订课程标准,这样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使课程思政变成了课程的一部分。

3.4 实施精准设计,优化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落地实施要有合理精准的单元教学设计,才能使育人元素融入课程的操作性更高,针对性更强,真正做到如盐入味,更有“味道”。为了贯彻铁路工匠精神培育这条主线,《接发列车工作》课程首先对课情进行分析,包括国情、行情、学情和教情,重点关注其中的思想和价值取向问题,明确每个子任务学生所要达成的预期成果;其次,抓住各子任务育人目标与能力目标、课程目标之间的承接关系,巧妙利用案例、设备、实训和视频资源等载体,采用不同的融入手段和方法;再次,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体,根据子任务的特点设计穿插使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最后,进行持续的教学反思,检测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教学方法的有效度和任务目标的达成度等,记录每次课的成果与不足。

3.5 开发教学资源,增强育人时效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入,学生由过去传统的学习模式正逐渐向新型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进行转变。《接发列车工作》课程已于2018年开始着手进行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将课程以“碎片化”资源的形式呈现在网络平台上,这也为课程与思政实现立体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课程团队一方面结合课程背景、校史文化及行业动态,将已融合过思政元素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技术创新等拍摄制作成教学视频、微课视频;另一方面收集典型的铁路行业工匠培育案例、企业文化理念、优秀毕业生事迹等资源,协助学生逐步认识、了解、熟悉课程未来对应的职业岗位,引导学生形成敬畏安全、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耐心坚持的职业精神,解决育人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从而加深课程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4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4.1 取得的成效

《接发列车工作》课程在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1901班(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了一学期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首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显著提升,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實训室在课余开放时间内见到同学们苦练技能的次数越来越多;其次,学生的岗位技能在慢慢形成的同时,团队协作意识和心理素质得到明显的强化,并形成了遵章守纪、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私下谈心等方式了解到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曾经较为严重的功利性和利己主义的现象已大不如前,较多的同学愿意像课程中所提到的先进典型一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立足自身岗位,通过努力奋斗,达到理想高度。授课班级也在2020学年被学校评为先进团支部荣誉称号。

4.2 存在的问题

4.2.1 尚未构成课程体系

将铁路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打独斗的一门课所能解决的,虽然《接发列车工作》课程经过一轮次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尚未开始相关尝试,这还需要通过所有专业课老师的努力,形成设计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课堂思政改革。

4.2.2 缺乏融入地方特色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今年在向全省高校师生作宣讲时要求全省各高校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地方融合,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京剧《红灯记》所展现的“红灯精神”就发生在吉林市龙潭山站,电影《特快列车》所体现的拥军爱民光荣传统就发生在集安市黄柏站,这些都是吉林铁路所彰显的优秀民族精神,但在《接发列车工作》课程中则缺乏与这些地方特色育人元素相融合的教学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充分深入挖掘,做好持续改进,让学生情系白山松水,逐梦成长成才,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实践中谱写青春华章。

5 结语

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任重道远,本文以《接发列车工作》课程为例,对如何培育铁路工匠精神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希望为企业人力资源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科研项目:本文系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课题立项批准号:2020ZCY18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万金侠.与思政深度融合的铁路线路课程优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4}(20):404.

[2]王雪.高职《车站调车作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9,{4}(23):136-137.

[3]李元元,吕娜玺.“铁道车辆电气检修”课程思政改革初探[J].科技风,2019,{4}(36):41.

[4]中国铁路政研会联合课题组,孙生会,徐刚,穆剑.铁路行业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12):27-29.

[5] 孙秋野,黄雨佳,高嘉文.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02):475-486.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